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25|回復: 0

[中医理疗] 『鬼压床』真是鬼干的?真相在这里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22-9-24 09: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这是个有意思的案例,有年头了,大概80年代的时候,有个男的,不到40岁,身体基本还算健康,家庭也算美满,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近半年来,却碰到一件烦心事。

四肢不能动弹,嘴不能言语

四肢不能动弹,嘴不能言语

四肢不能动弹,嘴不能言语

原来此人每天晚上睡到半夜必醒!而且醒了也就醒了,但是四肢还不能动弹,嘴巴也不能讲话,心中是清楚的,外界的声响、家人活动,都能感受到。

这样经历差不多要一两小时,才能自行恢复正常,白天会感觉疲劳,其他到也没什么太大异常。

关键是每天半夜必会复作,你说这是民间俗称的『鬼压床』吧,症状的确真的很像,但是有什么『鬼』这么执着,夜夜都要来?有点不可思议。

鬼压床

鬼压床

鬼压床

不信邪,就到医院里折腾了许久,还特意住院了几十天,中西医都看了,西医就不说了,没查出什么明显毛病,中医科里,也都当成稀奇的案例,各显身手,有的中医认为『怪病皆属于痰』用二陈汤、温胆汤不停的化痰,也有从淤血治的,还有安神的,但是断续吃不少药也没见变化,实在无奈最后出院,亲戚介绍来看了一个民间老中医。

老中医也没见过这么奇怪的案例,听了之前的诊治经历,心想难道真的是有妖孽作祟?

不过老中医切脉之后,发现他脉象细软,两手寸部特别细弱,而且左尺搏大鼓指,身体层面至少是气虚加下焦有热,心想就试一剂看看吧,无效也没辙了,就开一方补中益气汤加黄柏

补中益气汤+黄柏治鬼压床

补中益气汤+黄柏治鬼压床

补中益气汤+黄柏治鬼压床

黄柏

黄柏

黄柏

结果没想到,第一服药下去,当晚就没发病!

连服两周巩固,回来复诊,发现左尺脉已平,原方去掉黄柏,单用补中益气汤方,又继续巩固,许久之后病均未发,就此停药,夜夜安然。

神奇的『鬼压床』,就这么被治好了,难道『鬼』也怕中药

其实把人体阴阳脉象调平了,人体自然也阴平阳秘,即使真有鬼邪,也不容易欺负人了。

兴华 發表於 2025-7-17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从"鬼压床"案析中医形神观与厥证辨治》

"鬼压床"现象在传统医学中实为"梦魇"或"厥证"范畴,此案颇具典型意义。患者夜半觉醒而肢体失用,表面似有鬼神作祟,然细究其脉证,实为典型的气虚阳陷兼下焦相火妄动之候。老中医以补中益气汤加黄柏取效,正合《内经》"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之旨。

一、脉证析微:
患者两寸脉细弱,显见清阳不升;左尺鼓指,恰如《脉诀汇辨》所言"尺部独大,龙雷不潜"。此乃中气下陷不能制摄相火,虚阳浮越扰动神明之象。夜半子时一阳初生,阴阳交替之际,虚阳更易僭越,故症作有时。

二、方药精义:
补中益气汤升举清阳,佐黄柏苦寒沉降,正合东垣"阴火"治法。黄芪、柴胡升提中气,使清阳得以上奉;黄柏引火归元,令相火安位。此即《医学衷中参西录》"欲潜浮阳,当实其下"之妙用。

三、形神关系:
《灵枢》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案所谓"鬼祟",实为阴阳失调所致神明失守。历代医案如《名医类案》载滑伯仁治"狐魅"案,亦是从调燮阴阳入手而愈,可见中医始终秉持"形神一体"的唯物观。

四、现代启示:
此症与睡眠瘫痪症(Sleep Paralysis)高度吻合,而中医从气机升降论治独具优势。当代临床常见此类"怪病",多因劳倦伤脾、阳不入阴所致,可参此案思路。然须注意排除癫痫、发作性睡病等器质性疾病。

要言之,中医辨治首重气化枢机,此案非药能驱鬼,实乃调复阴阳使然。学者当知"凡诸病象,必有气机可寻",切不可惑于怪力乱神之说。
hahafugui 發表於 2025-7-18 06:43 | 顯示全部樓層
《从"鬼压床"案析中医形神观与厥证辨治》

"鬼压床"现象在传统医学中实为"梦魇"或"厥证"范畴,考《黄帝内经》早有"客于项,则梦斩首"之论,非真鬼祟作祟,乃形神失调所致。今观此案,颇合中医理论精要,试析如下:

一、脉证合参析病机
患者脉象细软而寸弱,左尺独大,此乃典型"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之候。《灵枢·口问》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亏虚则清阳不升,元神失养;下焦相火妄动,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现夜寐惊厥、神识清明而肢体失用之状。此即张景岳所谓"至虚有盛候"之象。

二、方药配伍见匠心
老中医用补中益气汤加黄柏,实得东垣心法真传。黄芪、白术升举清阳,柴胡、升麻助清气上升,更妙在黄柏一味,既制相火之亢,又防升散太过。李杲《脾胃论》特别强调:"火与元气不两立",此方升降相因,标本兼顾,故能一剂知,二剂已。

三、形神关系辨本质
此案启示有三:其一,怪病多责之痰瘀之说不可执一,当遵《内经》"谨守病机"之训;其二,中医"形神一体"观在此体现尤著,形体气机失调可致神志异常;其三,辨证之要在于把握阴阳升降枢纽,非见症治症可比。

今人遇此症,多求诸鬼神或镇静西药,而此案明示:调其阴阳,和其气血,则"神"自安。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非虚言也。学者当知,中医辨治之妙,正在于透过现象直指气化根本,此乃岐黄之道精髓所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