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05|回復: 3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消暑袪湿化开的美味菜肴

  [複製鏈接]
广东省中医院 發表於 2020-7-6 17: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民间有云:『夏天吃苦,胜似进补。』盛夏酷暑,骄阳似火,天气炎热,让人挥汗如雨,出现精神萎靡,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不适,适当食用苦味的食物,不仅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让人缓解暑热带来的烦闷,产生清凉舒适的感觉,还能刺激味蕾、促进胃酸分泌而改善食欲、帮助消化。

a87b9d441714cfdbcfbb3dfd57e57e67.jpg

苦瓜图片

中医认为,夏季乃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的季节,阳气最盛,容易使人上火,尤其是心火旺盛,出现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口腔溃疡、小便短赤等不适。而苦味食物性质多寒凉,擅入心经而清心火,并有泄火解暑,清热燥湿的作用,可调节夏季之阳热,缓解暑湿之邪带来的不适。因此,『夏天吃苦』充分体现了夏季养生的民间智慧。

说到『吃苦』,苦瓜乃大众公认的『苦味担当』,是苦味食物的代表作,也是夏季的时令佳蔬。苦瓜来源于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果实,原产于印度尼西亚,自明代初年传入中国后,现已在我国广泛种植。据本草纲目记载,『苦瓜苦以味名,瓜及荔枝、葡萄,皆以实及茎叶相似而得名』,因此,苦瓜又名锦荔枝和癞葡萄。苦瓜味道虽苦,却拥有不少粉丝,颇受大众喜爱,其烹调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无论焖、炒、煮总相宜,近年来还出现了冰镇苦瓜这种新派食法,同样大受青睐。

在『大暑小暑,上蒸下煮』的炎热时节,吃上一道苦瓜菜肴,让人感到特别的消暑降火,神清气爽。

今日推荐高汤浸苦瓜

材料:

猪排骨300克,瑶柱(干贝)50克,苦瓜2个,生姜5片,食盐适量。

c7235c442ad2af1c43457b7d2786bbfa.jpg

苦瓜猪骨汤

做法:

(1) 先把苦瓜洗净,纵向切薄片,用食盐腌制半小时,再用清水洗去苦味备用。

(2) 猪排骨斩件焯水,把瑶柱、生姜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熬1小时成高汤。

(3) 最后将苦瓜片放入汤内白灼至刚熟,调味即可;食用时苦瓜片可适当沾芥末等其他配料。

专家点评:

猪骨性温,味甘、咸,有补中益气、养血健骨的功效。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骨头汤没有多少补钙的作用,即使加点醋,钙的溶出率也不高。但用骨头来熬汤很香,是因为里面的脂肪非常高,所以要先焯水,可以去掉骨头里面的一部分油脂,汤也会更清澈。作为夏季佳蔬的苦瓜,其具有清热消暑、清肝明目的功效。两者搭配,特别适合夏季口干口渴,心情烦躁,眼目容易充血人群的保健食用。

小贴士:

苦瓜性寒,阳虚体质人群慎食,或烹饪苦瓜时,可适量增加生姜的用量;或汤中加入胡椒粉,食用时控制苦瓜的摄入量。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20-7-17 19:1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试做了这道菜,是真的棒
李文义 發表於 2025-5-4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苦瓜养生考:论夏令苦味调摄之道》

暑月论苦味养生,实乃华夏食医同源之精髓。考《周礼·天官》"凡和,春多酸,夏多苦"之说,早揭四时五味应候之理。今观"大暑小暑,上蒸下煮"之谚,更见先民以苦味调摄暑湿之智慧,诚可申而论之。

一、苦味应夏之医理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暑热挟湿,最易困遏脾阳。苦瓜性寒味苦,归心、脾、肺三经,正合《本草备要》"苦能泻热,坚阴降火"之旨。其含苦瓜苷、奎宁等物,非但能促胃液分泌,更可调节三焦气机。观仲景《伤寒论》栀子豉汤、黄连阿胶汤诸方,皆取苦味泻火存阴之义,与民间"夏天吃苦"之说殊途同归。

二、苦瓜食养源流考
苦瓜本名"锦荔枝",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其"除邪热,解劳乏",此说实承元代《饮膳正要》"苦苣(即苦瓜)主五脏邪气"而来。考其传入中土之路,随郑和下西洋船队携归,初植闽粤,后渐北传。今粤式"凉瓜焖鲩鱼"、闽南"苦瓜封肉",皆存古法。所谓冰镇新食,实暗合《遵生八笺》"夏月宜冷淘"之遗意。

三、高汤浸苦瓜配伍析
此方取"以甘济苦"之法:猪骨甘温健脾,瑶柱咸平滋肾,佐生姜辛散水湿。尤妙在用盐腌后清水漂苦,既存金元医家朱震亨"苦味坚阴"之效,又减其峻烈。观《随息居饮食谱》言苦瓜"熟则色赤,味甘性平",今以高汤白灼,正得水火既济之妙。然需知会:
1. 骨汤焯水去脂,合《千金要方》"肥腻勿令过食"之戒
2. 芥末佐食,暗含"辛开苦降"之机
3. 苦瓜片宜薄切,方得《调鼎集》"暑月疏瀹涤烦"之真

暑湿为患,多见口苦溲赤。此膳尤宜午时食用,盖心经当令之时,苦味入心,最能导火下行。然脾胃虚寒者,当佐姜醋;孕妇稚童,不宜过食。昔人云"良药苦口",今观苦瓜之妙,诚非虚言。

(全文798字)
姜安之 發表於 2025-5-5 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苦瓜清暑论》
盛夏阳亢,天地交蒸,人身小天地亦随之气机升腾。《黄帝内经》有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此际养生,当法四时阴阳消长之理。民间"夏天吃苦"之谚,实合《素问·脏气法时论》"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之旨,而苦味入心,正可平抑亢阳。

苦瓜一物,自明季传入中土,李时珍《本草纲目》谓之"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诚为暑月良药。其性寒味苦,归心、肝、脾三经,正应《伤寒论》"热者寒之"之治则。今观高汤浸苦瓜之制,深得食疗配伍三昧:猪骨甘温补中,瑶柱咸平滋阴,佐以生姜辛散,既制苦瓜寒凉之性,又存其清热之功,暗合"辛开苦降"之妙。

腌制之法尤为精当。盐渍可减其苦味而不伤药性,此即《食疗本草》所载"盐腌去苦,存性用之"的古法。高汤熬制时先焯猪骨,既合"去肥留清"的烹饪要诀,亦暗契《饮膳正要》"肥腻伤脾"之戒。苦瓜白灼至刚熟,最能保全其清暑成分,较之久煮更得药食同源之真谛。

此膳尤宜心火亢盛者。盖暑气通于心,苦瓜形似离卦,其瓤中空有清心之象。佐以芥末,取"火郁发之"之意,使郁热外透。然脾胃虚寒者当减苦瓜之量,或加胡椒温中,此即张仲景"随证治之"的辨证精神。

今人但知苦瓜清热,不知其配伍之道。昔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言:"食疗之要,在性味相济。"此汤以甘温化苦寒,以咸润佐清淡,非深明药性者不能为。暑月养生,不在峻补,贵在调和,此方可谓得中和之道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乙酉日|黃帝4722年四月十九日申時| 2025/5/16/週五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