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85|回复: 2

[墨家] 《墨子》卷36公孟诗解2仁非古服言尊天事鬼爱人节用有祥不祥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2-9-24 14: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墨子》卷36公孟诗解2仁非古服言尊天事鬼爱人节用有祥不祥题文诗:
公孟子曰:君子也者,必古言服,然后乃仁.
子墨子曰:昔商王纣,卿士费仲,天下暴人;
箕子微子,天下圣人.此同言而,或仁不仁.
周公旦为,天下圣人,关叔之为,天下暴人,
此同服或,仁或不仁.然则不在,古服古言.
且子法周,而未法夏,子古非古.公孟谓曰:
昔者圣王,之列上圣,立为天子,其次立为,
卿大夫也.今孔子其,博于诗书,察于礼乐,
详于万物,若使孔子,当圣王岂,不以孔子,
为天子哉?墨子谓曰:夫智者必,尊天事鬼,
爱人节用,合焉为智.今曰孔子,博于诗书,
察于礼乐,详于万物,而曰可以,为天子是,
数人之齿,而以为富.公孟子曰:贫富寿夭,
齰然在天,不可损益;君子必学.墨子对曰:
教人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葆,而去其冠.
公孟谓曰:有义不义,无祥不祥.墨子谓曰:
古圣王皆,以鬼神为,神明而为,祸福而执,
有祥不祥,是以政治,而国安也.桀纣以下,
皆以鬼神,为不神明,而不能为,祸福而执,
无祥不祥,是以政乱,而国危也.故先王书,
子亦有之,曰其傲出,于子不祥.此言直为,
不善有罚,为善有赏.善恶昭彰,鬼神者天.

《原文》2

公孟子曰:“君子必古言服,然后仁。”子墨子曰:“昔者商王纣、卿士费仲,为天下之暴人;箕子、微子、为天下之圣人。此同言,而或仁不仁也。周公旦为天下之圣人,关叔为天下之暴人,此同服,或仁或不仁。然则不在古服与古言矣。且子法周而未法夏也,子之古,非古也。”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昔者圣王之列也,上圣立为天子,其次立为卿大夫。今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若使孔子当圣王,则岂不以孔子为天子哉?”子墨子曰:“夫知者,必尊天事鬼,爱人节用,合焉为知矣。今子曰'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而曰可以为天子。是数人之齿(9),而以为富。”

公孟子曰:“贫富寿夭,齰然在天,不可损益。”又曰:“君子必学。”子墨子曰:“教人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葆而去其冠也(10)。”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有义不义,无祥不祥。”子墨子曰:“古圣王皆以鬼神为神明,而为祸福,执有祥不祥,是以政治而国安也。自桀、纣以下,皆以鬼神为不神明,不能为祸福,执无祥不祥,是以政乱而国危也。故先王之书,子亦有之曰:'其傲也出,于子不祥。’此言为不善之有罚,为善之有赏。”
【注释】(9)齿:契之齿。(10)葆:包裹头发。

【译文】
公孟子说:“君子一定要说古言、穿古服,然后才称得上具有仁德修养。”墨子说:“从前商纣王的卿士费仲,是天下有名的暴虐之人;箕子、微子,是天下有名的圣人。这是同说古言而或仁德或不仁德的例子。周公旦是天下有名的圣人;关叔是天下有名的暴虐之人,这又是同穿古服而或仁德或不仁德的例子。具有仁德修养,不在于古言古服!况且你效法周而没有效法夏,你的古,其实并不古。”
    公孟子对墨子说:“从前圣王安排位次,道德智能最高的上圣立作天子,其次的立作卿大夫。现在孔子博通《诗》、《书》,明察礼、乐之制,备知天下万物。如果让孔子当上圣,岂不是可以让孔子作天子了吗?”墨子说:“所谓智者,一定尊重上天,侍奉鬼神,爱护百姓,节约财用,合于这些要求,才可以称得上智者。现在你说孔子博通《诗》、《书》,明察礼、乐之制,备知天下万物,而认为他可以作天子。这是数别人契据上的刻数,却自以为富裕了。”
公孟子说:“贫困、富裕、长寿、夭折,确实由天注定,不能够增减它们。”又说:“君子一定要学习。”墨子说:“教人学习却宣扬'有命’的观念,就好象让人包裹头发,(本来为了戴帽子,)现在却拿去了他的帽子一样。”

公孟子对墨子说:“人存在义与不义的情况,但不存在因人的义与不义而得福得祸的情况。”墨子说:“古代的圣王都认为鬼神是神明的,能带来祸福,主张'因人的义与不义而得福得祸’的观点,因此政治清明,国家安宁。自从桀、纣以来,都认为鬼神不神明,不能带来祸福,主张'人的不义得不了祸’的观点,因此政治混乱,国家一个个灭亡了。先王的书你也有,那书上讲:'言行傲慢,对你不吉祥。’这话是对不善的惩罚,又是对从善的奖赏。”
gyz9999 发表于 2025-4-28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墨辩析义:仁之本在行而不在古,祥之征在德而不在命》

公孟子以"古言服"为仁之要义,墨子直抉其蔽曰:"纣与箕子同言而仁暴殊途,周公与管叔同服而圣愚异辙。"此论实发千古未明之旨——仁义非外饰可伪,必本于"兼爱""节用"之实。墨子更以"子法周未法夏"破其执古之妄,盖周礼虽古,较之夏制犹为新法,所谓"古"者本无定准,此诚解蔽之妙谛。

其论孔子德能,尤见墨家衡鉴之公心。公孟以孔子通六艺当为天子,墨子则以"尊天事鬼、爱人节用"为真智标准,譬若"数齿为富"之喻,直指博学与治道本非一事。此中深意,实开后世"知行合一"论之先河。墨家所贵不在典籍之淹贯,而在能"合天志、明鬼神、兼相爱、交相利",此即《修身》篇所谓"士虽有学,而行为本"也。

至若天命之辩,墨子破"齰然在天"之说尤具精义。"教人学而执有命"之喻,犹今人令学者束发却去其冠,其矛盾自现。《非命》三篇要旨,尽在此"葆冠"之譬——既言人力可通神明,又谓寿夭贫富前定,此诚"足以丧天下"之说。墨家"强力从事"之教,正为此等宿命论痛下针砭。

末段祥瑞之辩,乃墨家"天志明鬼"说之枢要。墨子举三代兴亡为证:圣王以鬼神为神明,故祥瑞应德政;桀纣谓鬼神不灵,故灾异随恶行。此说与《明鬼》篇相发明,非徒言因果报应,实建立"天人感应"之道德法度。所谓"傲出于子不祥",正是墨家"天欲义而恶不义"之宗教伦理的体现。

统观全篇,墨子之破公孟,皆本于"三表法"之实证精神:考之者,见同言服而异仁暴;原之者,察夏法较周法更古;用之者,明尊天节用方为真智。其说理层层转进,如庖丁解牛,批隙导窾,终使儒者"古服""天命"之说无所遁形。墨学精义,正在此即事言理、即器明道之实践智慧也。
安琪 发表于 2025-7-22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墨子·公孟》篇所载墨翟与公孟子之辩,实为儒墨思想交锋之精要。今就其中"仁非古服""天命与学""祥不祥"三组命题试作疏解:

一、仁德之本不在形迹
公孟子持"君子必古言服然后仁"之说,此乃儒家礼制思想之流衍。墨子则以纣王与箕子同言、周公与管叔同服而仁暴殊途为证,揭示道德本质与外在形制无必然关联。其"子法周而未法夏"之驳,尤见墨家"法夏宗禹"之立场。按《庄子·天下》言墨子"毁古之礼乐",正与此章互证,可见墨家破除以衣冠言仁之形式主义,直指"兼爱"之实相。

二、为政以德非以博闻
公孟子推尊孔子"博于诗书"当为天子之论,实为儒家"圣人王"理想。墨子则提出"尊天事鬼、爱人节用"四维标准,讥其说如"数齿以为富",此喻精妙。《耕柱》篇载"义可以利人,故曰良宝",可相发明。墨家所言"智者"非谓知识储备,乃指能践行天志、节用爱人者,此与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之圣王观迥异。

三、祥瑞观与政教之基
"祥不祥"之辩尤关要旨。墨子将鬼神信仰提升为政治哲学:古圣王"以鬼神为神明"则天下治,桀纣"谓鬼神不神明"则天下乱。《明鬼》篇详述鬼神赏贤罚暴之例,与此章"傲出于子不祥"引《书》相呼应。其说非徒言灾异,实建构"天志-鬼神-赏罚"的监督体系,使"为善有赏,为不善有罚"成为维持社会正义之超验保障。

墨学之当代启示有三:其一,破除形式主义,当如墨子"非古服"而重实质;其二,知识精英若不践行兼爱节用,则博学适足为"数齿之富";其三,信仰体系与政治伦理相维,方能形成"善恶昭彰"之社会共识。读此篇当知:墨家非简单反儒,乃以"天鬼之志"重构价值本体,其思辨之精严,至今犹堪镜鉴。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丑時| 2025/7/26/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