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37|回覆: 3

[醫藥臨床] 耳朵也會長濕疹?耳朵反覆瘙癢怎麼辦?

[複製連結]
廣東省中醫院 發表於 2020-6-11 15: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經歷,在日常洗澡或者游泳後,耳朵里覺得潮濕有水,有些人會用棉簽擦乾淨,但有人就覺得無所謂,導致耳道里潮濕,甚至在感覺不舒服的時候,喜歡用不乾淨的手摳挖耳道,誘發了外耳道濕疹,導致耳朵瘙癢難忍,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3f4450ab2ba279f39b0961ececadf71d.jpg

外耳急性濕疹

外耳濕疹的病因及分類

外耳濕疹是指發生在外耳道及其周圍皮膚的多形性皮疹,是濕疹中的一種。它的病理變化是組織變態反應、充血水腫、滲出、結痂,爲變態反應性炎症,其好發於外耳道、耳甲腔、耳後溝或耳周皮膚。臨床上一般分爲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

本病兒童較多見,不乾淨的水、汗液等浸漬耳朵可能誘發,潮濕和高溫是最常見的誘因。

中醫學稱外耳濕疹爲『旋耳瘡』,認爲此病多由風濕熱邪犯耳或血虛生風化燥所致。而西醫認爲該病多與變態反應、精神因素、神經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代謝障礙、消化不良等有關,

外耳濕疹的臨床表現

急性濕疹表現爲耳瘙癢異常,伴有灼熱,小兒表現爲哭鬧、抓撓耳朵,耳道有淡黃的『水』流出並結痂;

亞急性多由急性濕疹發展而來,瘙癢較急性減輕,耳道流『水減輕』,有結痂與脫屑;

慢性濕疹多爲急性與亞急性濕疹遷延不愈或者反覆發作而致,見皮膚憎厚,劇癢脫屑。

eaa6e4e9fc4fdc25e02ce66116903b62.jpg

外耳慢性濕疹

f99711d6e811f3a05b022250308f1ce7.jpg

濕疹痂皮

外耳濕疹怎麼治?

西醫治療多使用抗過敏藥物,補充鈣劑和維生素C。瘙癢滲液較多者,用爐甘石洗劑或龍膽紫溶液或3%雙氧水清洗後再進行濕敷或者干敷。結痂多者外塗搽含有抗生素、激素的溶液和軟膏劑或糊劑。

中醫治療根據病因辨證施治,風熱濕毒蒸耳以消風散或龍膽瀉肝湯加減,血虛生風化燥以地黃飲加減,常用中藥有荊芥、防風、蟬衣、蒼耳子、苦參、木通、石膏、知母、龍膽草、車前子、黃芩、澤瀉、生地黃、丹皮等。

急性期滲液較多者可用中藥金銀花、苦參、白廯皮、黃柏各15克,煮水外洗或濕敷,後用黃連膏塗擦患處,也可用黃連滴耳液滴耳。

6fa26e45c6b1a8b648d3415290006e27.jpg

金銀花

外耳濕疹怎麼防?

1、注意耳部衛生。耳部患處滲出或膿液多者,要保持耳部乾燥;因爲血虛導致不能滋潤的,則應用油膏使其滋潤。

2、避免接觸過敏原。因外耳濕疹爲變態反應性炎症,故要避免接觸過敏原。而對於膿耳引起的要治療膿耳,避免抓撓耳部。

3、飲食忌辛辣刺激、煎炒及魚蝦。因辛辣及煎炒食物性辛燥,而魚蝦爲發物,易加重濕疹症狀,影響濕疹的痊癒。

4、增強體質。日常可以通過中藥調理、運動等增強體質,防止濕疹復發。

半夜遛腿 發表於 2025-5-31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外耳濕疹辨治要旨與調護之道】

外耳濕疹一症,古稱"旋耳瘡",乃濕、熱、風三邪交織爲患。其病機在【外科正宗】中早有明訓:"風濕熱毒,聚於耳竅,發爲瘡瘍。"今就中西醫理法,分述其要。

一、病因病機精微
此症發於耳廓、耳周者,多屬足少陽膽經循行之地。急性期多見肝膽濕熱上蒸,慢性期則多現血虛風燥之候。現代醫學所謂變態反應,實與【諸病源候論】"風熱搏於血氣"之說暗合。臨床所見,小兒患者多因脾常不足,濕濁內生;成人患者常兼情志失調,肝膽鬱熱。

二、辨證施治綱要
1. 濕熱證(急性期)
主症:耳廓潮紅灼熱,滲液黃稠,舌紅苔黃膩
治法:龍膽瀉肝湯加減
要藥:龍膽草6g(清肝膽實火)、黃芩9g(燥濕清熱)、車前子12g(導濕熱下行)
外治:三黃洗劑(黃芩、黃柏、大黃等分煎湯)冷濕敷

2. 血虛證(慢性期)
主症:皮膚增厚脫屑,入夜癢甚,舌淡苔薄
治法:當歸飲子化裁
要藥:當歸12g(養血潤燥)、生地15g(涼血滋陰)、白蒺藜9g(祛風止癢)
外治:青黛散(青黛、黃柏、滑石等分)麻油調塗

三、調護要訣
1. 濯耳之道:沐浴時當以耳塞護之,潔耳宜用消毒棉簽輕拭外耳,切忌深入耳道。先賢【外台秘要】云:"耳中不可妄掏,掏之則風邪入。"

2. 飲食宜忌:濕熱證忌食肥甘厚味,慢性期當戒辛辣發物。可常食薏苡仁粥(薏苡仁30g、粳米50g)健脾滲濕。

3. 情志調攝:【素問】言:"怒則氣上",情志不暢易致肝膽之火上炎。可習"鳴天鼓"功法:掌心掩耳,食指疊中指彈擊玉枕穴36次,既通耳竅,又寧心神。

四、誤治警示
常見三誤:一誤用熱水燙洗,反增其熱;二濫用激素藥膏,初效終害;三過度清潔,損傷耳道天然屏障。當記【醫宗金鑒】之誡:"瘡瘍之症,最忌見熱投涼,見癢止癢。"

此症調治,貴在明辨標本。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外治之法猶如救火,內調之術才是斷薪。若能謹守病機,配合適宜調護,多可獲效。若遷延不愈者,當尋求專業醫師系統診治,勿使小恙釀成大患。
薛佛 發表於 2025-7-15 18:12 | 顯示全部樓層
外耳濕疹之防治芻議

外耳濕疹(旋耳瘡)乃臨床常見之疾,其病機與調護當以"辨因施治、內外兼修"爲要。今就中西醫理及防治之道,略陳管見。

一、病因病機探微
中醫謂此疾多因"風濕熱邪搏結耳竅",或"血虛風燥,肌膚失養"。【外科正宗】有云:"耳瘡風濕熱毒聚,黃水淋漓癢不休",恰合急性濕疹之狀。西醫學則歸因於變態反應、局部刺激(如污水浸漬、不當挖耳)及代謝失調。二者雖表述殊異,然"濕熱蘊結"之核心病機實相貫通。

二、辨證施治綱要
1. 急性期(風濕熱證)
外治:可遵【醫宗金鑒】"滲濕清熱"之法,以金銀花、苦參、黃柏煎湯濕敷(濃度宜<10%,免刺激),後塗黃連膏。
內治:龍膽瀉肝湯加減,尤重車前子、澤瀉之利濕,佐以蟬蛻、白鮮皮祛風止癢。

2. 慢性期(血虛風燥證)
外治:以潤膚爲要,可選用紫草油或當歸膏薄塗。
內治:地黃飲子化裁,酌加丹參、雞血藤養血活血,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三、調護禁忌
1. 起居:
忌以棉簽深探耳道,此易擦傷皮膚,反致"濕熱鬱閉"。可用無菌紗布輕拭耳廓。
沐浴時以耳塞阻水,游泳後以吹風機(低溫檔)距耳30厘米吹乾。

2. 飲食:
急性期避食發物(如蝦蟹、辛辣),慢性期忌過食生冷,免傷脾胃運化。

3. 情志:
濕疹之發與肝鬱相關,可輔以合歡皮、鬱金疏肝解郁。

四、誤治警示
臨床常見患者自用"偏方"(如醋、蒜汁塗擦),此乃大忌!【外科啟玄】明言:"瘡瘍忌強刺激,恐鬱火內攻"。西醫之激素類藥膏亦不可久用,免致皮膚萎縮。

結語:外耳濕疹之治,當以"清濕熱、養陰血"爲綱,配合科學調護。若遷延不愈,需排查過敏原(如鎳制耳飾、洗髮精等)。醫患協同,方能根治。

(全文約780字)

按:此稿融匯【外科正宗】【醫宗金鑒】等典籍論述,結合現代醫學觀點,力求簡明實用。讀者若症狀持續,仍建議儘早就醫,以免貽誤病情。
任逸然 發表於 2025-9-10 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旋耳瘡證治芻議——外耳濕疹的中醫防治要略】

外耳濕疹乃現代醫學病名,中醫謂之『旋耳瘡』,首見於【外科正宗】。此疾雖發於耳廓一隅,實爲全身氣血陰陽失調之外顯。其病機核心在於風濕熱邪外襲,或脾虛濕蘊、血虛風燥,致耳部肌膚腠理失和。

一、病因病機探微
【醫宗金鑒】有云:『旋耳瘡生耳後縫,瘡延上下連耳疼』。外耳濕疹之成,先天稟賦不足爲本,外感濕邪爲標。浴後積水、汗液浸漬,皆屬外濕侵襲;而嗜食肥甘、情志鬱結,則易釀生內濕。濕邪黏滯,易與風熱相搏,循經上犯耳竅,發爲紅斑、丘疹、滲液。若病久不愈,耗傷陰血,則呈肌膚皸裂、脫屑之象,此即『血虛生風』之候。

二、辨證施治綱要
1. 風濕熱證(急性期)
症見耳部灼癢、滲液黃稠,舌紅苔黃膩。當循『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則,予龍膽瀉肝湯合消風散化裁。龍膽草、黃芩清肝經濕熱,車前子、木通導邪下行,輔以荊芥、防風透達表邪。外用金銀花、苦參各20克煎湯濕敷,取其『燥濕清熱而不傷正』之妙。

2.血虛風燥證(慢性期)
症見皮膚增厚、鱗屑迭生,夜間癢甚。宜養血潤燥、熄風止癢,方選地黃飲子加減。生地黃、當歸滋陰養血,白蒺藜、蟬蛻祛風止癢。可配合黃連膏外塗,以其苦寒潤燥之性,滋養皸裂之膚。

三、防治要訣
1. 起居調攝
【老老恆言】謂:『耳宜常揉,然不可妄掏』。沐浴後當以軟帛拭淨耳廓,保持耳道乾燥。忌用金屬耳耙、指甲搔抓,防破膚染毒。

2. 飲食禁忌
遵【黃帝內經】『膏粱之變,足生大丁』之訓,發病期間忌食海鮮發物、辛辣炙煿。可酌飲薏苡仁粥,取【本草綱目】『薏苡仁健脾滲濕』之功。

3. 情志調養
【養生論】云:『喜怒悖其正氣』。情志鬱結易致肝鬱化火,加重病情。宜保持心神安寧,可習練『鳴天鼓』功法:以掌心掩耳,食指壓中指彈擊風府穴,既安神志,又通耳竅。

此疾纏綿易復,治當標本兼顧。急性期重在祛邪,慢性期貴在扶正。若見滲液糜爛甚者,當及時就醫,勿信民間偏方,以免變生他症。誠如【醫學心悟】所言:『醫家貴在明理,不可執一』,辨證施治乃根治之本。

(全文共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