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40|回復: 0

[墨家] 【墨子】卷6辞过诗解1圣作宫室便生民足奢君厚敛筑宫国贫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8-31 16:2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题文诗:
子墨子曰:古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
居穴而处,润湿伤民,故圣王乃,作为宫室.
为宫室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圉风寒,
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而足以别,
男女之礼,仅此则止.费财劳力,不加利者,
凡不为也.以其常役,修其城郭,民劳不伤,
以其常征,收其租税,民费不病;民所苦者,
苦于厚作,敛于百姓.是故圣王,作为宫室,
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作为衣服,带履便身,
不为辟怪.故节于身,诲于民故,天下之民,
可得而治,财用得足.利民为本,本立道生,
非奢非侈.当今之主,其为宫室,与此异矣.
必厚作敛,而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
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饰为,宫室若此,
故左右皆,法象之故,其财不足,以待凶饥,
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主欲实,
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宫室,不可不节.
本篇主要通过宫室、衣服、饮食、舟车、蓄私的古今对照,批判当时统治者的奢侈生活。主旨与【节用】篇基本相同。篇题所谓辞过,即要求时君改掉这五方面的过失。
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谨:通『仅』。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役:上当有『以其常』三字,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正:通『征』,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民所苦者非此也,苦于厚作敛于百姓。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
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欲实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
译文墨子说:『上古的人民不知道作宫室之时,靠近山陵居住,住在洞穴里,地下潮湿,伤害人民,所以圣王开始营造宫室。营造宫室的法则是:地基的高度足以避湿润,四边足以御风寒,屋顶足以防备霜雪雨露,宫墙的高度足以分隔内外,使男女有别——仅此而已。凡属劳民伤财而不增加益处的事,是不会做的。照常规分派劳役,修治城郭,那么民众就虽劳苦而不至伤害;照常规征收租税,那么民众虽破费而不至困苦。因为民众所疾苦并不是这些,而是苦于对老百姓横征暴敛。所以圣王开始制造宫室,只为方便生活,并不是为了观赏之乐;开始创制衣服带履,只为便利身体,而不是为了奇怪的装束。所以,圣王自身节俭,以身作则地教导百姓,因而天下的民众得以治理,财用得以充足。
现在的君主,修造宫室却与此不同:他们必定要向百姓横征暴敛,强夺民众的衣食之资用来营造宫室,在宫室上修造台榭曲折的景观,讲究颜色雕刻的装饰。营造宫室如此铺张,身边的人都效法这种做法,因此财用被浪费而不能应付凶年饥馑,振恤孤寡之人,所以国家穷困而人民无法治理。国君若是真希望天下得到治理,而不愿其混乱,那么,营造宫室就不可不节俭。?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評分

參與人數 1铜币 +10 收起 理由
延章 + 10 很給力!

查看全部評分

胡吞 發表於 2025-6-24 23:55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辞过》宫室营造之道发微

《墨子·辞过》首章所言宫室之制,实为华夏营造哲学之精髓。圣王作宫室,非为观乐之具,乃"便于生"之器,此中深意,值得今人三复其言。

考《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之说,与墨子所述古民"就陵阜而居,穴而处"的原始状态相印证。圣王制宫室,首重功能性三要:地基"足以辟润湿",墙体"足以圉风寒",屋顶"足以待雪霜雨露"。此三者,实为建筑本质之回归。《考工记》所谓"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的规制,亦当以此功能性为本。

尤可注意者,墨子提出"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的伦理功能。此说与《周易·系辞》"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的记载相发明。宫室之兴,不仅为避风雨,更为人伦秩序之确立。《白虎通义》言"宫之为言中也",正谓此伦理空间之营造。

墨家特别强调"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的实用原则。此与儒家"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论语·泰伯》)的节俭思想相通,而更具工具理性色彩。其"常役不伤民,常征不病民"的主张,实为"轻徭薄赋"政治哲学的先声。管子所谓"取于民有度"(《管子·权修》),正是此意。

反观墨子所斥当时君主"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的奢靡之风,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宫室崇侈,民力雕尽"的记载中可得印证。这种"法象"效应导致的"国贫民难治",恰如《孟子·离娄上》所言"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墨学宫室观之当代启示有三:其一,建筑当回归"便于生"的本质功能;其二,营造活动须遵循"不加利者不为"的经济理性;其三,统治者宫室规格具有"法象"天下的示范效应。此中智慧,于今之城乡建设中,犹不失为镜鉴。

要之,《辞过》篇揭示的宫室之道,实为一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其说虽简,而意蕴深远,诚为华夏营造文化之正源。
吴刑仟 發表於 2025-6-30 10:48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辞过》宫室营造之道发微

《墨子·辞过》首章以宫室营造为切入点,深刻揭示了圣王之道与当今之主的本质差异。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此语道出先民"穴居野处"(《周易·系辞》)的原始状态。圣王制宫室之法,实乃"观象制器"(《周易·系辞》)的文明创制,其要义有三:

一、功能本位,止于至善
宫室营造以"避润湿、圉风寒、待雪霜"为基本功能,"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则体现礼制精神。此与《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的记载相印证。墨子特别强调"谨此则止",暗合《周易·艮卦》"时止则止"的哲学智慧,反对过度营造。

二、节用爱人,政教相维
圣王"以其常役修城郭""以其常征收租税",体现"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的治国理念。墨子指出"民所苦者非此也,苦于厚作敛于百姓",直指"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的社会现实。其"节于身,诲于民"的主张,与《尚书·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的训诫一脉相承。

三、奢俭之辨,存亡之道
当今之主"厚作敛于百姓"营造"青黄刻镂之饰",恰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所斥"侈,恶之大也"。墨子警告此风将导致"财不足以待凶饥",与《管子·八观》"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的论断互为表里。其"不可不节"的呼吁,实为《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主张的先声。

要而论之,墨子宫室观以"利民为本",其"不加利者不为"的实用主义原则,既是对《尚书·五子之歌》"峻宇雕墙"的批判,亦为《老子》"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思想的具体演绎。篇末"国贫而民难治"的警示,至今仍发人深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癸酉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九日酉時| 2025/7/3/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