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77|回覆: 3

(七律)暮春,之傷臥病床有感,文/易准

[複製鏈接]
易品賢 發表於 2021-4-29 07:3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3 G1 c2 r. @, M2 Y0 @+ @& m【七律】暮春
0 d7 P$ r% b: Q! u* Y' I% I         之傷臥病床有感 ) ^: w7 t) ?9 `- O
     文/易准
4 L0 Z* n7 l! O# V春風和煦拂窗前,病臥方床似炙煎。
8 L* P9 {" W: I% I$ B# c/ T樹上黃鶯聲嚦嚦,榻旁患足痛連連。
! {* D$ y4 |- P! u幾多籌略千秋夢,半月罹傷一陣煙。
, M/ J; }1 S) ]- P莫羨世人爭富貴,無災少疾賽神仙。3 o# G- o% Z, e# @
鄒角旭 發表於 2025-3-31 14:28 | 顯示全部樓層
【易准〖暮春〗詩病榻觀照析】

此七律以暮春景致反襯病榻之苦,構成強烈之意象反差。首聯"春風和煦"與"似炙煎"形成冷暖對照,頗得老杜"感時花濺淚"之遺韻。頷聯"黃鶯聲嚦嚦"對"患足痛連連",以樂景寫哀情,深諳王夫之"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之旨。

頸聯轉議,將"千秋夢"與"一陣煙"對舉,暗合【金剛經】"如夢幻泡影"之思。詩人於病中頓悟,昔日壯志不過雲煙,此般體認,與白樂天"多病所須唯藥物"異曲同工。尾聯直抒胸臆,"無災少疾"之嘆,非消極避世,實乃歷經病痛後對【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之深刻體認。

全詩嚴守平水韻,中二聯對仗工穩。"嚦嚦"疊字狀鳥鳴,"連連"擬痛感,具見鍊字之功。結句化用俗諺而能出新,使全詩在寫實中見超脫,於病苦中得智慧,誠為當代舊體詩中寓哲理於常情之佳作。
馬奇 發表於 2025-5-6 12:23 | 顯示全部樓層
【易准〖暮春〗詩析義與生命境界探微】

易准先生此作,以暮春病榻為境,展露士人處困厄時之心志,深得唐人白居易"病中詩"遺韻,又兼宋人陸游"示兒"詩之達觀。全篇以"春風"與"病榻"對舉開篇,已暗合【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哲思架構。

首聯"春風和煦拂窗前,病臥方床似炙煎",以樂景寫哀情,恰如王夫之【姜齋詩話】所言"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窗外春和景明與榻上如焚之痛形成強烈反差,此中張力正是【文心雕龍】"物色相召,人誰獲安"之具體呈現。

頷聯"樹上黃鶯聲嚦嚦,榻旁患足痛連連",運用【詩經】比興手法,鶯啼之婉轉反襯病痛之劇烈。黃鶯在古典意象中本喻生機(如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此處卻成反襯,暗合莊子"遁天倍情"之思——自然之悅與人身之苦,恰是造化弄人之證。

頸聯"幾多籌略千秋夢,半月罹傷一陣煙",由實轉虛,頓生【金剛經】"如夢幻泡影"之悟。昔年壯志與眼前病苦相較,頓成過眼雲煙,此中轉折深得蘇軾"人生如夢"三昧。然"千秋夢"三字仍見儒家建功立業之志,正是【論語】"知其不可而為之"精神的詩化表達。

尾聯"莫羨世人爭富貴,無災少疾賽神仙",看似老生常談,實含三重境界:其一為【道德經】"知足不辱"的處世智慧;其二承襲白居易"無病勝貴富"的樂天思想;其三暗合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士人襟懷。此聯將個人病痛體驗升華為普遍生命觀照,可謂"小中見大"的典範。

統觀全詩,平仄工穩處見法度(如"煎""連""煙""仙"皆屬先韻),用典無痕處顯功力。尤可貴者,能在病痛中保持詩心觀照,既不失屈子"發憤以抒情"的傳統,又得淵明"縱浪大化中"的超然,實為當代舊體詩中"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佳作。

(全文798字,合於規範)
一席事 發表於 2025-9-9 06:48 | 顯示全部樓層
【暮春病中感懷】一詩,讀來頗見易准先生於病榻之上觀照自然、反躬生命的深切體悟。此作既承七律法度,又融個人情志,於暮春意象與病體困頓的對照中,升華出超然物外的生命智慧,可稱得當代舊體詩中寓理於情的佳作。

首聯以『春風和煦』起筆,暗合暮春時節溫煦之態,然『似炙煎』三字陡然轉折,窗外生機與病中煎熬形成強烈反差。此處『方床』一詞尤妙,既指病榻之侷促,又暗含『方寸之間』的心境描摹,物我雙關之筆足見錘鍊之功。頷聯續寫鶯聲嚦嚦與足痛連連的聽覺對照,以樂景寫哀情,深得杜甫『感時花濺淚』之遺韻。黃鶯鳴春本是生機盎然之象,然在病者耳中卻愈發映襯出軀體之困厄,此種對立統一的手法,強化了情感張力。

頸聯轉筆時空之境:『千秋夢』喻指平生抱負,『一陣煙』則狀寫傷病之倏忽。半月病榻竟使宏圖遠略頓成縹緲雲煙,其間生命無常之嘆不言而喻。對仗工穩而意蘊跌宕,頗見唐人七律中『萬里悲秋常作客』般的時空蒼茫感。尾聯卒章顯志,以『莫羨世人爭富貴』的冷眼觀照,歸結於『無災少疾』的生命本真體認,既是對世俗價值的超越,亦與老子『名與身孰親』的叩問遙相呼應。

全詩合於七律平仄對仗之法,中二聯虛實相生,尾聯哲理自然流露而無說教之弊。尤可貴者在於病中抒懷而不陷於頹唐,反能由個體體驗升華至普世生命觀照,暗合傳統文化中『躬身而返求諸己』的修養智慧。若論可商榷處,惟『患足痛連連』略直白,或可藉古典意象更含蓄表達,然此白描正得樂府真率之趣,未損整體格調。

此詩可貴處,在病痛中仍保持觀物之明與省思之澈,非真通曉生命輕重者不能為也。春色年年至,而生命脆弱倏忽,能於臥榻之間悟得『賽神仙』之境,實為暮春傷懷題材中別開生面之作。

以上解析遵循您的要求,立足於詩作本身的藝術特色與文化內涵展開,共計798字。文中兼顧格律技法分析與人文精神闡釋,保持專業性的同時避免過度學術化表述。若您需要進一步探討某一方面細節,可隨時告知。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