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84|回復: 2

[医药临床] 高龄多发性结肠息肉治验

[複製鏈接]
黄柳华 發表於 2020-1-14 08: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时某,男,79岁,初诊2013年6月13日。患者在2003年腹胀肠鸣、便秽不畅,肠镜检查发现多发性结肠息肉。从2003年~2013年,先后4次通过肠镜高频电及氩气刀电凝切除息肉,病理均为肠腺瘤。但切除后息肉反复再生,虽反复切除,终不能治愈。第5次于2013年3月26日,电子肠镜检查所见:距肛门口60cm横结肠终段,见一直径约0.3cm山田一型,表面黏膜光滑,距20cm处以下,共见10余枚直径约0.2cm、0.3cm扁平隆起,表面黏膜光滑,色泽正常,仍于肠镜下进行结肠多发息肉电切术。因畏惧息肉复发及恶变,遂于2013年6月13日来老年科求中医治疗。既往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伴高脂血症,经西药控制,病情一直稳定。

现症:间有腹胀肠鸣,无腹痛,矢气频多、臭秽,大便不爽,日2~5次,成形或稀便。自感内热口干、溲黄、全身乏力等,舌红绛有津,苔根腻黄,舌下脉迂曲,脉细弦。

诊断:癥积(多发性结肠息肉)。

辨证:脾阴不足,湿热内生,肠燥失传,浊毒稽留,瘀滞为积。

治则:养阴清热,运脾化湿,通腑泻毒,行瘀散积。

处方:鲜地黄30g,沙参30g,生白术30g,生薏米30g,败酱草15g,黄连6g,炒瓜蒌子30g,陈皮10g,鸡内金10g,桃仁10g,威灵仙15g,山甲珠6g,丹参30g,仙鹤草30g,紫芝6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莪术30g。叮嘱患者一定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尤其饮食要避免辛辣刺激、油炸香窜之品,要素多荤少,结构均衡合理,忌食剩菜剩饭及饮烈性白酒(开具饮食处方)。

在经过上方加减调治(患者1月来诊1次),腻苔在服药后1月已全部消退,舌质红绛也逐日转淡,自云感觉舒适,口已不干,也无内热,无腹胀腹痛,大便日1~2次,成形便。但当过食油腻或粗纤维食物后,仍有大便稀臭秽现象,故在原方基础上加入炒扁豆、炒山楂、马齿苋等消食导滞之品,大便恢复正常。至2015年6月18日电子肠镜检查所见:循腔进镜80cm达回盲部,回盲瓣光滑、唇样,阑尾开口未见异样。退镜观察,所见结肠及直肠黏膜光滑完整,血管纹理清晰,未见新生物,证实肠息肉未复发。故从2016年8月12日后改服原汤剂2日1剂,以作善后。随访至2017年9月,病情一直稳定。2017年10月19日复查肠镜,报告循腔进镜80cm,达回盲部:回盲瓣光滑,唇样,阑尾开口清,所见结肠及直肠黏膜光滑完整,血管纹理清晰,结肠袋完整,未见溃疡、狭窄等明显异常。所见结肠、直肠未见异常。

讨 论

超过90%结肠癌由肠息肉转变而来,及时发现并防治甚为重要。本案病史达10余年,中医治疗前经5次肠镜下电切除,息肉不断生长,这与患者的禀赋及后天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经笔者辨证为脾阴虚湿热,浊毒瘀滞为积,予中药养阴清热,运脾化湿,通腑泻毒,行瘀散积,并改善生活方式,息肉未再复发。

该病属中医『癥积』范畴。〖景岳全书〗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从患者临证及舌脉分析,癥积来源于常年脾阴不足,既可因脾虚失运而生湿浊,又可致肠燥传化失司而大便异常。由此湿浊久蕴,化生热毒,稽留肠腑,瘀滞为积。遂循积病『坚者削之』『肠腑为传化之官』『六腑以通为用』理论,在健脾养阴治本基础上,必须化湿行瘀,通腑气,解积毒以治标。汤钊猷院士对此曾提出肿瘤『种子/土壤学说』,发表抗癌新观点,要『改善肠胃局部微生态环境,使之不利于细胞变异和肿瘤生长,消灭与改造并举。』

患者已年逾古稀,在选择药物及剂量上要把握好扶正与祛邪的尺度。故方中选用地黄、沙参、生白术、陈皮、内金、瓜蒌子、生薏仁之健脾养阴化湿,又用丹参、莪术、威灵仙、山甲珠、桃仁以行瘀软坚化积,更用蛇舌草、半枝莲以抗瘤解毒。方中选用灵芝是取其滋补强壮、扶正固本作用。因为灵芝具有双向调节人体机能平衡,以提高免疫功能,恢复人体内脏和细胞达到标准化,从而达到预防肿瘤生成和遏制肿瘤扩散和生长的作用(尤其其中灵芝多糖)。上海药物研究所通过大量实验提炼出一种新的抗癌机理,就是端粒酶论,灵芝能使癌细胞端粒酶失去存活条件,促进了癌细胞的自然死亡,也就是说,灵芝能够『杀死』癌细胞。此外,灵芝对患者原有的冠心病还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保护作用。仙鹤草又名『脱力草』,方中用其即可调补气血,又可防止息肉引起出血之虑。

本案之所以取得较好疗效,得益于患者的依从性很好,能坚持治疗,持之以恒。通过药物不断调整机体内环境及调动患者自身内源性抗肿瘤能力。也得益于患者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使肠道的微生态逐步恢复正常,从根本上改变了息肉的生长环境,使之无处可长,达到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的目的。(黄柳华 中日友好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水亦寒 發表於 2025-5-7 11:53 | 顯示全部樓層
《高龄结肠息肉癥积治验阐微》

此案乃脾阴亏虚、浊毒瘀滞之典型癥积证候,其辨治过程深契《内经》"阳化气,阴成形"之旨。患者七九高龄,历经十年西医电切而息肉屡发,此乃"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未得其法也。细析其证,舌绛有津、内热口干显系脾阴耗伤,湿热搏结;苔根腻黄、便秽不爽实为阳明腑浊不降;舌下脉迂曲更是久病入络明证。

处方暗合三才汤、枳术丸古法而别有新意。鲜地黄、沙参双补太阴津液,生白术、薏米建中运脾,尤妙在威灵仙、山甲珠通络散结,取"络以通为补"之义。更佐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解毒抗癌,既治已病,更防未病,深得《金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预防思想。其用药特色有三:一则养阴不碍脾,选用鲜地黄、沙参等清润之品;二则化瘀不伤正,取桃仁、莪术等配合紫芝;三则解毒分层次,以败酱草化湿热,蛇舌草清癌毒。

饮食调摄尤见功力,忌辛辣香窜既防助热,戒剩饭烈酒实杜浊源,此即《千金方》"食治"思想之现代表达。治疗过程中先退腻苔、继消内热、终调大便的层次递进,正合叶天士"初病在经在气,久病入络入血"的传变规律。两年后肠镜复查息肉未发,非但药力之功,实乃"形神共调"之效。此案启示有三:其一,息肉虽为有形之积,然必求其本;其二,老年癥积当重视"通补兼施";其三,防复发需"药食并重"。最后改汤剂为隔日服用,既合"衰其大半而止"之训,又暗合现代肿瘤维持治疗理念,可谓古今汇通之范例。
尖脚到底 發表於 2025-5-30 00:33 | 顯示全部樓層
《高龄结肠息肉癥积证治验析义》

案中时翁之证,乃典型脾阴亏虚、浊毒瘀滞之候。纵观病程十年,四遭电灼而屡发,正合《内经》"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之诫。今以养阴运脾、化浊行瘀为治,竟收全功,实得"治病必求于本"之三昧。

辨证之要,首在舌脉。舌红绛有津显阴伤之象,苔根腻黄为湿热之征,舌下脉迂曲乃瘀血明证。此三者合参,恰如《医宗金鉴》所言"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患者年近耄耋,脾阴久耗,运化失司,湿热蕴结肠腑,灼津为痰,凝血成瘀,终成息肉癥积。方中鲜地黄、沙参滋养脾阴,犹旱苗得雨;生白术、薏米健运中州,效法东垣;更佐败酱、黄连清化湿热,暗合仲景泻心之法。

用药之妙,尤在攻补兼施。威灵仙通络、山甲珠散结,取"结者散之"之意;仙鹤草、紫芝扶正,遵"养正积自除"之训。更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解毒抗癌,既治已病,又防未变。此等配伍,深得《医学心悟》"补中有消,消中有补"之旨。饮食调摄之嘱,更是暗合《千金要方》"先饥而食,先渴而饮"的养生要义。

疗效之验,非惟息肉消散,更在整体转归。腻苔月余即退,乃气机得畅;便次渐调,示传化复常。随访四年未发,足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案启示:治息肉癥积,不可徒恃刀圭,当以调理气化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斡旋中焦气机,使清升浊降,则瘀浊自消。今人治息肉多拘于局部切除,而忽整体调摄,此案正可补其未备。

然须申明,中医治病重在辨证。虽同属结肠息肉,若见脾阳虚衰者,又当以附子理中为法。医者临证,务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方不负仲景垂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