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69|回復: 2

[其他] 【晏子春秋】卷5内篇杂(上)诗解25晏子之御感妻言而自抑损晏子荐以为大夫26泯子午见晏子晏子恨不尽其意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11-22 20:5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晏子春秋】卷5内篇杂(上)诗解25晏子之御感妻言而自抑损晏子荐以为大夫26泯子午见晏子晏子恨不尽其意
题文诗:晏子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
为相御拥,大盖,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之.夫问其故,曰晏子长,
不满六尺,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
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子长八尺,
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求去.
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以为大夫.燕之游士,泯子午者,
南见晏子,言有文章,术有条理,巨可补国,
细可以益,晏子者文,有三百篇.睹晏子恐,
而不能言.晏子假之,以悲色开,以礼颜后,
能尽其复.客退晏子,直席而坐,废朝移时.
在侧者曰:向燕客侍,胡为忧也?晏子曰燕,
万乘之国;齐千里途;泯子午以,万乘之国,
为不足说,以千里涂,为不足远,则是千万,
人之上也;且犹不能,殚言于我,况乎齐之,
怀善死者!吾所以不,得睹,岂不多矣!
然吾失此,何之有也.子所忧,贤不得用,
选贤官能,国所以兴,贤隐不用,国所以亡.
【原文】
晏子之御感妻言而自抑损晏子荐以为大夫第二十五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迺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25【译文】
晏子任齐国宰相,出行,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她丈夫为宰相赶车,张着大伞盖,赶着四匹马,得意洋洋,很是自以为足。完成工作回到家里,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长不满六尺,任齐国宰相,声名显赫于诸侯。今天我观察他出行,心怀远大志向,(却)经常有敬重他人的表现。而你身高八尺,还给人做驾车的仆人;而你的心中,自以此为满足,我因此请求离开你。』这以后,丈夫开始谦逊有礼,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将实情告诉了他,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
【原文】
泯子午见晏子晏子恨不尽其意第二十六燕之游士,有泯子午者,南见晏子于齐,言有文章,术有条理,巨可以补国,细可以益晏子者,三百篇。睹晏子,恐慎而不能言。晏子假之以悲色,开之以礼颜,然后能尽其复也。客退。晏子直席而坐,废朝移时。在侧者曰:『向者燕客侍,夫子胡为忧也?』晏子曰:『燕,万乘之国也;齐,千里之涂也。泯子午以万乘之国为不足说,以千里之涂为不足远,则是千万人之上也。且犹不能殚其言于我,况乎齐人之怀善而死者乎!吾所以不得睹者,岂不多矣!然吾失此,何之有也。』26【译文】
燕国的游士中有一个叫泯子午的人,到南边的齐国谒见晏子。言辞颇有文彩,思想很有系统。大的方面可以对国家有益,小的方面可以对晏子有益的文章有三百篇。见到晏子,因为害怕而说不出话来。晏子以怜悯的脸色对待他,用彬彬有礼有态度使他舒展放松,这之后他才能尽情地回答问题。客人退下,晏子端坐在席上,停止了朝会好长时间。在旁边的人说:『为什么燕国客人侍坐时,夫子那么忧虑呢?』晏子说:『燕国,是有万辆兵车的强国,齐国,有土地千里。泯子午认为万辆兵车的国家不足以游说,认为千里的土地不够广大,那他就在千万人之上了。尚且不能尽皆把他所想的都说给我,何况那些在齐国怀藏才德而死的人呢!我不能够亲眼见到的人岂不是太多了吗!但我失去这些,还有什么呢?』
蔡修七 發表於 2025-6-5 01:08 | 顯示全部樓層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两章义理阐微

《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第二十五、二十六两章,虽叙事各异,然皆彰显晏子知人善任之德与虚怀若谷之量,实为古代政治智慧之典范。今试析其要义如次:

第二十五章"御者自抑"章,通过御者夫妇对话与晏子举贤之转折,展现三重境界。御者初时"拥大盖、策驷马"而"意气扬扬",此乃小人之态,《周易·系辞》所谓"负且乘,致寇至"者也。其妻以"晏子身不满六尺而相齐国,名显诸侯"却"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为对照,正合《老子》"大者宜为下"之旨。御者闻过能改,"自抑损"而终得晏子举荐,印证《论语》"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之道。此章尤可贵者,在于揭示"位高而愈恭"的为政哲学,晏子以宰辅之尊犹能谦卑自处,恰是《尚书》"满招损,谦受益"的生动实践。

第二十六章"泯子午见晏子"章,则展现另一种政治智慧。晏子与泯子午论道,"终日而不倦",及泯子午辞归,晏子竟"恨不尽其意"。此中深意有三:其一见晏子"学而不厌"的求知精神,与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同调;其二显"礼贤下士"的真诚态度,较之战国四公子养士徒具形式,晏子之"恨"恰见其真心;其三暗含"教学相长"之理,《礼记·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晏子之憾,正是智者在思想交锋中的精神愉悦。

两章对观,可见先秦政治伦理之精髓:为政者当如晏子,既有察人之明,复怀虚己之心。御者因妻谏而改过得官,说明"齐家"与"治国"的贯通性,《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于此可证;泯子午之事则表明,真正的政治家必是永怀求知热忱的思想者。司马迁称晏子"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此二章恰可为注脚。

今日读《晏子春秋》,非徒慕古人之高风,更当思其现代意义。在功利浮躁之世,晏子"自下"的谦德、"不尽意"的求真精神,犹为治国者之明镜。若谓《论语》为儒家之圣经,则《晏子春秋》实乃中国政治哲学之瑰宝,其价值历久弥新。学者若能于此二章细加玩味,于修身处世、为政治国之道,必有所得焉。
昨天的泪 發表於 2025-6-28 00:16 | 顯示全部樓層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二章义理阐微

一、御者自抑与晏子荐贤(第二十五章)
此章载御者之妻观夫为相御时"意气扬扬",遂诫其当以晏子为镜。晏子身不满六尺而相齐国,谦冲自牧;御者身长八尺反为人役,却骄矜自满,此诚德位不称之象。妻言"卑相而荣仆"之讽,实点明"君子以虚受人"(《易·咸卦》)之理。御者闻过则改,"自抑损"而归于敦厚,晏子察其德性可塑,荐为大夫,正合《论语》"举尔所知"之旨。

考其深意,此非仅记用人轶事,乃彰明三重境界:其一,妻之智谏,暗合"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易·坤卦》)的柔德教化;其二,御者"自损"实为《老子》"为道日损"的实践,去骄存谦终得进益;其三,晏子荐才不论出身,体现"明扬仄陋"(《尚书·尧典》)的用人之道。三者共构"修身-齐家-治国"的儒家伦理链条。

二、泯子午谒见与晏子之憾(第二十六章)
泯子午见晏子而"言终日",晏子竟"恨不尽其意"。此章文字简奥,然深具张力。考《说苑·杂言》有"夫子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语,或可互参。晏子之"恨",非憾其言未尽,实痛惜才士未能尽展其志。泯子午其人,注家或谓即《左传》闵子马,其学说今虽不可详考,然晏子"意有未尽"之叹,恰如孔子"欲无言"(《论语·阳货》)的深忧,皆圣贤惜才若渴之心的投射。

此二章对读,可见晏子用人之道的双重维度:于御者,嘉其改过而拔擢;于泯子午,憾其才未尽用。前者体现"教而后臣之"的教化精神,后者暗含"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史记·太史公自序》)的实践焦虑。二者皆彰显春秋时期"尊贤使能"的政治伦理,与《孟子·公孙丑》"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的主张若合符节。

要之,《晏子春秋》此二章以事明理,通过日常生活场景揭示"君子以朋友讲习"(《易·兑卦》)的深刻命题。御者因妻谏而进德,晏子因惜才而兴叹,正是《大学》"苟日新,日日新"的生动注脚。读此当思:贤者之光照耀处,不仅在庙堂之高,更在夫妇伦常、宾主问答的日常之中。此即《中庸》所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的微言大义。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