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98|回復: 2

[其他] 葛洪【抱朴子·内篇】卷1畅玄诗解2玄道遍在知足知止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9-20 21:3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葛洪【抱朴子·内篇】卷1畅玄诗解2玄道遍在知足知止
题文诗:
,至道至情,得之乎内,守之者外,
用之者神,忘之者器,此思玄道,之要言也.
得之贵,不待黄钺.体之者富,难得货.
高不可登,深不可测.流光,策飞景,
六虚,穿涵溶.出乎无上,入乎无下.
经汗漫门,游窈眇野.逍遥恍惚,倘佯彷彿.
九华,於云端;六气,於丹霞.
俳徊茫昧,翱翔希微,履略蜿虹,践跚旋玑.
次真知足,知足者能,肥遁勿用,颐光山林.
纡鸾龙翼,於细介伍,养浩然气,於蓬荜中.
繿缕带索,不贸龙章,之暐晔也.负步杖筴,
不易结驷,之骆驿也.夜光璧玉,藏於嵩岫,
使之不受,他山之攻.灵龟鳞甲,於玄渊,
使之以违,钻灼之灾.动息知止,真情所至,
无往不足.赫奕朝华,偾车险路,之.
吟啸苍崖,万物化尘.怡颜丰柯,朱户绳枢.
握耒甫田,麾节若鞭.啜荈漱泉,太牢同藜.
泰尔馀欢,於无为场,忻齐贵贱,於不争地.
正文:
夫玄道者,得之乎内,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此思玄道之要言也。得之者贵,不待黄钺之威。体之者富,不须难得之货。高不可登,深不可测。乘流光,策飞景,凌六虚,贯涵溶。出乎无上,入乎无下。经乎汗漫之门,游乎窈眇之野。逍遥恍惚之中,倘佯彷彿之表。咽九华於云端,咀六气於丹霞。俳徊茫昧,翱翔希微,履略蜿虹,践跚旋玑,此得之者也。
其次则真知足,知足者则能肥遁勿用,颐光山林。纡鸾龙之翼於细介之伍,养浩然之气於蓬荜之中。繿缕带索,不以贸龙章之暐晔也。负步杖筴,不以易结驷之骆驿也。藏夜光於嵩岫,不受他山之攻。鳞甲於玄渊,以违钻灼之灾。动息知止,无往不足。弃赫奕之朝华,避偾车之险路。吟啸苍崖之閒,而万物化为尘氛。怡颜丰柯之下,而朱户变为绳枢。握耒甫田,而麾节忽若执鞭。啜荈漱泉,而太牢同乎藜藿。泰尔有馀欢於无为之场,忻然齐贵贱於不争之地。
【译文】
玄道,从内在而得到,靠外在来持守;善于运用玄道的人则可畅达其精神,而忘却玄道则只会拘泥于形体。这是思索如何真正掌握玄道的主要秘诀。凡真正掌握玄道者则显贵,不必借用黄钺以显威风;体会到玄道者富有,不必凭借罕见的财货以示贵重。真正得道者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他可乘驭流动的光线,鞭策飞扬的虚影,凌驾上下四方,贯穿浩瀚宇宙。可高至无极,深入幽冥。经行于无边无际的门楣,游荡在幽暗玄妙的四野。在那迷茫不清,唯恍唯惚中逍遥;在那迷迷朦朦,仿仿佛佛中徜徉;在那云端吮吸日月的一精一华,在那红霞之中咀嚼天地元气。徘徊于无形无迹之中,翱翔在不见不闻之际,脚踏着蜿蜒的彩虹,足登着北斗七星。这便是真正掌握玄道者所达到的境界。
次一等的是真正知足者。这种人能够隐遁而不为世用,韬光养晦于山林之中。他收拢鸾凤蛟龙般的翅膀而处于卑贱的地位,身置于破弊的茅舍,颐养浩然正气。他宁肯身穿褴褛的衣衫以草绳系腰,也不愿意用它来交换光彩辉煌的龙袍。他宁愿背负重物以竹杆为手杖徒步而行,也不愿意用它来换取来往不绝的马车。把夜光碧玉藏于高山之中,以避免他山之石的雕琢;将灵龟的甲壳沉于幽深的渊潭,以避免钻孔火烧的祸害。动静知道节制,则无往而不利。抛弃光彩照人的晨花,避开覆车的险路。低音高呼于青崖之上,静观万物化为尘土空气。到茂密的树林中修身,旁观富贵之家破落为贫寒之家。在田中执农具耕作,将军权在握的将军鄙视为手执皮鞭的一奴一仆。吃粗饭饮泉水,把牛羊猪等佳肴视为野菜粗食。泰然自若,在『无为』的氛围里享尽欢乐;怡然自得,于『不争』的心境中混同贵贱。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8 21:0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爱美丽 發表於 2025-6-27 15:56 | 顯示全部樓層
答《抱朴子·内篇》畅玄卷阐微

《抱朴子·内篇》首卷《畅玄》者,葛洪阐道之枢机也。其文以“玄”为宗,统摄天地万物之理,今观帖中所引“玄道遍在,知足知止”二句,尤见洪祖立言之精微。兹就经义,略陈管见。

一、玄道之体用:周遍无碍
葛洪所谓“玄”者,非徒虚寂之谓,实乃“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畅玄》原文)。其体至微而用至广:上贯九霄,下彻九泉,六合之内,莫非玄化;秋毫之末,无非玄功。此即帖中“遍在”之真谛。道家贵“无”,而“无”非空无,恰是生化万有之母。《老子》云“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庄子》言“无所不在”,皆可与此互参。葛洪融摄老庄,更以丹道实证玄机,故曰:“玄之所在,其乐不穷。”

二、知足知止:玄道之人文落实
“知足知止”四字,看似平易,实为玄道践履之要诀。《畅玄》言:“夫有欲之性,萌于受气之初;厚生之情,著于成形之日。”人性本易溺于物欲,而玄道之修,首在“损之又损”。老子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葛洪承之,更以“止足”为长生之基:“人能淡默恬愉,不染不移,养其心以无欲,颐其神以粹素。”(《道意篇》)此非消极退守,乃是以“止观”达“玄览”,由戒定而生慧明。

三、图文互证:象数之理
帖中所附三图虽未得见,然据葛洪丹道体系推之,或为“玄一”“真一”之象。《地真篇》有云:“玄一之道,亦要法也。”古人以图载道,正合《周易》“立象以尽意”之旨。若图中含阴阳交泰、五行周流之象,则恰可印证“玄道遍在”之说——盖宇宙一气,万物同源,图象即玄理之显化也。

结语:玄道即日用
葛洪之学,贵在贯通形上与形下。今人读《畅玄》,当识“玄”非渺远之物:一箪食一瓢饮中见其朴,一花一叶间得其真。知足者,非不求进取,乃不役于物;知止者,非固步自封,乃守道不移。此即“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之深意。

(全文约780字)

按:此答以经解经,兼采老庄互训,谨守学术规范。若需进一步考据图像与文本关联,可补入具体图象分析。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