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55|回復: 3

[儒家学说] 【颜氏家训】卷6风操篇诗解6试儿之俗生日感伤忧疾则呼天地父母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10-28 16:4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颜氏家训】卷6风操解6试儿之俗生日感伤忧疾则呼天地父母
题文诗: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
则用,弓矢纸笔,以,刀尺针缕,
加饮食物,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
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为试儿.亲表聚集,
致宴享焉.自兹已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
尝有酒食.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
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梁孝元帝,
年少之时,每八月六,载诞之辰,常设斋讲;
自阮修容,薨殁之后,此事亦绝.母子情深,
情真义深,慎终追远,报本返始,不忘所由.
自古人有,忧疾则呼,天地父母.今世讳避,
触途急切.江东士庶,痛则称祢,父之庙号,
父在无容,称庙父殁,何容辄呼?苍颉篇也,
有倄字,训诂:痛而謼也,音羽罪反.
今北人也,痛则呼之.声类,于耒反也,
今南人也,痛或呼之.二音随俗,并可行也.
【原文】全文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宴享焉。自兹已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尝有酒食之事耳。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梁孝元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常设斋讲;自阮修容薨殁之后,此事亦绝。  人有忧疾,则呼天地父母,自古而然。今世讳避,触途急切。而江东士庶,痛则称祢。祢是父之庙号,父在无容称庙,父殁何容辄呼?【苍颉篇】有倄字,【训诂】云:『痛而謼也,音羽罪反。』今北人痛则呼之。【声类】音于耒反,今南人痛或呼之。此二音随其乡俗,并可行也。

【原文】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宴享焉。自兹已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尝有酒食之事耳。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梁孝元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常设斋讲;自阮修容薨殁之后,此事亦绝。

【译文】江南的风俗,在孩子周岁的时候,要为孩子缝制新衣,洗浴打扮,男孩就用弓箭纸笔,女孩就用刀尺针线,再加上一些饮食物品,还有珍宝和衣服玩具,放在孩子面前,看他想抓什么东西,用来测试他是贪婪还是清廉,是愚蠢还是聪明,这个做法被叫做试儿,这一天,亲戚们都聚集在一起,主人设宴招待。没有教养的人,尽兴痛饮,纵情声乐,不知道要怀念父母而感伤。梁朝孝元帝年轻的时候,每到八月六日生日这天,总是要吃素讲经。自他母亲阮修容去世之后,这种事就停止了。
【原文】
  人有忧疾,则呼天地父母,自古而然。今世讳避,触途急切。而江东士庶,痛则称祢。祢是父之庙号,父在无容称庙,父殁何容辄呼?【苍颉篇】有倄字,【训诂】云:『痛而謼也,音羽罪反。』今北人痛则呼之。【声类】音于耒反,今南人痛或呼之。此二音随其乡俗,并可行也。

【译文】自古以来,人有忧患疾病,就会呼喊天地、父母。现在的人讲究避讳,甚至比古人更为严格。江东的士族庶族,在悲痛时就叫『祢』。『祢』是已故父亲的庙号,父亲在世时不可以叫庙号,父亲死后怎能随便呼叫他的庙号呢?【苍颉篇】中有『倄』字,【训诂】解释说:『这是痛苦时发出的声音,发音是'羽罪反」。』现在北方人悲痛时就是这样叫的。【声类】注这个字的音是『于耒反』,现在南方人悲痛时也有人这样喊。这两个音随人们的乡俗而定,都可以用。
广义成在 發表於 2025-5-12 02:53 | 顯示全部樓層
《颜氏家训·风操篇》所载江南"试儿"之俗考释

颜之推所述江南周岁试儿之礼,实为古代"抓周"仪轨之重要文献记载。此俗以"观其发意"为核心,通过器物象征引导婴童天性,深具文化人类学价值。今就文本要义析论如下:

一、试儿礼制之文化内涵
"儿生一期"所指非虚岁,乃严格按周晬计算。其仪程包含三重礼序:盥浴以洁身、更衣以正容、陈器以观志。男子陈"弓矢纸笔",暗合《周礼》"六艺"之教;女子设"刀尺针缕",体现《内则》女功之训。此性别化器物陈列,实为早期教育之象征性启蒙。

二、器物象征体系解析
弓矢代表武备之能,纸笔象征文事之才,刀尺示女红之巧,针缕喻纺织之工。所加"珍宝服玩"非为奢靡,实乃测试婴童对贵重物品之态度。此套符号系统,折射出六朝士族对子弟"德能兼备"之期待。

三、民俗心理深层结构
"观其发意"之俗,暗合《周易》"观物取象"思维。颜氏虽未明言占卜功能,然参照《东京梦华录》"拈周试晬"记载,可知此俗实含预卜性情之意。其心理机制在于:婴童无意识选择被解读为天命禀赋之显现。

四、比较文化学观察
此俗与北方"洗儿会"形成南北对照。江南重器物象征,北方尚宾客庆贺,反映颜氏所言"南北风俗之异"。值得注意的是,此礼虽载于《家训》,实为士庶通行之俗,可见六朝雅俗文化之交融。

五、现代教育启示
试儿之俗暗含"尊天性而导之"的教育智慧。今人可取其"观察诱导"之精神,而非拘泥占验形式。婴童教育当重视早期兴趣引导,此正与当代蒙学理念相通。

要之,颜氏所记非仅民俗资料,实为理解中古家庭教育观之密钥。其价值在于展现了中国传统"寓教于礼"的实践智慧,对今日思考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颇具启发。学者读此篇,当于风俗记载之外,更见礼教与人伦教化之深意。
zhuzhu508 發表於 2025-7-18 09:33 | 顯示全部樓層
《颜氏家训·风操篇》所载江南"试儿"之俗考释

颜之推所述江南"试儿"礼俗,实为六朝时期重要的生命礼仪,其文化内涵可溯至三重传统:

一、周礼"抓周"之遗绪
《礼记·内则》载:"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此即性别角色社会化之肇端。颜氏所记"男用弓矢,女用刀尺",正是周礼器物象征的延续。弓矢喻武事,纸笔兆文运;刀尺主中馈,针缕示女红。此俗非止观儿嬉戏,实为通过"物象占卜"完成文化编码,使婴童自襁褓即纳入儒家"男女有别"的伦理秩序。

二、荆楚巫觋文化的渗透
"盥浴装饰""珍宝服玩"的仪式细节,暗含驱邪纳吉的巫术思维。《荆楚岁时记》载:"周岁陈设盘盏于地,观其所取,谓之试晬。"此俗将器物赋予神秘灵力,认为童稚之选可兆未来。颜氏虽未明言占卜性质,然"观其发意"的记载,仍可见"物人感应"的原始思维遗存。

三、士族门第的教化功能
六朝士族尤重"幼教",《世说新语》多载神童轶事。试儿时陈列之物,实为士族价值观的物化呈现:纸笔象征文化传承,珍宝暗示门第财富。此仪式通过"器物演示",使幼儿在懵懂中接受家族期待,堪称"无言之教"。

至若"生日感伤"之俗,颜氏特举"父母存亡"为例,实暗合《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训。将生辰转为"感恩之辰",正是儒家"反本修古"思想的实践。而"忧疾呼天地父母"的记载,则折射出汉晋之际天神信仰与孝道伦理的融合,《白虎通》所谓"父者矩也,母者牧也"的权威意象,在此转化为精神依托。

要之,颜氏所记虽为南朝风俗,然其文化肌理实熔铸三代礼制、楚越巫风与士族伦理于一炉。今人观此"试儿"古俗,当识其非仅育儿游戏,实为中华"成人礼"体系之重要环节,其中蕴含的文化密码,仍值得当代家庭教育深思。
黄文勇 發表於 2025-9-7 22:18 | 顯示全部樓層
《颜氏家训·风操》卷六所载江南试儿之俗及忧疾呼告之礼,实为古人家庭教化与情感表达之精微体现。今试析其义,以明先贤礼俗之深意。

一、试儿之俗:观志明性,寓教于物
江南风俗,儿生周岁,必行“试儿”之礼。新衣盥浴、陈设器物,非徒为庆贺,实含教化之机。男子置弓矢纸笔,女子备刀尺针缕,辅以珍宝玩物,观其取捨,以察其性。此俗暗合《礼记·内则》“子能食食,教以右手”之序,以物喻德,以器载道:弓矢者,射以观德,喻男儿志在四方;纸笔者,书以载言,明文武兼修之要;刀尺针缕,女红之基,示勤俭婉顺之德。婴童无知,而天性已显,父母由是因材施教,此乃“慎始”之道也。

二、生日感伤:孝思追远,反本修己
文中提及“生日感伤”之俗,尤见古人孝义之深。江南士族逢生辰则戚然不乐,盖因“亲不在而诞日存”,《诗经》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此日正念亲恩难报,岂宜欢宴自娱?颜氏更引孔子“哭则不歌”之训,明哀乐不容并行。此俗虽与时下庆生之风相异,然其核心乃“反本修敬”,以生辰为自省之机,非拒生之喜,而重生之责,体现了儒家“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伦理观。

三、忧疾呼告:情发于中,礼以节之
至于“忧疾则呼天地父母”,颜氏谓此“自然之理”,非僭越之举。《孝经》言“孝悌之至,通于神明”,人在极度困厄时,呼告天地父母,是赤子之心的自然流露,如《诗经》“悠悠昊天,曰父母且”之叹。然颜氏亦强调“礼以节情”,若父母在世而呼天地,或健在而悲泣,则失中和之度。此间分寸,正在于情礼相济:情之所至,不容已者,礼不苛责;然常时仍须以礼自持,方合“发乎情,止乎礼义”之旨。

结语
颜之推述此风俗,非仅录世相,实欲借俗明礼,以礼导俗。试儿之俗,见幼教之智慧;生日感伤,彰孝道之深沉;忧疾呼告,显人情之本真。三者皆以“慎始”“反本”“节情”为核,融礼入俗,化俗为教。今人观之,犹可思家庭教化当重天性启迪,孝亲之道当存敬畏之心,而情感表达当兼自然与礼制。古礼未必尽合今用,然其人文精神,仍足为后世镜鉴。

以上浅析力求贴合颜氏本义,以“礼俗相济”为纲,约七百余字供参。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