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97|回復: 2

[中草药学] 独脚金的功效与作用

[複製鏈接]
广东省中医院 發表於 2020-7-20 17: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有一味中药,它是半寄生植物,需要从寄生的植物身上吸取养分,它被认为是农田里的害草,但它却是一味良药,它叫独脚金,它的身份远远高于农作物:高达上千元一斤。

独脚金又叫疳积草、黄花草,消米虫

独脚金又叫疳积草、黄花草,消米虫

独脚金图片

主持人鹏鹏:

在广袤的农田里,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它能影响农作物生长,但是却又是极好的中药材,并且价格比常见的农作物高多了,今天的〖芳草百味〗我们请来广东省中医院药学部龚又明中药师带大家去来见识一下这种神奇的植物——独脚金。

龚又明:

大家一定听说过『寄生植物』这个概念,就是指自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从其他植物身上吸取养分生存的植物。那么我们今天介绍的独脚金,算一种『半寄生』植物,它本身具有光合能力,不完全依靠寄主植物也能生存,而生长所需要的水份和矿物质则全部来自寄主。那么这种独脚金的寄主植物,大部分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庄稼了。所以独脚金是农田的害草。

独脚金中药材

独脚金中药材

独脚金图片

但是,独脚金同时也是一种中药,它又叫疳积草、黄花草,消米虫。独脚金味甘、淡、性凉。从它的别名疳积草我们可以看出,它有治疗疳积的作用,广东民间常用独脚金来治疗小儿疳积。同时,它还对小儿夏季热,小儿腹泻,黄疸型肝炎有很好的作用,还能帮助消化。独脚金没什么苦味,所以人们用它来炖瘦肉水给小朋友喝,治疗疳积,小朋友也乐于接受。所以在儿科独脚金是一种非常好用的中药。

另外比较奇特的一点是,在我国,独脚金由于比较少,所以价格非常高,干草的价格甚至卖到上千元一公斤,有经验的朋友,如果有看到独脚金,不妨将它拔起来带回家,既为农田除害,还可以煲个开胃汤。另外,如果对植物不熟悉的朋友去购买独脚金,要注意,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伪品,尽量去正规渠道购买。

独脚金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味甘、淡、性凉;

【功效】清热,消积,开胃;

【作用】治疗疳积、杀菌止泻、清热袪湿、黄疸型肝炎,还可以预防中暑;

【禁忌】目前并无中药典籍记载,及临床经验发现,服用独脚金时需要特别禁忌。

野生独脚金

野生独脚金

独脚金图片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4 18:12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董所 發表於 2025-6-28 07:17 | 顯示全部樓層
《独脚金考略:论半寄生草木之药性与农害辩证》

(文/国学斋主)

《诗经》云:"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自古草木皆有其性,独脚金者,虽为田畴之害,实乃药笼之珍。今试以"三才"之道析之:其形禀地气而生,其用合人道而显,其效应天时而变,诚造化之妙品也。

一、名实考辨
独脚金之名,颇合《尔雅》"物有单形,名从主人"之训。岭南称"疳积草",吴越呼"黄花草",皆取其功效为名,此乃古人"因用制名"之遗法。考其植物特性,半寄生于禾本科作物,《本草纲目》所谓"附物而生,各具其性"者,此之谓也。其采制须遵《雷公炮炙论》"取鲜者曝干"之法,尤重"识其真伪"之诫。

二、药性发微
其性凉而不峻,味甘淡而中和,正合《黄帝内经》"甘淡渗湿"之旨。观其主治:
1. 治小儿疳积:此效暗合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疳者干也"之论,其能调脾胃、消积滞,犹似四君子汤之简者。
2. 疗暑热黄疸:其清热之功,可比茵陈蒿汤之轻剂,正应《伤寒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之训。
3. 解湿浊困脾:其淡渗之性,颇得六一散"清热利湿"之意。

三、农医辩证
《齐民要术》云:"草木之性,有利有害。"独脚金之为物:
于农为害:夺五谷之精微,类《吕氏春秋》所斥"恶草"
于医为宝:拯婴孩之疳疾,似《千金方》所称"良药"
此正《周易》"一物两象"之理,亦医家"化害为利"之智。

四、施用宜忌
虽古籍未明言禁忌,然据"四气五味"之理推之:
宜:湿热体质、小儿积滞者
慎:脾胃虚寒者当佐以姜枣
其用法之妙,在岭南药膳中可见一斑:独脚金炖瘦肉,既合"药食同源"之道,又得"良药不苦口"之便。

结语:
独脚金之奇,恰如《道德经》"祸兮福所倚"之喻。今人当师法古人"格物致知"精神,既明其害而除之田亩,又知其利而储之药匮。然市售伪品颇多,选购当如《本草衍义》所嘱"辨其真伪,明其产地",方不负此天地精华也。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