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37|回覆: 2

[道學研究] 劉向【說苑】卷19修文詩解8春搜夏苗秋獮冬狩畋之有禮君子在位能者在職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8-17 17: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說苑卷19修文詩解8春搜夏苗秋獮冬狩之有禮君子在位能者在職
題文詩:
春秋公羊,傳曰正月,公狩於郎.狩者四狩:
曰搜,曰苗,曰獮,曰狩.
苗者奈何?曰苗者毛,取不圍澤,不揜群取,
禽不麛卵,不殺孕重.春搜者亦,不殺小麛,
及孕重者;冬狩皆取,百姓皆出,不失其馳,
不抵禽也,亦不詭遇,逐不出防,苗獮,
搜狩之義.故苗獮,搜狩之禮,簡其戎事;
故苗者毛,取之搜者,搜索狩者,守留之也.
夏不田由,天地陰陽,盛長之時,猛獸不攫,
鷙鳥不搏,蝮蠆不螫,鳥獸蟲蛇,且知應天,
況人乎哉?是以古者,必有豢牢.謂之畋何?
聖人舉事,必返本始,五穀者所,以奉宗廟,
養萬民也,去禽獸之,害稼穡者,故以田言,
聖作名號,事義可知.天子諸侯,無事則歲,
一為,干豆二為,賓客三為,充君之庖.
無事,曰不敬也,田不以禮,曰暴天物.
天子,合圍諸侯,不揜;天子殺則,
大緌,諸侯殺則,小緌,大夫殺則,
佐轝,佐轝止則,百姓畋獵.獺祭魚漁,
人入澤梁;鳩化為雁,後設罻羅;草木零落,
後入山林.昆蟲不蟄,不以火田,不麛不卵,
不殺胎獸,亦不夭夭,不覆巢此,皆聖在上,
君子在位,能者在職,大德之發.是故皋陶,
為大理乎,民各服,得其實也;伯夷主禮,
上下皆讓;倕為工師,百工致功;益主虞時,
山澤辟成;棄主稷也,百穀時茂;契主司徒,
百姓親和;龍主賓客,遠人.十二牧行,
而九州皆,莫敢僻違;禹陂九澤,通九道定,
九州各以,其職來貢,不失厥宜,方五十裏,
至於荒服,而能,交趾大發,西析支渠,
搜氐羌,北至山戎,肅慎東至,長夷島夷,
​四海內皆,戴帝舜功.於是禹乃,興九韶樂,
致異物也,鳳凰來翔,天下明德.情真義深.
【原文】
春秋曰:『正月,公狩於郎。』傳曰:『春曰搜,夏曰苗,秋曰獮,冬曰狩。』苗者奈何?曰苗者毛也,取之不圍澤,不揜群,取禽不麛卵,不殺孕重者。春搜者不殺小麛及孕重者;冬狩皆取之,百姓皆出,不失其馳,不抵禽,不詭遇,逐不出防,此苗獮搜狩之義也。 故苗獮搜狩之禮,簡其戎事也;故苗者毛取之,搜者搜索之,狩者守留之。夏不田,何也? 曰,天地陰陽盛長之時,猛獸不攫,鷙鳥不搏,蝮蠆不螫,鳥獸蟲蛇且知應天,而況人乎哉?是以古者必有豢牢。其謂之畋何?聖人舉事必返本,五穀者,以奉宗廟,養萬民也,去禽獸害稼穡者,故以田言之,聖人作名號而事義可知也。【注釋】
1『春秋曰:『正月,公狩於郎。』傳曰:『春曰搜,夏曰苗,秋曰獮,冬曰狩。』
出自【春秋公羊傳】桓公四年:
原文:春正月,公狩於郎。狩者何?四狩也,春(搜,夏曰)曰苗,秋曰蒐(),冬曰狩。常事不書,此何以書?譏。何譏爾?遠也。諸侯曷為必田狩?一曰干豆,二曰賓客,三曰充君之庖。
註解:春蒐(sōu):指春天打獵。蒐,搜尋,謂搜尋不產卵、未懷孕的禽獸。
夏苗:指夏天打獵,謂捕獵傷害莊稼的禽獸。
秋獮(xiǎn):指秋天打獵。獮,殺,謂順秋天肅殺之氣,進行捕獵活動。
冬狩(shòu):指冬天打獵。狩,圍守,謂冬天各種禽獸都已長成,可以不加選擇地加以圍獵。按:『春蒐、夏苗、秋獮、冬狩』云云,說明我們的先民在狩獵活動中已有生態平衡意識,也同時說明大凡有組織的狩獵活動,都帶有軍事演習的性質,並不單單是為狩獵而狩獵。
2『』:田獵。
【原文】
  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一為干豆,二為賓客,三為充君之庖。無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禮,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揜群;天子殺則下大緌,諸侯殺則下小緌,大夫殺則止佐轝,佐轝止則百姓畋獵。獺祭魚,然後漁人入澤梁;鳩化為雁,然後設罻羅;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昆蟲不蟄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夭夭,不覆巢;
此皆聖人在上,君子在位,能者在職,大德之發者也。是故皋陶為大理乎,民各服得其實;伯夷主禮,上下皆讓;倕為工師,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澤辟成;棄主稷,百穀時茂;契主司徒,百姓親和;龍主賓客,遠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僻違;禹陂九澤,通九道,定九州,各以其職來貢,不失厥宜,方五十裏至於荒服,南撫交趾、大發,西析支渠、搜氐羌,北至山戎、肅 慎,東至長夷、島夷,四海之內皆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興九韶之樂,致異物,鳳凰來翔,天下明德也。【注釋】1『』通『掩』。捕取;襲取 [take]

揜,自關以東,取曰揜,一曰覆也。——【說文】
2『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一為干豆,二為賓客,三為充君之庖。無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禮,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揜群;天子殺則下大緌,諸侯殺則下小緌,大夫殺則止佐轝,佐轝止則百姓畋獵。獺祭魚,然後漁人入澤梁;鳩化為雁,然後設罻羅;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昆蟲不蟄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夭夭,不覆巢;』出自禮記王制
【經文】
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一為干豆①,二為賓客,三為充君之庖。無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禮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掩群。天子殺則下大綏②,諸侯殺則下小綏③,大夫殺則止佐 車④,佐車止則百姓田獵。獺祭魚⑤,然後虞人入澤梁⑥。豺祭獸⑦,然後田獵。鳩化為鷹⑧,然後設罻羅⑨。草木零落⑩,然後入 山林。昆蟲未蟄,不以火田(11)。不麛(12),不卵,不殺胎,不夭夭(13),不覆巢。
【今譯】
天子、諸侯在沒有戰爭的時候,每年田獵三次。首先為祭祀準備供品,再次為招待賓客準備菜餚,第三才是為充實天子、諸侯日常膳食所用。沒有特殊的情況而不舉行田獵就是不敬;田獵時不按規定殺戮野獸就是損害天物。田獵的規定:天子不能把四面都包圍起來打獵,諸侯不能把整群的野獸殺光。天子獵取後便放下指揮的大旗,諸侯獵取後放下指揮的小旗,大夫獵取後就命令副車停止追趕,副車停下後,百姓開始打獵。正月以後,漁人才可到川澤裏捕魚。九月以後,才能舉行田獵。八月以後,才能張網捕飛 鳥。秋後草木黃落,才能進入山林採伐。昆蟲未蟄居地下之前,不能放火燒野草而獵取野獸。田獵時不能捕殺幼獸,不取鳥卵,不殺 懷胎的母獸,不殺小獸,不掀翻鳥巢。
【今注】
①干豆:泛指祭祀所用的乾濕肉物。干指脯脩,盛於籩。豆指醢、臡等濡 物,盛於豆。②大綏:天子田獵時的指揮旗。③小綏:諸侯田獵時的指揮 旗。④佐車:協助驅趕野獸的車。⑤獺祭魚:正月解凍後,水獺開始捕食魚類,古人因以代指正月。見【禮記·月令】及【大戴禮記·夏小正】。⑥虞人:掌管川澤政令的官。梁:為捕魚而築的水壩。⑦豺祭獸:指九月底至十 月初。⑧鳩化為鷹:【禮記·月令】二月有『鷹化為鳩』之文,前人多據此推算 『鳩化為鷹』在八月。⑨罻:捕取飛鳥的網。羅:捕取走獸的網。⑩草木 零落:指十月。(11)火田:放火焚燒枯草將野獸驅趕出來再捕獵。(12)麛:幼 鹿。泛指幼獸。(13)夭(yāo):斷殺。夭:指未成年的小獸。

xie4566 發表於 2025-6-15 16:33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修文】四季田狩禮製發微

劉向【說苑·修文】所載"春搜、夏苗、秋獮、冬狩"之制,實為周代禮樂文明中軍禮與農事相濟之典範。此四時田狩非徒為畋獵之事,乃寓政教於射御,寄治道於禮法,其精微處尤當深辨。

一、四時異名,取物有節
【公羊傳】釋郎之狩,揭四時田狩名實之異:春曰"搜",謂簡擇不孕之獸;夏曰"苗",除害以護稼穡;秋曰"獮",順殺氣而習武;冬曰"狩",圍守而大獲。此非僅稱謂之別,實見"取物順時"之禮義。【禮記·王制】"昆蟲未蟄,不以火田"與此互證,皆顯"斧斤以時入山林"的生態智慧。

二、夏苗之制,仁術存焉
"苗者毛"鄭玄注謂"擇取不孕者",與"不圍澤""不揜群"並觀,尤見節制之德。"不殺孕重""不取麛卵"之規,較【孟子】"數罟不入洿池"更具體系。賈誼【新書】稱"三驅之禮",正與此苗狩之仁相表裏,足見先王以田獵為仁政之延伸。

三、春搜秋獮,文武之道
春搜"不殺小麛"合於【月令】"毋覆巢"之令,而秋獮則承【周禮】"中秋教治兵"之制。孔穎達疏【詩經·車攻】謂:"春蒐夏苗,所以存仁;秋獮冬狩,所以講武。"四時之禮一張一弛,猶【樂記】所謂"文武之道,備於射御"。

四、禮制深意,政教相維
"君子在位,能者在職"二句,實點明田狩禮的政治內核。【穀梁傳】昭公八年范寧註:"因蒐狩以習用武事,禮之大者也。"【白虎通】更直言:"王者諸侯所以田獵者,示不忘武備。"可知四時之狩,乃藉儀式強化君臣職分,其"序爵""辨位"之功,猶可見於【詩經·吉日】"既張我弓,既挾我矢"的秩序呈現。

要之,【說苑】此章以四時田狩為緯,以禮法仁政為經,織就"觀德習禮"的治國綱維。程子謂"禮者理也",劉向所述畋獵之制,正是將天地節律、生態倫理、軍事訓練、政治秩序統合於禮的生動實踐,足為後世經世者法。
興華 發表於 2025-7-16 1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修文】狩禮考:四時畋獵之制與周代禮治精神探微

劉向【說苑·修文】所載"春搜夏苗秋獮冬狩"之制,實為周代禮樂文明中極具深意的制度設計。此四時田獵之名,非徒為畋獵之異稱,實乃貫穿着"取之以時,用之以禮"的王道思想。【公羊傳】所謂"正月公狩於郎"者,正是對這種禮制實踐的經典記載。

考四時之狩,其名實各有所本:春曰"搜",鄭玄注【周禮】謂"搜索擇取不孕者",此即【說苑】"不殺小麛"之旨;夏曰"苗",孔穎達疏【禮記】解為"為苗除害",而【說苑】更揭示"不圍澤""不揜群"的生態智慧;秋曰"獮",【爾雅·釋天】言"獮,殺也",然必待秋時物成而後施;冬曰"狩",【穀梁傳】范寧注"狩,圍守也",乃萬物收藏時節的大規模校獵。四者名稱雖異,其核心皆在"畋之有禮"。

細繹【說苑】所述狩禮細節,可見三重禮治精神:其一為"時禁"思想,"不麛卵""不殺孕重"與【孟子】"數罟不入洿池"、【荀子】"草木榮華滋碩之時,斧斤不入山林"互為表裏,形成早期生態保護制度。其二為軍事訓練功能,【左傳·隱公五年】臧僖伯言"春搜、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四時田獵實為"寓兵於農"的國防機制。其三為政治象徵意義,【白虎通·田獵】謂"王者諸侯所以田獵者何?為田除害,上以共宗廟,下以簡集士眾",通過儀式化狩獵活動強化統治秩序。

至若"君子在位,能者在職"二語,尤見狩禮的政治哲學。賈誼【新書·禮篇】云"禮者,所以固國家、定社稷也",四時田獵通過嚴格等級規範(【周禮】載天子諸侯"三驅"之制)、人才選拔機制(【禮記·射義】"諸侯歲獻貢士於天子"),實現"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治理目標。劉向特引此制入【修文】篇,正是彰顯"禮文"對於"化成天下"的根本作用。

要之,【說苑】所載四時狩禮,實為周代"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典型體現。其制度設計既包含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又融貫軍事訓練與人才選拔功能,更通過儀式化展演強化政治秩序,堪稱"禮治"思想的立體呈現。今日研讀此篇,不僅可窺見古人"取物有節"的生態智慧,更能體認"禮者天地之序"的深刻政治哲學。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