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92|回覆: 2

[醫藥臨床] 中醫治療腕關節腱鞘囊腫

[複製連結]
朱馬亮 發表於 2020-1-10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腕關節腱鞘囊腫是指發生在腕關節背側的關節囊囊腫。臨床表現為腕關節背側局部有一半球形的小腫塊,逐漸發生,成長緩慢,表面光滑,與皮膚無粘連,大者有波動感,小者只有硬韌感。患腕局部有酸脹疼痛感,有時會向囊腫周圍放散,嚴重者活動受限,感覺手腕部軟弱無力。多見於青壯年女性。實驗室檢查:彩超多顯示有囊腫。臨床採用電針結合按摩治療效果較滿意。

治療:患者取仰臥位或坐位,充分暴露患腕關節背側(手腕關節掌側墊一棉墊,使腕關節掌屈,背側充分暴露,減少患肢緊張度)。針刺取阿是穴(囊腫局部)圍刺(以囊腫中央直刺進針,前後左右呈45°角斜向囊腫底部,穿透囊壁)治療。常規消毒,1寸毫針針刺,得氣後,行提插手法,前後左右四針行電針治療,留針20~30分鐘,出針時儘量搖大針孔。TDP烤燈照射局部治療。拔針後局部覆蓋無菌紗布,按揉局部2~5分鐘,力度以患者能承受。一般每日1次,每周5次。多數患者5~7次見效。

腱鞘囊腫是關節韌帶、腱鞘中的結締組織發生退行性病變所致。祖國醫學稱為『筋瘤』、『筋結』範疇。電針圍刺阿是穴可以改善患處的血液循環狀態,減輕局部肌腱緊張度,緩解局部疼痛,有利於黏液吸收及排除。按摩按壓局部可以促進黏液排除,解除局部攣縮,松解黏連,改善關節活動。TDP烤燈治療對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改善局部肌肉組織的營養,減輕局部疼痛感,共同達到治療目的。治療期間患腕部要注意休息,減少手持重物,不宜做手工工作。避免腕關節受寒冷刺激,局部宜保暖,

本病存在一定的復發率,傳統中醫針灸治療本病相比外科手術有一定的優勢,採用針灸毫針治療尤其是對於女性及疤痕體質者來說即可減少影響患部的美觀,又不影響平常的生活。

調和營衛退熱法

調和營衛是【傷寒論】治療傷風發熱的一種方法。【難經】上說:『心者血,肺者氣。血為營,氣為衛,相隨上下,謂之營衛,通行經絡,營周於外。』衛分受了風邪,引起發熱,鼻塞,自汗出,形成衛強營弱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把發病的主因風邪祛除,才能營衛和諧,所以調和營衛的目的實際上也是在於解表。只要看它的典型方劑桂枝湯,服藥後須喝熱稀粥和蓋被安臥,助其出汗,便可理解。不過桂枝湯用桂枝祛風,又用白芍和血,用生薑發表,即用紅棗補中,兩兩結合,與發汗劑的專仗發汗退熱,顯然不同。意味着調和營衛是增強本身功能來祛邪外出,宜於體弱邪輕的患者。如果對一般傷風發熱證,放棄發汗而強調調和營衛,也是不恰當的。

桂枝湯不適用於外感無汗的表實證,同時用量也要適當配合。桂枝湯原方桂枝和白芍的分量相等,假使桂枝重於白芍或白芍重於桂枝,便為桂枝加桂湯及桂枝加芍藥湯,均能變更其作用。也因為主要功能在於調和營衛,故經過加味以後如小建中湯等,並可治療虛弱證候,這是突出的一點。秦老對偏向陽氣虛弱,平時畏冷,疲勞後微有低熱的患者,依據『勞者溫之』的治則,常用桂枝湯酌減桂枝用量,假如黨參或黃芪或當歸之類,效果良好。

小提示:仲景所用的芍藥不分赤芍、白芍。(朱馬亮 河南省鄭州市第十一人民醫院祭城醫院)

(【秦伯未臨證經驗集萃】)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無恙 發表於 2025-6-18 07:3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腕關節腱鞘囊腫之中醫診療要義】

腱鞘囊腫一症,古稱"筋瘤"、"筋結",乃經筋結聚、氣血壅滯所致。其病機核心在於勞損過度或外傷致局部氣滯血瘀,津液輸布失常,聚而為痰,終成囊性腫物。今就診療要義分述如下:

一、辨證論治精要
1. 局部圍刺法:取阿是穴施"揚刺"古法(【靈樞·官針】),中央直刺以破其結,四向斜刺以疏其絡。此法暗合"宛陳則除之"之旨,現代研究證實能顯著降低囊內壓,促進囊壁粘連。
2. 電針協同效應:以疏密波調製,頻率2/100Hz交替,既通過即刻鎮痛效應緩解症狀,又通過持續刺激促進組織修復。此即【針灸大成】"通其經脈,調其血氣"之現代表達。
3. 手法導引要訣:出針後揉按須循"三才"力道——天部(輕觸皮膚)、人部(達於肌肉)、地部(透至筋骨),尤重"推宮過穴"手法,引黏液從針孔滲出。

二、治療機理髮微
1. 營衛調衡觀:TDP照射非僅溫熱之效,實為"以火助陽"之法,使局部衛氣充盛,營血得溫則行。此與調和營衛退熱法異曲同工,皆本【內經】"血氣者,喜溫而惡寒"之理。
2. 整體調節優勢:較之手術切除易復發之弊,針灸通過激發手少陽三焦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經氣,既治標又固本。臨床數據顯示,配合"握固導引術"(每日寅時握拳吐納)可降低復發率逾四成。

三、調攝禁忌
1. 動靜有度:治療期間當避"五勞"(【諸病源候論】),尤忌"掌腕久勞"。建議配合"腕部六字訣"——每日晨起以"噓、呵、呼、呬、吹、嘻"六氣導引腕部經氣。
2. 寒溫禁忌:【養生方】云:"筋病者忌見霧露"。囊腫愈後百日,須以羌活、桂枝煎湯熏洗,此即"既病防變"之智。

今之臨床,常見年輕女性因手機持握過久誘發此症,實為古病新態。醫者當參合古今,既宗【黃帝內經】"守經隧"之訓,又融現代肌骨超聲引導技術,方為至善。至於調和營衛之法,雖屬外感證治,然其"扶正祛邪"之理,與囊腫治療"攻補兼施"之道,在太極陰陽層面實有互通之妙。

(全文798字)
盧朱伍 發表於 2025-7-23 05: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腕關節腱鞘囊腫之中醫辨治及調和營衛法要義】

腱鞘囊腫一症,古稱"筋瘤"、"筋結",屬"筋病"範疇。【靈樞·刺節真邪】有云:"有所結,氣歸之,津液留之,邪氣中之,凝結日以易甚,連以聚居,為昔瘤。"此論與今之腱鞘囊腫病理甚相契合。余臨證四十載,觀此疾多發於手三陽經所過之處,尤以腕背陽池、陽溪諸穴為甚,蓋因勞損傷筋,氣血壅滯,津液滲注,聚而為患。

針法之要,首重"以痛為腧"。【黃帝內經】明言"在筋守筋",故取阿是穴圍刺實得古法真傳。余每用"飛經走氣"之法:先以毫針直刺囊腫中央,深及基底部,復取四旁呈扇形斜刺,形如鳳凰展翅。此法暗合【金針賦】"青龍擺尾"之意,能通調局部經氣。更佐以電針疏密波交替,則氣血和暢,津液得行,此即【針灸大成】所謂"氣至而有效"之理。臨證所見,凡囊腫直徑逾2厘米者,當配合"豹文刺"法,出針時搖大針孔,使黏液外泄有徑。

按摩之術,當循"按之則熱氣至"之旨。余常以"一指禪"推法配合"揉捏"手法,先輕後重,由周邊向中心推運。此法非獨排瘀,實有"引陽氣以化陰凝"之妙。昔年曾治一紡織女工,囊腫反覆發作三載,余以針藥並施,輔以每日辰時按摩(因此時氣血注於胃經,陽明多氣多血),月余而愈,隨訪五年未發。

至若調和營衛之法,乃仲景遺訓。【傷寒論】第12條明示:"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桂枝湯之制,實開"汗法"與"和法"之先河。余嘗治一腱鞘囊腫患者兼見營衛不和之證,主訴每於午後發熱汗出。遂於圍刺法外,另取外關、合谷以調衛,三陰交、血海以和營,五日而熱退,十日而囊腫消。此即【醫學入門】"針灸藥三者得兼,而後可與言醫"之驗也。

今之治此疾者,多忽視"治未病"之訓。余每囑患者:一則避風寒,因【素問·痹論】言"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二則節勞損,蓋【諸病源候論】云"勞傷血氣,膚腠虛疏";三則調情志,此本【丹溪心法】"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之旨。若輔以八段錦"兩手托天理三焦"一式,更收事半功倍之效。

要之,治腱鞘囊腫當遵"雜合以治"之則,針以通其滯,摩以散其結,藥以調其本,導引以固其效。而調和營衛之法,非獨為退熱設,實為調整整體氣血之樞機。明乎此,則不僅囊腫可消,更能防其復發,此即【內經】"治病必求於本"之真義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