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24|回覆: 2

[墨家] 【墨子】卷24天志(中)詩解4愛人利人順天天賞憎人賊人悖天天罰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9-15 10:1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墨子】卷24天志(中)詩解4愛人利人順天賞憎人賊人天天罰
題文詩:
且吾所以,知天之愛,民之厚者,不止此而,
已矣,愛人利人,順天之意,得天之賞,
者有之矣;憎人賊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罰,
者亦有矣.愛人利人,順天之意,得天之賞,
者曰若昔,三代聖王,堯舜禹湯,文武.
堯舜禹湯,王,焉所從事?曰從事兼,
不從事別.兼者處大,不攻小國,處大家也,
不亂小家,強不劫弱,眾不暴寡,詐不謀愚,
貴不傲賤;觀其,上利乎天,中利乎鬼,
下利乎人,無所不利,是謂天德.聚斂天下,
之美名而,加之焉曰:此仁義也.愛人利人,
順天之意,得天之賞.不止,書於竹帛,
鏤之金石,琢之盤盂,傳遺後世,子孫:
將何以為?將以識夫,愛人利人,順天之意,
得天之賞.皇矣:帝謂文王,予懷明德,
不大聲色,不長夏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帝善其順,法則也故,舉殷賞之,使為天子,
富有天下,名譽至今,不息故夫,愛人利人,
順天之意,得天賞者,既可得知.憎人賊人,
反天之意,得天罰者,曰若昔者,三代暴王,
桀紂幽厲;焉所從事?曰從事別,不從事兼.
別者處大,則攻小國,處大家則,亂小家也,
劫弱,暴寡,謀愚,傲賤;
觀其,上不利天,中不利鬼,下不利人,
三不利也,無所利之,是謂天賊.善惡昭彰,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咎由自取,不得不亡.
【原文】4且吾所以知天之愛民之厚者,不止此而已矣。曰愛人利人,順天之意,得天之賞者有之;憎人賊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罰者亦有矣。夫愛人、利人,順天之意,得天之賞者,誰也?曰:若昔三代聖王堯、舜、禹、湯、文、武者是也。堯、舜、禹、湯、文、武,焉所從事?曰:從事『兼』,不從事『別』。兼者,處大國不攻小國,處大家不亂小家,強不劫弱,眾不暴寡,詐不謀愚,貴不傲賤;觀其事,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三利無所不利,是謂天德。聚斂天下之美名而加之焉,曰:『此仁也,義也。愛人、利人,順天之意,得天之賞者也。』
不止此而已,書於竹帛,鏤之金石,琢之盤盂,傳遺後世子孫,曰:『將何以為?將以識夫愛人、利人,順天之意,得天之賞者也。』【皇矣】道之曰:『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13帝善其順法則也,故舉殷以賞之,使貴為天子,富有天下,名譽至今不息。故夫愛人、利人,順天之意,得天之賞者,既可得留而已(14)。夫憎人、賊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罰者,誰也?曰:若昔者三代暴王桀、紂、幽、厲者是也。桀、紂、幽、厲,焉所從事?曰:從事別,不從事兼。別者,處大國則攻小國,處大家則亂小家,強劫弱,眾暴寡,詐謀愚,貴傲賤;觀其事,上不利乎天,中不利乎鬼,下不利乎人,三不利無所利,是謂天賊。
聚斂天下之醜名而加之焉,曰:『此非仁也、非義也。憎人、賊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罰者也。』不止此而已,又書其事於竹帛,鏤之金石,琢之盤盂,傳遺後世子孫,曰將何以為?將以識夫憎人、賊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罰者也。【太誓】之道之曰:『紂越厥夷居,不肯事上帝,棄厥先神祗不祀,乃曰:'吾有命。」無廖■務天下(14),天亦縱棄紂而不葆。』察天以縱棄紂而不葆者,反天之意也。故夫憎人、賊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罰者,既可得而知也。
注釋
(13)『留』為『智』字之誤,即『知』。
(14)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詩經.大雅.皇矣】:『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翻譯:天帝告知我周文王:『你的德行我很欣賞。不要看重疾言厲色,莫將刑具兵革依仗。你要做到不聲不響,天帝意旨遵循莫忘。』文】
而且我藉以知道上天愛民深厚的理由,還不僅於此。因為愛人利人,順從天意,從而得到上天賞賜的人,是存在的;憎人害人,違反天意,從而得到上天懲罰的人,是存在的。愛人利人,順從天意,而得到上天賞賜的是誰呢?回答說:象從前三代的聖王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就是。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又實行些什麼呢?回答說:實行『兼』,不實行『別』。所謂兼,即處在大國地位不攻打小國,處在大家族地位不侵擾小家族,強大的不劫掠弱小的,人多的不侵暴人少的,狡詐的不算計愚笨的,尊貴的不傲視卑賤的。觀察他們的行事,在上有利於天,於中有利鬼神,在下有利於人,三者有利,則無所不利,這就是天德。人們把天下的美名聚集起來加到他們身上,說:『這是仁,是義。是愛人利人,順從天意,因而得到上天的賞賜的人。』
不僅止此而已,又把他們的事跡寫於簡帛,刻上金石,雕於盤盂,傳給後世子孫。這是為什麼呢?將用以使人記住愛人利人,順從天意,會得到上天的賞賜。【皇矣】說道:『天帝告訴文王,你的德行我很欣賞(我思念有光明之德的人),不要看重疾言厲色,莫將刑具兵革依仗。你要做到不聲不響,天帝意旨遵循莫忘(他不虛張聲色,不崇尚誇飾與變革。不知不識,只遵循上帝的法則。)』天帝讚賞文王順從法則,所以把殷商的天下賞賜給他,使他貴為天子,富有天下,名聲至今流傳不息。所以愛人利人,順從天意,從而得到上天賞賜的,已經可以知道了。那憎人害人,違反天意,從而得到上天懲罰的,又是誰呢?回答說:如從前三代的暴君桀、紂、幽王、厲王就是。桀、紂、幽王、厲王做了些什麼呢?回答說:他們從事『別』,不從事『兼』。所謂別,即處於大國地位的攻打小國,處於大家族地位的侵擾小家族,強大的劫掠弱小的,人多的侵暴人少的,狡詐的算計愚笨的,尊貴的傲視卑賤的。觀察他們的事跡,上不利於天,中不利於鬼神,下不利於人類,三者不利就無所得利,這就是『天賊』。
黃文勇 發表於 2025-6-19 17:44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天志中】"愛人利人順天得賞"章義疏

【天志】三篇乃墨家"尊天事鬼"思想之核心,其論天志非謂人格神之恣意,實以"兼愛""利人"為天道至理。今觀此章,墨子以賞罰為天志之顯,闡明天人感應之理,其旨可析為三:

一、天志為法儀:愛人利人即順天
墨子屢言"天欲義而惡不義"(【天志上】),此章更明言"順天之意"在"愛人利人"。其所謂"天意",實為超越性的道德準則——"法儀"(【法儀】篇)。天以萬物為芻狗,而獨厚愛人利人者,蓋因"兼相愛、交相利"乃宇宙秩序之本然。故順天非諂媚神靈,乃踐行公義。如禹治水、湯弭旱,皆以利民而受天賞,此即"天之行廣而無私"(【法儀】)之實證。

二、天賞罰之機制:善惡自召
"得天之賞""得天之罰"非謂鬼神降祥降殃,實指行為自然之果報。墨子嘗舉"三代聖王堯舜禹湯文武"受天命,桀紂幽厲遭天罰(【天志上】),皆因其政或利民或害民。此說近於【尚書】"天道福善禍淫",而更重人事:天賞罰之權,實通過"民之耳目"(【明鬼】)顯現。愛人者人恆愛之,賊人者人恆賊之,此即"天罰"之當下性。

三、悖天者何以自絕於道
"憎人賊人"之所以為"反天之意",因其違背"天兼天下而愛之"(【天志下】)的本然秩序。墨子斥"別相惡"若"火就上、水就下"般悖逆天道(【兼愛下】)。桀紂之流縱慾殘民,猶逆水行舟,其敗亡非天有意懲之,乃自絕於生生之理。此說與【易·坤卦】"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相通,而更具實踐理性。

結語:天志即民心
墨子之天志論,實將道德律令客觀化為天道,又以"賞罰"強化其約束力。然其根本仍在"愛人利人"四字——天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後世董仲舒言"天人感應",雖承墨家而雜以陰陽,反失其質樸本色。讀此章當知:順天非禱祀也,惟行兼愛而已。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謹守墨家"三表法",引本之【墨子】內證,輔以三代史事為原之,更以"百姓耳目之實"察之,冀得墨學本真。
帥先帙式君 發表於 2025-7-20 00:28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天志中】天人感應論疏解

【天志】中篇所論,乃墨子『天志』思想之核心,其要義在於闡明天人相感、賞罰分明的宇宙倫理秩序。今觀『愛人利人順天天賞,憎人賊人悖天天罰』一節,實為墨家『天志』說之綱領,茲從義理、實踐二端析之。

一、天志為法:賞罰之倫理依據
墨子言『天愛民厚』,非虛設之辭,乃以『兼愛』為天德本體。【天志】三篇屢申『天欲義而惡不義』,此處更以『順天』『反天』為善惡分野。所謂『順天之意』,即踐行『兼相愛、交相利』;『反天之意』,則指『別相惡、交相賊』。天以『賞罰』為權衡,實為確立普世倫理準則——此與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輔』相通,然墨家更強調『天』為具象意志主體,其賞罰如『日月星辰之行』般明確可驗(【天志上】)。

二、歷史為證:天人感應之實證
墨子論天志,必引三代聖王與暴君為證。禹、湯、文、武『愛人利人』,故得天賞,如【尚書·洪範】『五福』之應;桀、紂、幽、厲『憎人賊人』,故遭天罰,若【泰誓】『災異頻仍』之象。此非虛言,蓋墨家『三表法』以『古者聖王之事』為驗(【非命上】),歷史經驗即天志之顯化。文中『不止此而已』一語,正暗示天賞天罰非限於個體禍福,更體現於國家興衰、自然祥災等宏觀秩序。

三、實踐指向:以天志匡正人世
墨家之『天志』,終歸於『義政』實踐。順天者何以得賞?因其『有力相營,有道相教,有財相分』(【天志中】);悖天者何以受罰?因其『虧奪民衣食之財』(【非樂上】)。天意即民意之升華,故曰:『順天意者,兼也;反天意者,別也。』(【天志上】)此論直指戰國攻伐之弊,主張以『天志』為法儀,約束統治者行兼愛、廢攻戰,與【尚同】【非攻】諸篇互為表裏。

結語
墨子『天志』之說,實為倫理化之宇宙論。其以『賞罰』為機制,將道德律令上升為天道法則,既為亂世立秩序,亦為弱者張正義。然其說過於強調『天』之意志性,與道家『天道無親』、儒家『天命惟德』皆異。後世學者或譏其『明鬼』近巫,然其以天志規訓人倫之用心,誠為先秦思想之獨特光芒。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謹守墨家本義,參以【尚書】【墨子】他篇互證,兼論其思想史定位,力求言簡而義賅。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三十日寅時| 2025/7/24/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