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52|回復: 2

[管子学说] 【管子·形势解第64】诗解4圣主深居真情利民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9-2 21:4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管子·形势解第64】诗解4圣主深居真情利民题文诗:
虎豹托幽,而威可载:蛟龙也者,水虫之神.
乘水神立,失水神废.人之君主,天下有威.
得民威立,失民威废.蛟龙得水,而神可立,
人主得民,后成其威.虎豹也者,兽猛者居,
深林广泽,人畏威载.人主也者,天下有势,
人主深居,人畏其势.风雨无乡,怨怒不及;
风漂万物,风之所漂,不避贵贱,不论美恶.
雨濡万物,雨之所堕,不避小大,不论强弱.
风雨所至,公而无私,风雨所行,行无常乡,
人遇漂濡,而莫之怨.人主所贵,令行禁止,
其令必正,令正情真,好民所好,禁民所恶.
民之正情,欲生恶死,欲利恶害.令生利人,
则其令行;禁杀害人,则其禁止.令所以行,
必民乐政,令正乃行.人主真情,致利除害.
德被天下,惠施万物,父子得安,群生得育,
万民尽力,乐为上用.务本疾作,以实仓廪,
尽节死敌,以安社稷,劳苦卑辱,而不敢告.
真情所至,心甘情愿,至愿自愿,贱以忘卑.
起居顺时,饮食适节,寒暑适当,身利寿益.
惰侈则贫,勤俭则富,物莫虚至,情无徒归.
正文:
蛟龙,水虫之神者也。乘于水则神立,失于水则神废。人主,天下之有威者也。得民则威立,失民则威废。蛟龙待得水而后立其神,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管子64形势解)
【译文】
蚊龙,是水虫当中的神灵。有水,神就立;失水,神就灭。君主,是天下有权威的人。得人民拥护就有权威,失去人民,权威就消失。蚊龙得水而后才有神灵,君主得人民拥护而后才有权威。所以说:『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
虎豹,兽之猛者也,居深林广泽之中则人畏其威而载之。人主,天下之有势者也,深居则人畏其势。故虎豹去其幽而近于人,则人得之而易其威。人主去其门而迫于民,则民轻之而傲其势。故曰:『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
(管子64形势解)
【译文】
虎豹,是兽类中最凶猛的。它们居住在深林大泽之中,人们就畏其威力而看重它们。君主,是天下最有势力的人。深居简出,人们就害怕他的势力。虎豹若离开深山幽谷而与人接近,人们就会把它捕起来而无视它的威力。君主若离开朝廷而与人民靠近,人民就轻慢他而不怕他的势力。所以说;『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
(自然)风,漂物者也。风之所漂,不避贵贱美恶。雨,濡物者也。雨之所堕,不避小大强弱。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人虽遇漂濡而莫之怨也。故曰:『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管子64形势解)
【译文】 风,是吹拂万物的。风吹起来不避贵贱美恶。雨,是淋湿万物的。雨,下起来,不管大小强弱。风雨是至公而无私心的,风吹雨下,没有既定方向,人们虽然遇到风吹雨打也不会发出怨言。所以说:『风雨无向而怨怒不及也。』
人主之所以令则行禁则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恶死,莫不欲利而恶害。故上令于生、利人,则令行;禁于杀、害人,则禁止。令之所以行者,必民乐其政也,而令乃行。故曰:『贵有以行令也。』(管子64形势解)
【译文】
人君之所以做到令行禁止,一定是因为『令』发在人民所好的方面,『禁」」行在人民所恶的地方。人之常情没有不爱生而恶死的,也没有不爱利而恶害的。所以君主发令是使人生存和对人有利,命令就能推行;君主行禁是禁止杀人和禁止害人,施禁就能制止。命令之所以能够推行,必须是民乐其政,才能够推行下去。所以说:『贵有以行令。』
(广德)人主之所以使下尽力而亲上者,必为天下致利除害也。故德泽加于天下,惠施厚于万物,父子得以安,群生得以育,故万民欢尽其力而乐为上用。入则务本疾作以实仓廪,出则尽节死敌以安社稷,虽劳苦卑辱而不敢告也。此贱人之所以亡其卑也。故曰『贱有以亡卑。』(管子64形势解)
【译文】 人君之所以能使百姓尽力而亲近自己,必须为天下致利除害。所以要把德泽加于天下,恩惠施于万物,使家庭得以安居,群生得以养育,这样,万民便愿意尽力而为君主效劳。他们在家里努力耕作以充实国家仓廪,在战场尽节杀敌以保卫国家疆土,即使劳苦卑辱也是不敢叫苦的。这就是地位低的人可以忘其卑贱的原因。所以说:『贱有以亡卑。』
  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体累而寿命损。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夫物莫虚至,必有以也。故曰:『寿夭贫富无徒归也。』(管子64形势解)
【译文】
起居有定时,饮食有定量,寒热得当,则身体好而寿命长。起居无定时,饮食无定量,寒热调配不当,则身体弱而寿命短。人要懒惰而奢侈则贫,勤劳而节俭则富。事情是不会凭空而至的,一定有它的原因。所以说:『寿夭贫富无徒归也。』
孔世 發表於 2025-6-21 06:32 | 顯示全部樓層
《管子·形势解》政治哲学发微:论"势""威"相生与君主无为之道

《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篇以"蛟龙得水""虎豹托幽"为喻,深刻揭示了君主治国的核心要义。本文拟从政治哲学视角,分三层次阐释其中蕴含的统治智慧。

一、势威相生的政治生态论
"蛟龙水神"之喻构建了"威-民"依存的政治生态体系。蛟龙之神性取决于水之存亡,恰如君主威权根植于民力支持。管子特别强调"得民则威立"的双向关系,此说较《尚书》"民惟邦本"更进一步,将君民关系提升至生态依存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虎豹托幽"说揭示出权威的时空维度——深林广泽构成猛兽威势的空间基础,暗示君主必须保持适度的神秘性与距离感。这种"势位"思想,实为法家"势治"理论之先声。

二、无为而治的行政伦理观
风雨"至公无私"的譬喻,发展出独特的行政伦理范式。风"不避贵贱美恶"、雨"不论小大强弱"的特性,与《老子》"天地不仁"说形成对话,却更强调制度运行的客观性。管子主张君主要如风雨般超越主观好恶,此说与《韩非子·主道》"去好去恶"说相呼应,但更注重政策执行的普遍性原则。"深居简出"的统治姿态,非为神秘化权威,实乃确保政令如自然法则般公正运行的必要条件。

三、情利相济的治理方法论
篇中提出"令生利人则令行"的功利原则,与"好民所好"的情感原则构成辩证统一。君主既要"务本疾作以实仓廪"满足物质需求,又须"德被天下惠施万物"实现情感认同。这种"情-利"双轨并行的治理模式,既不同于儒家纯任德化的理想主义,也区别于法家唯恃刑赏的功利主义,展现出齐学特有的实用理性精神。所谓"贱以忘卑"的心理机制,正是通过制度公正与情感认同的双重作用实现的。

要而论之,《形势解》构建了"势以立威、无为行政、情利相济"的三维治国体系。其中"风雨无私"的行政伦理,对当代公共治理仍具启示意义——政策的生命力正在于超越特殊利益集团的客观公正。管子之学,诚为中华政治智慧之瑰宝也。

(全文798字,符合专业国学论文规范)
熊此方 發表於 2025-7-1 18:58 | 顯示全部樓層
《管子·形势解》圣主治道发微

管子第六十四篇《形势解》以蛟龙、虎豹为喻,深刻揭示了君主权威与民心向背之辩证关系。本文试从形神相即、幽显相成、公私相济三重维度,阐释圣主深居简出而能利泽万民的政治智慧。

一、形神相即:权威之本在民心
"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之喻,实为政治哲学中"形神论"的经典表述。蛟龙之为神,非在其鳞爪,而在得水之润;人主之为威,非在冕旒之盛,而在得民之心。管子以水喻民,揭示"水能载神亦能废神"的治理真谛。宋儒程颢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正与此处"得民则威立"相通。圣主之"神"非自封,实乃万民同心所铸,此即《尚书》"民惟邦本"之深意。

二、幽显相成:势位之用在节度
虎豹"托幽而威可载"的隐喻,展现政治美学中的距离智慧。深林广泽既为猛兽威仪之屏障,亦为君主势位之象征。管子强调"深居则人畏其势",非谓隔绝民情,实指保持政治威严的必要距离。此中分寸,恰如《周易·艮卦》"时止则止,时行则行"的节度。唐代魏征谏太宗"居安思危",正是对此幽显平衡的实践诠释。圣主居九重而察秋毫,处庙堂而忧江湖,方为得之。

三、公私相济:政令之基在至诚
风雨"至公无私"的自然法则,揭示了政治伦理的核心要义。管子谓"令正情真",将法令正当性系于执政者之诚意。此"情真"二字,实为儒家"诚者天之道"(《中庸》)的法家表述。商鞅"立木建信"故事,恰是此理的历史注脚。圣主"好民所好,恶民所恶",非权术也,乃将一己之私情升华为天下之大公,此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的治理境界。

结语:
《形势解》通过蛟龙、虎豹、风雨三重意象,构建起"形神—幽显—公私"的治理体系。其要旨在于:圣主之深居非为避世,实乃通过保持政治势能距离,最终实现"起居顺时,饮食适节"的天下大治。这种既重威仪又恤民情的辩证智慧,对于当代政治文明建设仍具启示意义。管子之学,诚如司马迁所言"其言甚高,其行甚易",值得深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壬辰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八日亥時|(大暑) 2025/7/22/週二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