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80|回复: 2

[中医理论] 阴平阳秘·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1-9-7 09: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阴平阳秘·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生命是宇宙天地自然的生命。宇宙有动静生杀,日月有升降更替,天地气交有四季寒暑。而动者、生者、升者、暑热属于阳,静者、杀者、降者、寒者属于阴。


自然无处没有阴阳。自然的生命在自然阴阳的作用下,具备了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化气成形等生命活动。


阴阳是自然存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生命化成,生命更替,生命健康,皆不离阴阳。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在人,是为生命之阴阳,不是物质之阴阳。生命之阴阳,以“神气”的因应调节、因应变化为存在形式,化气、成形,升清、降浊,呼吸、寐寤,无不是阴阳的生命作用。


活生生的人,应天应地应人事,有调节,有变化,调节在生命之神,变化在生命之气,概括之,就是“阴平阳秘”。


平者,和也。秘者,密也。阴平阳秘,阴阳平和,相互协调,动态平衡而无偏颇,生命才得以存在,得以演化,得以生生不息。张介宾注:“人生所赖,惟精与神,精以阴生,神从阳化,故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矣。”[1]


阴阳各有其位,各有其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可分但不可离,各在其位发挥其用,相互协调,无偏胜偏衰,“精神乃治”。若“阴阳离决”,相互分离,没有关联,阳离于阴,阴离于阳,则“精气乃绝”。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不偏不倚,是为“阴平阳秘”。一有偏倚,或阳胜于阴,或阴胜于阳,轻者疾病,重者死亡。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阴阳是要协调的,没有协调,“阴平阳秘”就必然异常。无论是阳的异常,还是阴的异常,健康都要出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气者,若地与水,失其所,则多病而早殃。


西方医学从四体液开始,就以物为本,没有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思考,没有阴阳的意识,没有生命之和的观念,没有“我命在我”的养生觉悟。所以知生命,知阴阳,必须从实验室里中走出来,打破显微镜逻辑的桎梏。


实验以物质为客观,物理法则是根本法则。物质以分子方式存在,分子由元素构成。


物质分子、元素,早于生命万万年。关在实验室里,埋头显微镜下进行分析,分析到最后,生物就就归到蛋白、脂肪、糖,乃至于碳等物质元素去了。


没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动态关联性,生命不存在,人不存在,不过物质而已。实验室的物质分析,没有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自然客观,能获得人之生,人之病,人之死的认识吗?


活人有命,不离乎神,不离乎气,不离乎阴阳。无“神气”之形,是死形,化为物,成为泥,分解为碳元素,不可逆!活在于气,应在于神,在“阴平阳秘”的因应协调性,与天地自然,不能有须臾的分离,这样的前提下,才可能获得生命的认识。


人,谁不呼吸,谁不饮食,谁无喜怒,谁不经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谁不因应天地自然,而有“阴平阳秘”的协调平衡?清·石寿棠《医原·人身一小天地论》:“人禀阴阳五行之气,以生于天地间,无处不与天地合。人之有病,犹天地阴阳不得其宜,故欲知人,必先知天地。”


因阴阳而有天地,因阴阳而有寒热,因阴阳而有生命。


生命寄之于形,但形乃物质,为生命之器、生命之具,不等于生命。医学要有人文精神,临床医疗要有人性,就需要先知天地,不能把生命等于物质,用死人代替活人。生物,贵在“生”,不在物。


人之形态肉体的物质元素、分子结构,不是生命的标志。生命是自然完整性的存在,是多维联系的存在。实验方法人为主观,不尊重自然,不尊重活生生的人,因此不可能了解生命阴阳。找不到经络、三焦,不明白证候本质也就很好理解了。


中医知人之“生”,“生”在生命之神、生命之气,有天地自然的时空动态统一性,有“阴平阳秘”的因应协调性,才谓之“生”。


所以中医以命为本,落实在五藏阴阳,落实在升降出入之气化,落实在寒热虚实之状态。形之异常,归之于神,归之于气,归之于阴阳的失常。


中医学是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医学,是以活生生的人的生命体验为根据,经过千万年医疗实践,去伪存真后获得的生命真知。


癌症也好,炎症也好,硬化也好,萎缩也好,任何器质性改变的形的异常,求阴阳神气之本,辨病机之主次标本,知病势之缓急传变,三因制宜,随证治之,医患协调,则皆能治,皆能愈。


[1]程士德主编,王洪图鲁兆麟编:素问注释汇粹(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50页



+
南丘 发表于 2025-6-19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阴平阳秘》之生命观刍议

黄开泰先生《中医天命篇》以"阴平阳秘"为纲,抉发中医生命观之精微,其论直溯《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的本体论,诚为得道之言。今试就文中要旨,略陈管见。

一、阴阳本体论的生命诠释
先生以宇宙动静、日月升降、四时寒暑喻阴阳,实承《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宇宙观。然需辨明者,中医所言阴阳非机械二分,而是如张景岳《类经》所云"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的辩证关系。天地气交之"升降出入",正是《素问·六微旨大论》"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的动态平衡,此中暗合现代系统论之"负反馈调节"机制。

二、生命活动的阴阳运化
"生长化收藏"五运之说,本于《阴阳应象大论》,然先生特重"化气成形"之机,实得李东垣"阴火"论之三昧。阴阳在生命中的体现,非止于表象对应(如动为阳、静为阴),更在于《伤寒论》"阳密乃固"的功能协调。王冰注《内经》谓"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恰可诠释先生所言"生命健康不离阴阳"的互根之理。

三、当代启示与理论反思
今人常将阴阳简化为对立统一规律,然先生强调其"自然存在"的本体性,正可纠此偏颇。观《周易参同契》"坎离匡廓,运毂正轴"之喻,阴阳实为能量-物质转化的动态模型。现代研究中,褪黑激素昼夜分泌节律、线粒体ATP合成与凋亡机制等,皆可印证阴阳学说之超前智慧。

结语
黄先生之论,于传统中见新意。若能进一步结合《难经》"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理论,或可深化对"天命"的理解。阴阳之道,终究要落实于《千金要方》"医者意也"的临证体悟,方不负先生阐扬之苦心。

(全文798字)
jfwe761289 发表于 2025-7-15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阴平阳秘与中医生命观刍议》
黄开泰先生论中医天命篇,以阴阳为纲,阐发生命与宇宙自然之关联,其理路深得《内经》三昧。今试就"阴平阳秘"之说,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一、阴阳本体论与生命生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黄先生以动静、生杀、升降、寒暑析阴阳之象,实本于《周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的宇宙观。然需申明者,中医所言阴阳非机械二分,乃动态互根之体。张介宾《类经》谓"阴阳之理,原自互根",生命之"生长化收藏"五化,正是阴阳交感、互为消长的具体呈现。

二、阴平阳秘的深层意涵
"阴平阳秘"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非指静态平衡,而是动态制衡。王冰注曰:"阴气和平,阳气固密",其要义在"阳秘"二字——阳气当如城门之司启闭,既不可过泄,亦不能郁闭。黄先生强调"自然无处没有阴阳",诚为的论。然临床所见,现代人每因作息逆乱、七情过极,致阳气浮动不藏,阴精亏耗不守,此即《内经》"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之病机。

三、生命观的天人相应维度
黄先生论生命与天地气交相应,实承"天人合一"之旨。《灵枢·岁露》言"人与天地相参",非仅时空对应,更在气化相通。四时阴阳消长,人身气血随之浮沉,故《伤寒论》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之脉法。今人脱离自然节律,空调违逆寒暑,夜作颠倒昼夜,皆属"逆其根则伐其本"(《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此当为黄先生"天命篇"之现代警示。

结语
阴阳之道,至简至深。黄先生之论,启人深思中医生命观的本体论基础。然需注意者,当代诠释当避免将阴阳简单物质化,而应把握其"气化"本质。昔年恽铁樵言"《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同理,阴阳亦非实体,乃生命运动之象。学者当于临床中体认"阴平阳秘"真谛,方不负先贤立论之苦心。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