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74|回復: 3

[儒家学说] 【文心雕龙】卷40隐秀诗解1文外隐旨复意为工篇独秀拔卓绝为巧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10-14 18:2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心雕龙】卷40隐秀诗解1文外旨复意为工篇独拔卓绝为巧
题文诗:
心术动远,文情变深,源奥派生,根盛颖峻,
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者文外,之重旨也;
秀者篇中,之独拔也.也者,复意为工,
也者,卓绝为巧.旧章懿绩,才情嘉会.
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
爻象,变互体,川渎之,珠玉也.
互体变爻,化成四象;珠玉潜水,澜表方圆.
始正末奇,内明,玩者无穷,味者不厌.
波起辞间,是谓之秀.纤手丽音,宛乎逸态,
若远山,之浮烟霭,娈女靓容.烟霭天成,
不劳妆点;容华格定,无待裁熔;深浅各奇,
穠纤俱妙,若挥之则,有馀揽之,则不足矣.
立意之士,务欲造奇,每驰心于,玄默之表;
工辞之人,必欲臻美,恒匿思于,佳丽之乡.
呕心吐胆,不足语穷;锻岁炼年,奚能喻苦?
如此故能,藏颖词间,庸目昏迷;露锋文外,
妙心惊绝.实酝藉者,蓄隐意愉,英锐者,
抱秀心悦.裁云制霞,不让天工;斫卉刻葩,
同乎神匠.乏隐,等宿儒之,无学,
一叩语穷,句间鲜秀,如室少珍,百诘色沮:
才思不足,有愧文辞.情深辞隐,义正气秀.
【原文】全文
隐秀第四十  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  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  彼波起辞间,是谓之秀。纤手丽音,宛乎逸态,若远山之浮烟霭,娈女之靓容华。然烟霭天成,不劳于妆点;容华格定,无待于裁熔;深浅而各奇,穠纤而俱妙,若挥之则有馀,而揽之则不足矣。  夫立意之士,务欲造奇,每驰心于玄默之表;工辞之人,必欲臻美,恒匿思于佳丽之乡。呕心吐胆,不足语穷;锻岁炼年,奚能喻苦?故能藏颖词间,昏迷于庸目;露锋文外,惊绝乎妙心。使酝藉者蓄隐而意愉,英锐者抱秀而心悦。譬诸裁云制霞,不让乎天工;斫卉刻葩,有同乎神匠矣。若篇中乏隐,等宿儒之无学,或一叩而语穷,句间鲜秀,如巨室之少珍,若百诘而色沮:斯并不足于才思,而亦有愧于文辞矣。
     【原文】
   夫心术之动远矣1,文情之变深矣2,源奥而派生3,根盛而颖峻4,是以文之英蕤5,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6;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7。隐以复意为工8,秀以卓绝为巧9:斯乃旧章之懿绩10,才情之嘉会也11。夫隐之为体12,义主文外13,秘响傍通14,伏采潜发15,譬爻象之变互体16,川渎之韫珠玉也17。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18;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19。始正而末奇20,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21。彼波起辞间,是谓之秀。纤手丽音22,宛乎逸态23,若远山之浮烟霭24,娈女之靓容华25。然烟霭天成,不劳于妆点;容华格定26,无待于裁熔27。深浅而各奇28,女农 纤而俱妙29。若挥之则有余30,而揽之则不足矣31。

  【译文】
文学创作的运思活动无边无际,作品的内容也就变化无穷。源远就流长,根深就叶茂,所以优秀的作品,有『隐』、『秀』两种特点。所谓『隐』,就是含有字面意义以外的内容;所谓『秀』,就是作品中特别突出的句子。『隐』以内容丰富为工巧,『秀』以卓越独到为精妙:这是古代作品创造的美绩,作者才华的集中反映。『隐』的特点,是意义产生在文辞之外,含蓄的内容可以使人触类旁通,潜藏的文采在无影无形中生发,这就如同【周易】卦爻的『互体』变化,也好似江河之中有珠玉蕴藏,『互体』和爻位的变化,就形成【周易】中的四种卦象;珠玉潜藏在水中,就引起方圆不同的波澜。这种作品初读起来感到正常,最后才发现它的奇妙;其含意明确,表现形式却很圆润:这就使人玩味无穷,百读不厌了。
『秀』的特点,就如文辞中涌出的波峰。它像纤丽的手奏出佳音,表达了宛然在目的超逸情态;又若远山漂浮的云烟,像美女妆饰的容貌。但云烟乃自然形成,不须人工妆点;人的容颜形貌有定,也无须强加修饰。天然的云烟,或深或浅都各有奇态;天生的容颜,浓妆淡抹都各得其妙。如能发扬其天然,就奇妙有余;要是加以雕饰,就反而奇妙不足了。
【注释】
 1 心术:运用心思的方法,这里指文思。【情采】篇曾说:『心术既形,英华乃赡。』

  2 文情:指作品的内容。

  3 奥:深。派:支流。

  4 颖(yǐng影):禾苗的末端,这里泛指苗。峻:高。

  5 蕤(ruì锐阳):花草下垂貌。这里和『英』字连用,都指花,以喻文章的华美。陆机【文赋】:『播芳蕤之馥馥。』

  6 文外:文字直接表明的意思以外。重旨:丰富的含意。范文澜注:『辞约而义富,含味无穷,陆士衡云'文外曲致」,此隐之谓也。』

  7 独拔:突出挺拔的文句。【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李善注:『以文喻马也。言马因警策而弥骏,以喻文资片言而益明也。』『篇中之独拔』,和『一篇之警策』意近。

  8 复意:双重、多种意义。『复』是衣有表里,以喻文有内外之意。

  9 卓绝:超越突出。

  10 懿(yì意):美,善。

  11 才情:即才华。【世说新语·赏誉】:『许玄度送母始出都,人问刘尹:'玄度定称所闻不?」刘曰:'才情过于所闻。」』嘉会:美好的会集,喻指文才的集中表现。

  12 体:规格体制,指『隐』的特点。

  13 主:一作『生』。译文据『生』字。

  14 秘响:暗响,指不显露的意义。傍通:即旁通,四面通达。『秘响旁通』指以含蓄不露的描写,表达深广丰富的内容。清代谭献在【复堂词录叙】中对这种艺术方法有进一步发挥:『又其为体,固不必与庄语(正论)也,而后侧出其言,旁通其情,触类以发,充类以尽;甚且作者之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

  15 伏采:不显露的文采。潜发:暗中生发。

  16 爻(yáo摇):【易经】中构成六十四卦的基本符号,每卦六爻。如乾卦是『』,坤卦是『』等。『爻』表示变动。【周易·系辞上】:『爻者,言乎变者也。』互体:卦爻的变化形式。【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使筮(shì试)之,遇【观】之【否】。』孔颖达疏:『【易】之为书,揲蓍求爻,重爻为卦。爻有七、八、九、六,其七、八者,六爻并皆不变。……其九、六者,当爻有变,……是六爻皆有变象。二至四,三至五,两体交互各成一卦,先儒谓之互体。圣人随其义而论之,或取互体,言其取义为(无)常也。』卦爻辞本是一种随心所欲的主观解释,『互体』更是一种灵活的变通办法;原卦爻辞对所占卜之事难以说通,便取『互体』。刘勰即以其『取义无常』,来比喻『文外之重旨』可以『秘响旁通』。

  17 渎(dú独):江,河。韫(yùn酝):蕴藏。

  18 四象:【周易·系辞上】:『【易】有四象,所以示也。』孔疏引庄氏云:『四象,谓六十四卦之中,有实象、有假象、有义象、有用象,为四象也。』【征圣】篇说『四象精义以曲隐』,这里即用其意。

  19 澜表方圆:【淮南子·地形训】:『水圆折者有珠,方折者有玉。』

  20 始正末奇:对『隐』的特点而言。始读之觉其正常,最后才感到奇特。

  21 『使玩之者』二句:钟嵘【诗品序】:『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不厌:【论语·雍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2 纤(xiān先)手:妇女细柔的手。

  23 宛乎:指状貌可见。逸态:高超的姿态。

  24 霭(ǎi矮):云气。

  25 娈(luán峦):美好。靓(jìng净):饰以脂粉。容华:容颜。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26 格:这里指样式。

  27 裁熔:裁剪加工,比喻对容貌的修饰。

  28 『深浅』句:此句承『烟霭天成』之意,以烟云的深浅,喻合于自然的秀句能深浅各得其妙。

  29『女农 纤』句:此句承『容华格定』之意,以妇女的盛妆和淡妆,喻秀句的浓淡俱宜。女农 :这个字可能是『穠』字之误。穠(nóng农):花木繁盛的样子。

  30 挥之:发挥其天然。有余:指上述『奇』、『妙』有余。

  31 揽之:收束自然,即雕琢繁饰。不足,不够,指不够奇、妙。
   【原文】

  夫立意之士,务欲造奇,每驰心于玄默之表1;工辞之人2,必欲臻美3,恒溺思于佳丽之乡4。呕心吐胆5,不足语穷6;煅岁炼年7,奚能喻苦8。故能藏颖词间9,昏迷于庸目10;露锋文外11,惊绝乎妙心12。使醖藉者蓄隐而意愉13,英锐者抱秀而心悦14。譬诸裁云制霞15,不让乎天工16;研卉刻葩17,有同乎神匠矣。若篇中乏隐,等宿儒之无学18,或一叩而语穷19;句间鲜秀,如巨室之少珍20,若百诘而色沮21:斯并不足于才思,而亦有愧于文辞矣22。

 【译文】
作者在立意上,力求创造奇特,常常在沉静中进行极度地深思;在创造工巧的文辞上,一定要达于尽善尽美,经常沉迷在美好的辞藻中思索。作者苦思呕出了心胆,还不足说明其用心的艰难;说成年累月地熬炼,又怎能形容其写作的困苦?这样写来,就可把独特的意义潜藏在文辞之中,而使平庸的读者迷惑不解;显露于文辞之外的锋芒,使高明的读者惊叹叫绝。性格醖藉的人,读到含蓄之处十分满意;性格明锐的人,读到独特的句子非常喜悦。如果描写云霞,并不逊色于自然之美;刻绘花草,也无异于神力的巧匠了。要是作品缺乏含蓄,就像老书生没有学识,有的读之一目了然;如果没有突出挺拔的句子,就像富贵之家缺少珍宝,有的细加推敲便黯然失色:这都由于作者才力不足,也有愧于从事文学创作。
【注释】

  1 玄默:深沉静默,指沉静地深思。表:末端,形容思考深入。

  2 工:巧,善于其事。这里用作使之工巧的意思。

  3 臻(zhēn真):到,达。

  4 恒:经常。溺(nì腻):沉迷。佳丽:美好。谢脁【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里指美好的辞藻。乡:处所。

  5 呕心吐胆:吐出心、胆,喻劳心苦思。

  6 穷:穷困,指运思用心之苦。

  7 煅(duàn断):同锻,指对文章的锤炼。

  8 奚:何。

  9 藏颖词间:此句写『隐』。颖:即『篇中之独拔』。

  10 庸目:平常人的眼力。

  11 露锋文外:此句论『秀』。锋:锋芒,指『文外之重旨』。

  12 妙心:善于理解的读者。

  13 醖藉:含蓄,指性格含蓄的人。蓄:积聚,引申为得到、读到之意。
  14 抱:怀,持,和上句『蓄』字的用意近似。以上两句和【知音】篇的『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醖藉者见密而高蹈』意近。
  15 裁、制:指写作,描绘。下句的『斫』、『刻』意同。
16 天工:大自然的工巧。
  17 斫(zhuó浊):用刀斧砍。卉(huì汇):草的总称。葩(pā趴):花。
  18 宿儒:老练博学的书生。宿:久经其事,这里只取『老』的意思。
  19 叩:问,指阅读。
20 巨室:指富豪之家。【孟子·离娄上】:『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赵歧注:『巨室,大家也。』
  21 百诘(jié结):多次询问,这里指反复推敲。色沮(jǔ举):气色败坏。
  22 有愧于文辞:在运用文辞上感到惭愧。
济世 發表於 2025-3-27 05:18 | 顯示全部樓層
《文心雕龙·隐秀》篇阐发文章"隐"与"秀"之要义,诚为文论精微之见。今试析其旨:

隐者,文外重旨也。如《易》之互体变爻,潜蕴四象;似川渎含珠,波澜成纹。其妙在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使玩味者愈探愈深。此非直露之言可及,必待"源奥派生,根盛颖峻",方得复意之工。昔左氏春秋,微言大义;庄周寓言,托喻深远,皆隐之典范。

秀者,篇中独拔也。犹远山浮霭,自然天成;若佳丽容华,不假雕饰。其要在"卓绝为巧",如《诗经》"杨柳依依"之句,《楚辞》"目极千里"之辞,皆秀出群伦。然秀非刻意求奇,当如珠玉潜水,澜现方圆,自有其天然韵律。

隐秀相济,乃成至文。隐过则晦,秀甚则浮。故彦和云"裁云制霞,不让天工",谓二者须得自然之妙。今人作文,或务玄虚以充隐,或堆丽辞以饰秀,皆失其本。须知"蓄隐意愉""抱秀心悦",必自真情实感中流出,方称上乘。

凡杰构必兼隐秀:陶潜《饮酒》似淡而旨永,此隐也;谢朓"余霞散绮"骤耀篇章,此秀也。文之能事,尽于此矣。
傎倒 發表於 2025-4-6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文心雕龙·隐秀》义疏

《隐秀》篇乃彦和论文之精微要妙处,其论"文外重旨"与"篇中独拔"二义,实契《易》象"互体变爻"之妙,通于诗家"含蓄"与"警策"之旨。今试为疏解如次:

一、隐秀体性辨
"隐"非晦涩,"秀"非浮艳。隐者如川渎韫珠,其义生于文外,必待"秘响旁通"而后显;秀者若远山烟霭,其势卓然独拔,要在"天成不劳妆点"。二者相济,犹《易》之四象互体:隐为"内明外润",秀则"始正末奇"。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可喻隐,"立片言以居要"可拟秀,然皆不若彦和"珠玉潜水,澜表方圆"之譬精微。

二、创作机理析
立意者"驰心玄默之表",实本《老子》"大音希声";工辞者"匿思佳丽之乡",暗合《楚辞》"惊采绝艳"。然"呕心吐胆"非徒苦吟,"锻岁炼年"要在熔裁。张衡《四愁》"侧身东望涕沾翰"是隐,曹植《洛神》"翩若惊鸿"为秀,皆经"藏颖词间""露锋文外"之锤炼。此中甘苦,正应《神思》篇"秉心养术"之说。

三、审美效应论
隐秀相生,乃生"玩之无穷,味之不厌"之效。陶潜"采菊东篱下"句,隐者见其悠然,秀者觉其挺拔;谢灵运"池塘生春草"语,浅者赏其明丽,深者味其神理。彦和谓"酝藉者蓄隐而意愉,英锐者抱秀而心悦",实开后世"诗无达诂"说之先声。然若"篇中乏隐",则如经生说理;"句间鲜秀",终类市井俚谈。李白《蜀道难》之"连峰去天不盈尺"是秀,杜甫《秋兴》之"闻道长安似弈棋"含隐,皆足证斯义。

要之,隐秀之说上承《周易》"书不尽言"之旨,下启司空图"韵外之致"论,乃中国文论"言意之辨"之枢机。今人解此,当以《宗经》《神思》诸篇互参,方得骊珠。
韩帅形 發表於 2025-6-2 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文心雕龙·隐秀》篇义疏:论"文外重旨"与"篇中独拔"之辩证

刘勰《文心雕龙》第四十《隐秀》篇,实为中国文论史上首次系统阐释文学"含蓄"与"警策"美学范畴的经典文本。今就所引片段试作义理疏解,以明其要旨。

一、"隐秀"之本体论根基
"心术动远,文情变深"二句,实为隐秀论之哲学基础。刘勰承《神思》篇"思理为妙,神与物游"之旨,揭示创作主体之思维活动(心术)与情感体验(文情)的纵深性,必然外显为文本的多层意蕴。此与《易·系辞》"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的象征传统一脉相承。"源奥派生,根盛颖峻"的比喻,更以树木水文为喻,强调优秀文本必须兼具深隐的思想本源(源奥、根盛)与显豁的艺术表现(派生、颖峻)。

二、"隐"的美学特质
"隐者,文外之重旨也"的界定,超越汉代经学家"微言大义"的解读范式,建立起文学性的含蓄理论。其要义有三:
1. 复意性:"重旨"即《宗经》篇所言"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如《离骚》"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的比兴系统。
2. 召唤性:"文外"强调通过"义生文外,秘响旁通"(《隐秀》补文),激活读者参与意义建构,恰如钟嵘《诗品》"文已尽而意有余"之谓。
3. 有机性:刘勰特别强调"自然会妙",反对刻意晦涩,此与后世江西诗派"掉书袋"之弊有本质区别。

三、"秀"的审美标准
"秀者,篇中之独拔也"的命题,包含双重艺术要求:
1. 卓绝性:"独拔"即《辨骚》赞屈原"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的不可替代性,如《古诗十九首》"白杨多悲风"的突兀意象。
2. 结构性:强调"秀"须"篇中"显现,非孤立追求字句奇巧。纪昀评点"秀句如百炼钢,在全体融合"深得此旨。

四、隐秀之辩证关系
刘勰以"英蕤"(花木之英华)统摄隐秀,揭示二者相生相成的美学规律:
1. 隐为体,秀为用:思想深度(隐)需通过艺术亮点(秀)彰显,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之秀句,实承载"真意忘言"的隐旨。
2. 秀依隐,隐待秀:杜甫"星垂平野阔"的壮语,若无"官应老病休"的深沉感慨支撑,则失之空泛。此即方东树《昭昧詹言》所谓"元气浑沦,骨重神寒"。

要之,《隐秀》篇建构的"文外隐旨—篇中秀句"理论模型,不仅奠定了中国文学"意在言外"的审美传统,更为后世"意境说"(司空图)、"神韵说"(王士禛)提供了理论雏形。其强调的"自然妙会"创作原则,对矫正时下文坛或流于浅白、或失之艰涩之弊,仍具重要启示意义。学者若能参透"根盛颖峻"之喻,庶几可入文学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一日卯時| 2025/7/25/週五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