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16|回覆: 2

[其他] 葛洪【抱朴子·內篇】卷3對俗詩解1道術可修長生非假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20 22:3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陶冶造化,莫靈於人.達其淺者,役用萬物;
得其深者,長生久視.上藥延年,服藥求仙.
龜鶴遐壽,引增年.松柏枝葉,與眾木別;
龜鶴體貌,與眾蟲殊.至於彭老,猶是人耳,
非異類而,壽獨長者,由於得道,非自然也.
眾木不能,松柏,諸蟲不能,龜鶴,
是以短折.人有明哲,修彭老道,可與同功.
仙人,前哲所記,近將千人,皆有姓字,
施爲本末,非虛言.若謂彼皆,特稟異氣,
相傳皆有,師奉服食,非生知也.若道術之,
不可學得,則變形貌,吞刀吐火,坐在立亡,
興雲起霧,召致蟲蛇,入淵不沾,蹴刃不傷,
幻化之事,九百有餘,按而行之,無不皆效,
何獨不信,仙之可得.仙道遲成,多所禁忌.
無超世志,強力之才,不能守之.或頗心疑,
中道而廢,就此便謂,仙道長生,果不可得.
仙經:服丹守一,與天相畢,還精胎息,
延壽無極.至道要言.真誠君子,內不負心,
外不愧影,上不欺天,下不食言,豈古真人,
虛造空文,不可得事,誑誤將來,何所索乎.
【原文】
或人難曰:『人中之有老彭,猶木中之有松柏,稟之自然,何可學得乎?』抱朴子曰:『夫陶冶造化,莫靈於人。故達其淺者,則能役用萬物,得其深者,則能長生久視。知上藥之延年,故服其藥以求仙。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道引以增年。且夫松柏枝葉,與眾木則別。龜鶴體貌,與眾蟲則殊。至於彭老猶是人耳,非異類而壽獨長者,由於得道,非自然也。眾木不能法松柏,諸蟲不能學龜鶴,是以短折耳。人有明哲,能修彭老之道,則可與之同功矣。若謂世無仙人乎,然前哲所記,近將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爲本末,非虛言也。若謂彼皆特稟異氣,然其相傳皆有師奉服食,非生知也。若道術不可學得,則變易形貌,吞刀吐火,坐在立亡,興雲起霧,召致蟲蛇,合聚魚鱉,三十六石立化爲水,消玉爲台,潰金爲漿,入淵不沾,蹴刃不傷,幻化之事,九百有餘,按而行之,無不皆效,何爲獨不肯信仙之可得乎!仙道遲成,多所禁忌。自無超世之志,強力之才,不能守之。其或頗好心疑,中道而廢,便謂仙道長生,果不可得耳。仙經曰,服丹守一,與天相畢,還精胎息,延壽無極。此皆至道要言也。民間君子,猶內不負心,外不愧影,上不欺天,下不食言,豈況古之真人,寧當虛造空文,以必不可得之事,誑誤將來,何所索乎!苟無其命,終不肯信,亦安可強令信哉!』
劉嘉玲好 發表於 2025-7-14 18:43 | 顯示全部樓層
【抱朴子內篇·對俗】道術修持義疏

葛洪【抱朴子內篇】卷三【對俗】篇,實爲魏晉仙道理論之樞要。今就所示文本,析其精義如次:

一、"陶冶造化,莫靈於人"之天人觀
此句承【周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之意,闡發人乃"三才"之中樞的哲學立場。【參同契】所謂"關鍵三寶"者,正與此相發明。葛洪特強調人之靈性可"盜天地之機"(【陰符經】語),較之【淮南子·精神訓】"夫造化者既以我爲坯"之說,更凸顯主觀能動性。

二、道術深淺之次第
"達其淺者,役用萬物"乃指方技之術,如【遐覽】篇所載符咒藥餌;"得其深者,長生久視"則屬金丹大道。此二分法本於【黃帝內經·素問】"上工治未病"之旨,又與【黃庭經】"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乃成真"相印證。葛洪在【極言】篇詳述修持次第,謂"淺者僅得小驗,深者乃獲長年",可爲此句註腳。

三、服藥求仙之辯證
"上藥延年"之說,當與【神農本草經】三品分類對觀。葛洪在【仙藥】篇列金液、丹砂爲上品,正呼應【金丹】篇"服金者壽如金"之論。然需辨明:此"服藥"非徒指外丹,實含"服日月之精華"的內修法(見【雜應】篇),與後世鍾呂丹道"鍊形化氣"之說一脈相承。

四、長生非假之真詮
葛洪駁俗儒"死生有命"之說(【塞難】篇可參),其"長生非假"論實本於【老子】"深根固柢"思想。晉人孫綽【喻道論】云"形待神而立",恰可佐證此非虛妄。然修持必循"藉眾術以共成長生"(【微旨】篇)之道,此即【莊子·天下】"道術將爲天下裂"的積極詮釋。

要之,此段文本濃縮了魏晉丹道"以人合天"的核心思想。其價值不僅在於修仙理論,更在確立"性命雙修"的實踐範式,爲後世【悟真篇】等經典奠定基礎。學者當結合【內篇】全書及六朝道經互參,方得驪珠。

(全文計798字)
從頭再來 發表於 2025-7-21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抱朴子內篇·對俗】道術修持義疏

葛洪【抱朴子內篇】卷三【對俗】篇,實爲魏晉丹道思想之精要。今就所示文本,試作義理闡發。

一、"陶冶造化,莫靈於人"解
此句承【周易】"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之旨,言人乃五行之秀、天地之心。【黃帝內經】云:"提挈天地,把握陰陽",正與此呼應。葛洪強調人體小宇宙與天地大宇宙相應,故【內篇·黃白】謂:"我命在我不在天",此乃道教修煉思想之核心。

二、淺深二境辨
"達其淺者,役用萬物"者,指方技之術。【道藏】中【太清丹經要訣】載服餌、導引諸法,皆屬此列。然葛洪特重"得其深者,長生久視"之道,此即【參同契】所謂"金液還丹"之旨。二者關係,猶王弼注【老子】"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淺者爲權變,深者方爲究竟。

三、服藥求仙本義
"上藥延年"之說,當與【神農本草經】三品分類同參。葛洪【仙藥】篇詳列金液、丹砂等上品,然其要義不在藥物本身,而在【內篇·明本】所謂"藉外物以固內真"。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繼此傳統,強調"形神共養",可作註腳。

四、道術體系發微
葛洪之學,實熔鑄漢魏黃老、神仙、方技三家。其"長生非假"說,當與【莊子·大宗師】"真人"境界對觀。所謂"非假",非謂肉身不朽,乃【西升經】"形神合同,固能長久"之謂。北宋張伯端【悟真篇】云:"藥逢氣類方成象,道在虛無合自然",可謂得其三昧。

要之,此段文字濃縮魏晉丹道精華,讀者當以"由術入道"視之。葛洪之偉大,正在於將神秘體驗轉化爲可操作的修行次第,此即【內篇·釋滯】所謂"積學而至"的實踐智慧。今人研習,宜結合陶弘景【養性延命錄】等文獻,方得全貌。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