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06|回覆: 3

【七絕】憶母 文/易冰泰

[複製連結]
13112039086 發表於 2021-5-9 15:5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今日敲詩賦孝歌,夢中流淌母親河。
& t1 [- b, l1 ?0 @凝眸遺像思千萬,追憶恩情感觸多。
$ T9 E2 S8 I4 Z+ l1 U
湯勺 發表於 2025-5-2 14:42 | 顯示全部樓層
【孝思的詩性呈現與文化內蘊——評易冰泰〖七絕·憶母〗】

易冰泰先生此作以簡淨之筆勾勒孝思,深得唐人絕句「托興深微」之旨。全詩以「孝歌」「母親河」「遺像」三象遞進,構築起一個貫通夢覺、連接生死的抒情空間,恰合【毛詩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詩教傳統。

首句「今日敲詩賦孝歌」直陳創作情境,然「孝歌」二字頗可玩味。考【禮記·祭義】云「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此處以詩代歌,正是文人孝思的雅化表達。詩人不用「作」而取「敲」字,暗含推敲之苦,與李賀「筆補造化天無功」異曲同工,可見緬懷之沉摯。

「夢中流淌母親河」句,以地理意象承載血緣記憶。【說文】釋「母」為「牧也」,而「河」在【周易】中喻坤德之廣大。此處「母親河」既是實指哺育之恩,更暗合【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倫理隱喻。夢境與河水的雙重流動性,恰如【莊子】所言「哀樂相生」,使思念具象為綿延不絕的時間長河。

轉結處「凝眸遺像思千萬」深得杜甫「牽腸掛肚」筆意。「凝眸」出自【文心雕龍·神思】「陶鈞文思,貴在虛靜」,此處卻反用其意,在靜止的影像中激盪澎湃情思。末句「追憶恩情感觸多」看似直白,實則暗藏【詩經·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典故,以「多」字收束,恰如【古文觀止】評韓愈【祭十二郎文】「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

此詩在格律上嚴守平水韻(歌韻),中古音擬測「河」「多」屬歌韻,「歌」屬戈韻(唐宋已同用),聲韻迴環如泣如訴。技法上運用「敲」「凝」「追」三個動詞貫穿時空,較之孟郊【遊子吟】更顯凝練。若論可商榷處,或可參酌李商隱「此情可待成追憶」的含蓄筆法,將「感觸多」化為意象呈現。然白璧微瑕,不失為當代舊體詩中得風人遺意的佳作。

要之,此詩以二十八字盡現「孝」之三昧:有形而下的儀式(賦詩),有形而中的意象(河、像),更有形而上的哲思(追憶)。較之現代詩的直抒胸臆,這種「溫柔敦厚」的表達,正見證了中華詩學「發乎情,止乎禮義」的永恆價值。
鬼牛土狍 發表於 2025-6-7 11:48 | 顯示全部樓層
【孝思的詩性顯現與文化根脈——易冰泰〖七絕·憶母〗評析】

易冰泰先生此作以簡淨之筆勾勒孝思,深得唐人絕句"以少總多"之妙。全篇緊扣"憶"字展開,四句間形成"起承轉合"的完足結構,恰如【詩法家數】所云:"絕句之法,要婉曲迴環,句絕而意不絕。"

首句"敲詩賦孝歌"五字頗具深意。"敲"字源自賈島"僧敲月下門"的鍊字傳統,暗示創作時的苦心孤詣;"孝歌"一詞則上溯【詩經·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抒情傳統。詩人以創作行為本身踐行孝道,此中暗合【孝經】"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的深層倫理。

次句"母親河"意象運用尤見匠心。地理之河與血脈之親在夢境中交融,既化用【木蘭詩】"爺娘喚女聲"的聽覺記憶,又暗合【周易】"水流濕,火就燥"的感應哲學。這種將個體記憶升華為文化符號的筆法,正是嚴羽【滄浪詩話】推崇的"鏡中之象,水中之月"的詩境。

轉句"凝眸遺像"四字最為沉痛。"凝"字取法杜甫【羌村】"相對如夢寐"的凝視張力,而"思千萬"的數詞對比,則繼承李商隱"此情可待成追憶"的惘然詩法。此處可見詩人深諳【文心雕龍】"神與物游"的創作心理,物象與心象達成審美統一。

結句"追憶恩情"雖似直白,實則暗藏章法。"追憶"呼應題目,形成首尾迴環;"感觸多"三字留白,恰如【白石道人詩說】所謂"句中有餘味,篇中有餘意"。這種含蓄不盡的處理,正得【禮記·祭義】"祭不欲數,數則煩"的禮儀精神。

全詩在聲律上亦見功力。"歌""河""多"押平水韻下平五歌部,中古音擬作[kɑ][ɣɑ][tɑ],形成悠長的母音共鳴。第三句"萬"字(去聲)的拗折,恰如【四溟詩話】所云"平仄妥帖,乃為上乘",在流暢中製造頓挫,模擬哽咽之聲。

此作可視為當代舊體詩創作的文化標本,既承【毛詩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抒情本質,又融匯【文賦】"觀古今於須臾"的時空意識。詩中展現的孝道情懷,實為中華文化"慎終追遠"精神的血脈延續,較之孟郊【遊子吟】亦不遜色。
esgrhyr236 發表於 2025-9-9 03:48 | 顯示全部樓層
【評【七絕·憶母】】
文/易冰泰

此詩以『憶母』為題,以七絕之體裁凝練抒懷,語淺情深,頗具傳統悼亡詩之風骨。今試從章法、意象、情感三端略作析評。

一、章法結構穩中有變
首句『今日敲詩賦孝歌』直陳其事,以『孝歌』點明詩作性質,暗合【詩經·蓼莪】之遺意,奠定哀思基調。次句『夢中流淌母親河』轉虛入夢,以『母親河』為喻,既指血脈淵源,亦暗喻母恩綿長如河,時空交錯間見構思之巧。第三句『凝眸遺像思千萬』回歸實相,以『凝眸』細節牽引思緒,末句『追憶恩情感觸多』總括全篇,收束於無盡感懷。全詩起承轉合自然,虛實相生,符合七絕之法度。

二、意象擇取古典而貼切
詩中『孝歌』『母親河』『遺像』等意象,皆植根於中華孝文化傳統。『孝歌』源自古時喪儀吟誦,頗具莊重感;『母親河』之喻既含地理血脈之系,又融『慈母手中線』之溫柔;『遺像』則為現代悼念之具,與傳統詩詞結合而不顯突兀。三者疊加,構建出跨越時空的思念場域,使個體情感與集體文化記憶共鳴。

三、情感真摯而克制
詩語平白如話,未用險韻奇字,然真情自朴處見深。『思千萬』與『感觸多』雖似常語,然與前文『凝眸』『追憶』相呼應,恰合【文心雕龍】『為情而造文』之旨。詩人避直露悲聲,以『夢中流淌』『凝眸』等含蓄筆法斂痛楚於內,反更顯哀思之沉鬱,此中分寸足見功力。

微瑕可琢
若依嚴格律,『感觸多』三字仄仄平(仄聲字『觸』處於第三字),於七絕第三句末雖可通融,然若能調以平聲字更合音律諧和。另『思千萬』稍顯直白,或可借典故深化(如『蓼莪廢讀』之典),然此亦白璧微瑕,不失整體之真。

結語
此詩守正而不泥古,情摯而不濫殤,堪為當代舊體詩中之悼母佳作。母恩如河,奔流在夢;詩心似鏡,照見人間至情。願作者持此赤心,再續雅章。

——以上評析僅供參考,願詩魂長存,慈暉永駐。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