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53|回覆: 1

[其他] 【晏子春秋】內篇諫上詩解5(景公飲酒不恤天災致能歌者晏子諫)飢餓無告無樂有君淫湎失本恤民爲本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1-4 20:0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晏子春秋內篇諫上詩解5(景公飲酒不恤天災致能歌者晏子諫飢餓無告無樂有君淫湎失本恤民爲本
題文詩:
景公時霖,雨十七日.公飲酒,日夜相繼.
晏子,發粟於民,三請不許.公命柏遽,
巡國致能,歌者晏子,聞之不說,遂分家粟,
於氓,任器於陌,徒行見公,雨之,
七日矣!鄉有,數十飢氓,里有數家,
百姓老弱,凍寒不得,短褐飢餓,不得糟糠,
敝撤無走,四顧無告.而君不恤,日夜飲酒,
致樂不已;馬食府粟,狗饜芻豢,三保之妾,
俱足粱肉,狗馬保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
不亦薄乎?故里窮而,無告無樂,上矣;
飢餓無告,無樂有君.嬰奉數筴,隨百官吏,
民飢餓窮,約而無告,使上淫湎,失本不恤,
嬰罪大矣.再拜稽首,請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從之,兼於,不能逮令,趣駕追之,
其家不及.粟米盡氓,任器存陌,驅及康內.
公下車,從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棄,
不援寡人,不足有約,夫子不顧,社稷百姓?
願夫子之,倖存寡人,請奉齊國,粟米財貨,
委之百姓,多寡輕重,惟夫子令.遂拜於途.
晏子乃返,命稟巡氓,有布縷本,而絕食者,
使有終月,之委絕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
無委積氓,與之薪橑,足畢霖雨.令柏巡氓,
家室不能,御者予金;巡求氓其,寡用財乏,
三日而畢,後者若不,用令之罪.公出舍,
損肉撤酒,馬不府粟,狗不饘肉,辟拂嗛齊,
酒徒減賜.三日吏告,畢上貧氓,萬七千家,
用粟九十,萬鍾薪橑,萬三千乘;二千,
七百,用金三千.公然後,就內退食,
琴瑟不張,鐘鼓不陳.晏子,左右,
可令歌舞,足以留思,虞者退之,辟拂三千,
謝於下陳,待三,待四,出之關外.
【原文】
景公飲酒不恤天災致能歌者晏子諫第五景公之時,霖雨十有七日.公飲酒,日夜相繼.晏子請發粟於民,三請,不見許.公命柏遽巡國,致能歌者.晏子聞之,不說,遂分家粟於氓,致任器於陌,徒行見公曰:『十有七日矣!懷寶鄉有數十(2),飢氓里有數家,百姓老弱,凍寒不得短褐,飢餓不得糟糠,敝撤無走,四顧無告.而君不恤,日夜飲酒,令國致樂不已,馬食府粟,狗饜芻豢,三保之妾,俱足粱肉.狗馬保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窮而無告,無樂有上矣;飢餓而無告,無樂有君矣.嬰奉數之筴,以隨百官之吏,民飢餓窮約而無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嬰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請身而去,遂走而出.公從之,兼於塗而不能逮,令趣駕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盡於氓,任器存於陌,公驅及之康內.公下車從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棄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約也,夫子不顧社稷百姓乎?願夫子之倖存寡人,寡人請奉齊國之粟米財貨,委之百姓,多寡輕重,惟夫子之令.』遂拜於途.晏子乃返,命稟巡氓,家有布縷之本而絕食者,使有終月之委;絕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無委積之氓,與之薪橑,使足以畢霖雨.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財乏者,死三日而畢1,後者若不用令之罪.公出舍,損肉撤酒,馬不食府粟,狗不食饘肉,辟拂嗛齊,酒徒減賜.三日,吏告畢上:貧氓萬七千家,用粟九十七萬鍾,薪橑萬三千乘;懷寶二千七百家(2),用金三千.公然後就內退食,琴瑟不張,鐘鼓不陳.晏子請左右與可令歌舞足以留思虞者退之,辟拂三千,謝於下陳,人待三,士待四,出之關外也.
【譯文】
齊景公時,又一次大雨連下了十七天,景公卻夜以繼日地飲酒。晏子請求發放糧食賑濟災民,請求多次,都未得允許。景公卻命伯速到國內巡查,招羅善於歌舞之人。晏子聽到此事,十分不高興,就把自己家的糧食分發給災民,並把裝運糧食的器具放在路旁賑濟,步行去見景公,說:『大雨下了十七天,每鄉有數十家房屋被毀。每里有數家飢餓之民。年老體弱者,天寒地凍連短褐都穿不上,忍飢挨餓,連糟糠也吃不上。步履艱難,無處可去,四顧茫茫無處求告。而君王日夜飲酒,命令在國內羅致歌舞沒有止息。您的馬匹吃的是府庫的糧食,狗吃的是牛羊肉,後宮嬪妃都有充足的糧米肉食。犬馬嬪妃的待遇,太優厚了吧?對平民百姓太苛刻了吧?所以,鄉里百姓窮苦而無處求告,便不會樂於有這樣的君王;忍飢挨餓,就不會樂於有這樣的君主。我是朝廷之臣,身在百官之上,百姓飢餓貧苦而無處求告,君王沉湎於酒色丟棄百姓而不加憐憫,我的罪過太大了。』拜了兩拜叩頭至地,請求辭任,便快步跑出。景公追了出來,陷於泥濘沒能追上。命令駕車追趕晏子。至晏子家,沒有追到。(看到)糧食都發給了百姓,裝糧的器具放在路上,景公在大路上追到了晏子。
景公下車跟著晏子身後,說:『我有罪過,先生拋開我不再輔佐,我也沒什麼能阻攔您的,但先生不顧念國家和百姓了嗎?希望先生賜幸留在我身邊,我請求拿出齊國的糧食財務,分發給百姓。用多少,全聽先生之令。』當時就授權晏子賑濟災民。晏子才返回朝廷,命令稟巡視災民,凡家中有布、線之資而斷糧的,發給一個月糧食,衣食之資全絕的,發給一年的糧食。沒有積留柴火的,發給他們柴草,使能燒到雨過天晴。命令柏去巡查百姓的房屋,凡房屋不足抵禦風雨的,發給他們一些錢,搜尋百姓中有缺錢少物的人,三日內完成這項工作,拖後者按不遵守命令論罪。景公亦離開宮舍,減少膳食用度,馬匹不再吃府庫的糧食,狗也不再吃粥和肉了,近侍的資供減少,陪酒之人的賞賜也少了。
  三日期到,官吏上報:貧苦災民有一萬七千家,分發糧食九十七萬鍾,柴草一萬三千車;房屋毀壞的,有二千七百家,分發修繕之資三千金。景公聽罷,回到後宮,減少用度,不再擊鼓鳴琴奏樂。晏子請求將其身邊以歌舞使君王留戀娛樂的人清退。於是,近侍三千人,都被請辭出宮殿。一班的人限期三天,有職位的限期四天,全部逐出宮門。【注釋】
〔1〕孫星衍云:「畢後,謂後葬也。既予之金,將責其緩葬之罪。」◎王念孫云:「『死』字與上下文義不相屬,蓋衍字也。『三日而畢』當絕句,此言巡氓者限三日而畢事,如有後期者,則以不用令之罪罪之也。下文云『三日,吏告畢上,』是其證。
(2) 孫星衍云:「懷寶,言富家也。」◎王念孫云「自此句以下,皆言百姓饑寒困苦之事,若雲富家鄉有數十,則與下文不類矣。下文說賑恤之事云:『懷寶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謂以金散給之也(孫雲言富民出金也,尤非)。若是富家,則無庸賑恤矣。予謂『懷寶』當爲『壞室』,『壞室』與『飢氓』對文,下文云『室不能御者予之金』,是其證也。「懷」與「壞」字相似,俗書『寶』字作『寶』,與『室』亦相似,故『壞室』誤爲『懷寶』。後人不達,又改『寶』爲『寶』耳。」◎則虞案:洪頤烜讀書叢錄說同。指海本據改作『壞室』。
冰月凝霜 發表於 2025-6-25 03:45 | 顯示全部樓層
【晏子春秋】內篇諫上第五則所載"景公飲酒不恤天災"一事,實爲治國理政之重要鏡鑒。今試析其義理,以明恤民爲本之要旨。

考其背景,齊景公之時,霖雨十七日不止,此乃【禮記·月令】所謂"孟秋行夏令,則多霖雨"之災異。天災示警,本當修德省刑,而景公竟"日夜相繼"縱酒,此即【尚書·酒誥】所戒"荒湎於酒"之態。晏子三請發粟賑災而不獲准,更見其昏聵。柏遽巡國致能歌者之舉,尤顯悖逆——當百姓"飢餓無告"之際,君王所求非賢能治國之士,反爲娛耳悅目之倡優,此乃【孟子·梁惠王下】"獨樂"之弊也。

晏子之諫蘊含三重深意:其一,直指"淫湎失本"之害。酒之爲物,【詩經·小雅】言"既醉以酒,既飽以德",當以禮節制。景公之飲已墮入【周禮·天官】"酒正"職守所禁之"沉湎"。其二,揭示"無樂有君"之悖。管子云:"政之所興,在順民心",今百姓"凍寒不得短褐,飢餓不得糟糠",何來雅樂可賞?此正合【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之喻。其三,確立"恤民爲本"之綱。【左傳】載鄭子產言"政如農功",當日夜思之。晏子所秉持者,正是【尚書】"民惟邦本"之訓。

細究其諫言藝術,晏子善用對比:以"馬食府粟"對"狗饜芻豢",以"三老凍餒"對"器物具足",層層遞進,終使景公"下車而拜"。此中暗合【鬼谷子·反應】"欲聞其聲反默"之說諫術。其"寡人請奉齊國之粟米財貨"之諾,雖屬被迫,然終得【周易·益卦】"損上益下"之效。

此章於今猶具深警:爲政者當如【大學】所言"民之所好好之",若逢災異而縱慾,則必致【墨子·七患】"上不厭其樂,下不堪其苦"之局。晏子"恤民爲本"思想,實爲儒家仁政學說之先聲,較孟子"民貴君輕"說更早彰顯民本精神。讀此篇者,當思【晏子春秋·問上】"謀度於義者必得"之訓,方不負先賢垂誡之深意。
袁好白 發表於 2025-7-6 08:30 | 顯示全部樓層
【晏子春秋】內篇諫上第五則所載"景公飲酒不恤天災"一事,實爲治國理政之重要鏡鑒。今試析其要義如下:

一、災異與君德之應
【春秋】書"霖雨十七日",非僅記災異,實暗喻陰陽失序。管子云:"聖王日食則修德,月食則修刑",景公面對霖潦之災,非但不減膳撤樂,反"日夜相繼"縱酒,此乃違天道、背人倫之舉。晏子三請發粟而不許,足見其德之虧缺已甚。

二、勸諫藝術之典範
晏子諫言層次井然:先以"懷寶鄉有數十,飢氓里有數家"直陳民瘼;再以"百姓老弱凍寒不得短褐,飢餓不得糟糠"動其惻隱;終以"馬食府粟,狗饜芻豢"作強烈對比。此正合【禮記】"溫柔敦厚"之詩教,既守臣節,又盡忠言。

三、恤民爲本之要義
晏子謂"淫湎失本",此"本"字最宜深味。【尚書】云"民惟邦本",景公卻命柏遽"巡國致能歌者",恰如桀紂"酒池肉林"之遺風。晏子"飢餓無告無樂有君"之論,實發【孟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之先聲。其"罷酒三日,馳期徭役"之效,正印證【大學】"民之所好好之"的治國真諦。

四、當代啟示
此章揭示"權力倫理"之核心:執政者當如【周易】所言"君子以儉德辟難"。今觀晏子"府粟賑貧"之諫,猶聞黃宗羲"天下爲主,君爲客"之回聲。所謂"無樂有君",實爲最深刻的政治警示——失民心者終將失其位。

要之,此篇以"恤民爲本"四字作結,非獨晏子之卓見,實乃三代以降治國之常經。司馬遷贊晏子"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觀此諫章,誠非虛譽。後世爲政者當以景公爲戒,以晏子爲法,方不負"民本"二字之真義。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