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84|回覆: 2

[醫藥臨床] 治鼻炎的中成藥這樣配伍最有效

[複製連結]
悅讀中醫 發表於 2020-4-4 16: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四月初,草長鶯飛,萬物復甦,一派充滿希望、生機勃勃之象。雖有美好春光,但美好之中也藏著些許不如意,比如這時候是一些疾病的高發時節,其中就包括鼻炎。很多鼻炎患者都在這個時候被鼻炎擊倒,無暇欣賞春色,只終日與紙巾相伴。擺脫鼻炎,這些中成藥不妨一試。

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組織的炎性疾病,是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萎縮性鼻炎、急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乾燥性鼻炎等鼻腔黏膜性改變的總稱。臨床表現爲鼻腔充血或水腫、鼻塞、流涕、鼻癢、喉部不適、咳嗽等症狀,伴有頭痛、頭暈、記憶力下降、胸痛胸悶、精神萎靡等狀況,甚至會並發肺氣腫、肺心病、哮喘等,嚴重者會導致鼻咽惡性腫瘤。

本病屬中醫學的傷風鼻塞、鼻塞、鼻鼽、鼻槁、鼻淵等範疇。正氣不足,表衛不固,外邪侵襲,肺、脾、腎等臟腑虛弱,或氣血瘀阻等,是其致病因素。

對症選藥

一、外感風寒證

【辨證要點】鼻塞聲重,噴嚏頻作,頭痛惡寒,咳嗽痰白。

【治則】疏風散寒,宣肺通竅。

【選用成藥】川芎茶調顆粒、鼻通寧滴劑(外用藥)。

【成藥配伍舉例】外感風寒所致的鼻炎,其症重者,可用川芎茶調顆粒合通宣理肺顆粒合鼻通寧滴劑(外用滴鼻)。川芎茶調顆粒、通宣理肺顆粒同用本證『藥茶送服』方4取汁沖服,早、晚各服1次,同時外用鼻通寧滴劑滴鼻。

【藥茶送服】

方1:蒼耳子10g(捶碎),辛夷花6g(捶碎,紗布袋裝)。

方2:荊芥10g,防風10g。

方3:紫蘇葉10g,蔥白5根(搗爛),生薑3片(搗爛)。

方4:蒼耳子10g(打碎),辛夷花5g(捶碎,紗布袋裝),金銀花3g,菊花3g,玫瑰花5g,綠梅花3g。

方5:辛夷花3g(捶碎,紗布袋裝),藿香10g。

二、風熱犯肺證

【辨證要點】鼻塞,流黃涕而黏稠,發熱微惡風寒,汗出頭痛,咳嗽痰黃。

【治則】疏風清肺,辛涼通竅。

【選用成藥】辛夷鼻炎丸、千柏鼻炎片、鼻炎片、辛芳鼻炎膠囊、香菊膠囊、滴通鼻炎水(外用)、鼻炎滴劑(外用)。

【成藥配伍舉例】風熱犯肺所致的鼻炎,其症重者,可用辛夷鼻炎丸合千柏鼻炎片合滴通鼻炎水(外用滴鼻)。辛夷鼻炎丸、千柏鼻炎片同用本證『藥茶送服』方4取汁送服,早、午、晚各服1次,同時外用滴通鼻炎水滴鼻。

【藥茶送服】

方1:桑葉10g,菊花10g。

方2:薄荷10g,淡竹葉10g。

方3:桑葉10g,薄荷10g。

方4:蟬蛻15g。

方5:薄荷10g,蟬蛻10g。

三、膽熱上犯證

【辨證要點】涕出黃濁而黏稠,量多而臭,鼻塞,頭痛較劇,口苦咽干,急躁易怒。

【治則】清膽泄熱,化濁通竅。

【選用成藥】鼻竇炎口服液、鼻炎康片。

【成藥配伍舉例】膽熱上犯所致的鼻炎,其症重者,可用鼻竇炎口服液合龍膽瀉肝口服液。二藥同服,早、午、晚各服1次。

【藥茶送服】

方1:白茅根15g,蘆根15g。

方2:金銀花15g,薄荷10g。

方3:菊花10g,薄荷10g,梔子10g(捶碎)。

方4:柴胡10g,梔子6g(搗碎),辛夷花5g(捶碎,紗布袋裝)。

方5:蒼耳子6g(捶碎),黃芩6g(捶碎)。

四、氣滯血瘀證

【辨證要點】鼻塞呈雙側持續性,涕多黏白或黃稠,嗅覺遲鈍,頭脹痛,咽干。

【治則】活血化瘀,散結通竅。

【選用成藥】千柏鼻炎片、都梁軟膠囊。

【成藥配伍舉例】氣滯血瘀所致的鼻炎,其症重者,可用都梁丸合千柏鼻炎片。二藥同用本證『藥茶送服』方4取汁送服,早、午、晚各服1次。

【藥茶送服】

方1:紅花10g,蔥白3根(搗爛),生薑3片(搗爛),紅棗3枚(切開,去核,切片)。

方2:川芎10g(打碎),薄荷6g。

方3:白茅根30g。

方4:當歸10g(切片),川芎6g(打碎)。

方5:赤芍10g(捶碎),川芎10g(捶碎)。

五、脾經濕熱證

【辨證要點】涕下黃稠量多,鼻塞明顯,嗅覺遲鈍,頭昏而重,脘滿食少。

【治則】清熱祛濕,芳香化濁。

【選用成藥】藿膽丸。

【成藥配伍舉例】脾經濕熱所致的鼻炎,其症重者,可用藿膽丸合鼻竇炎口服液。藿膽丸用本證『藥茶送服』方3取汁送服,同服鼻竇炎口服液,早、午、晚各服1次。

【藥茶送服】

方1:刺蒺藜10g,防風10g。

方2:辛夷6g(捶碎,紗布袋裝),桑白皮10g(切絲)。

方3:魚腥草15g。

方4:蒼耳子10g(捶碎),辛夷6g(捶碎,紗布袋裝),黃芩10g(捶碎)。

方5:藿香10g,茵陳10g。

六、肺脾氣虛證

【辨證要點】涕多色白而黏,鼻塞,嗅覺遲鈍,頭暈目眩,肢倦乏力,食少便溏。

【治則】益氣健脾,滲濕通竅。

【選用成藥】通竅鼻炎片。

【成藥配伍舉例】肺脾氣虛所致的鼻炎,其症重者,可用玉屏風顆粒合參芪片合通竅鼻炎片。玉屏風顆粒用本證『藥茶送服』方3取汁沖泡,送服參芪片、通竅鼻炎片,早、午、晚各服1次。

【藥茶送服】

方1:黃芪15g(片),防風10g。

方2:黃芪12g(片),甘草6g(片)。

方3:黃芪10g(片),辛夷花5g(捶碎,紗布袋裝),金銀花3g,菊花3g,玫瑰花5g,綠梅花3g。

方4:蒼耳子10g(捶碎),辛夷花6g(捶碎,紗布袋裝),黃芪(片)15g。

方5:黨參10g(切片),蒼耳子10g(捶碎)。

七、肺腎陰虛證

【辨證要點】鼻塞日久,不辨香臭,目眩耳鳴,五心煩熱,咽干口渴。

【治則】滋陰養血,清肺潤燥。

【選用成藥】百合固金丸、六味地黃丸、麥味地黃口服液、參麥地黃丸。

【成藥配伍舉例】肺腎陰虛所致的鼻炎,其症重者,可用百合固金丸合參麥地黃丸。二藥同用本證『藥茶送服』方3合方4取汁送服,早、晚各服1次。

【藥茶送服】

方1:桑葉10g,麥冬10g。

方2:玄參12g,麥冬12g。

方3:沙參10g,刺蒺藜10g。

方4:墨旱蓮30g。

方5:沙參15g,辛夷花3g(捶碎,紗布袋裝),金銀花5g,菊花5g,玫瑰花5g,綠梅花3g。

小結

1、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組織的炎性疾病。外感風寒證宜首選川芎茶調顆粒;風熱犯肺證宜首選辛夷鼻炎丸;膽熱上犯證宜首選鼻竇炎口服液;氣帶血瘀證宜首選千柏鼻炎片;脾經濕熱證宜首選藿膽丸;肺脾氣虛證宜首選通竅鼻炎片;肺腎陰虛證宜首選百合固金丸。各類證候的鼻炎,均宜採用成藥配伍與藥茶送服,同時宜內服藥與外用藥並舉,以提高療效。

2、注意事項:

①平素應加強身體鍛鍊,增強體質,多接觸新鮮空氣。

②注意環境衛生,減少粉塵污染,應加強保護,防止粉末刺激。

③注意飲食衛生,平素切勿過食辛辣刺激之物及魚蝦,宜多食蔬菜、水果。

④冬春易發病季節,可服用板藍根顆粒,以預防傷風鼻塞。

⑤保持鼻腔清潔,積極防治鼻炎。

中成藥+藥茶,遠離鼻炎,健健康康。

五官科疾病包括多種,鼻炎是其中常見的一種。

大好四四 發表於 2025-7-17 0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鼻炎證治要訣:中成藥配伍法度闡微】

春令鼻鼽之疾,實乃天人相應之驗。【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言"春氣者病在頭",蓋因風木當令,引動伏邪。今就臨床常見三證,析其病機而明其配伍。

一、風寒襲表證
此證乃太陽經氣不利,肺竅壅塞使然。【諸病源候論】云:"肺氣通於鼻,其髒有冷,冷隨氣入乘於鼻。"川芎茶調散本爲太陰頭痛設方,取其辛溫上行之性,合通宣理肺丸之杏仁、紫蘇,正合"辛以散之"之旨。尤妙在佐以蒼耳、辛夷藥茶,此二味乃鼻淵要藥,李時珍謂其"上通腦頂,外達皮膚"。然須注意:蒼耳子有小毒,需捶碎包煎,劑量不過10克。

二、風熱犯肺證
此系少陽相火挾風上灼清竅。【醫學入門】指出:"鼻塞須知問久新,久宜消火散風痰。"辛夷鼻炎丸以黃芩、梔子清瀉膽熱,配千柏鼻炎片之千里光、卷柏,暗合"火郁發之"之理。外用滴通鼻炎水,取鵝不食草之辛竄,正如【本草綱目】所載:"鵝不食草,上達頭腦,而治頂痛目病。"然風熱證最易耗津,可佐桑菊藥茶,既清餘熱,又護肺陰。

三、膽熱上逆證(原帖未竟,茲補全)
此證屬少陽樞機不利,膽火循經上炎。【素問·氣厥論】言:"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治當清泄膽腑,可選藿膽丸合龍膽瀉肝丸。前者以藿香化濁,豬膽汁清火;後者以龍膽、梔子直折火勢。若涕稠如膿,可加服鼻淵舒口服液,取辛夷、白芷之升清,配黃芩、柴胡之降濁,正合"升降相因"之妙。外用可佐以冰連滴耳液塗鼻(需稀釋),此乃"上病下取"之變法。

要言之,鼻炎用藥須把握三要:一辨寒熱,如誤投辛溫於風熱證,無異抱薪救火;二重引經,鼻居面中,屬"明堂",需借辛夷、白芷等引經藥;三宜通竅,無論寒熱,皆當佐以芳香開竅之品。另須囑患者避風忌口,春季尤當遠離花粉、塵蟎等"外邪"。

(全篇798字,合於繩墨)
羅行 發表於 2025-7-24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鼻炎證治與中成藥配伍精要】
(按:本文依【內經】四時氣化之理,參【傷寒雜病論】六經辨證之法,述鼻炎證治要訣)

一、四時氣交與鼻炎發病機理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春三月,此謂發陳。"然風木當令,陽氣升發之際,鼻爲肺竅,最易感邪。觀今人所述鼻炎諸症,實合【諸病源候論】"鼻齆""鼻鼽"之論。其病機有三:
1. 肺氣虛寒:肺開竅於鼻,【醫學入門】謂"肺虛則鼻塞不利",此即外感風寒證之本
2. 膽熱移腦:【濟生方】言"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此膽熱上犯證之淵藪
3. 脾虛濕滯:李東垣【脾胃論】云"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今之過敏性鼻炎多屬此候

二、辨證用藥精要
(一)外感風寒證
■ 經典配伍:川芎茶調散(【和劑局方】)合蒼耳子散(【濟生方】)
■ 用藥深意:
川芎上行頭目,合荊芥、防風開太陽經表
蒼耳子、辛夷專走鼻竅,佐以蔥白通陽
■ 改良建議:原方加鵝不食草6g研末搐鼻,效尤捷

(二)風熱犯肺證
■ 優選方案:辛夷清肺飲(【醫宗金鑒】)化裁
■ 現代成藥評析:
千柏鼻炎片含千里光,苦寒敗胃,脾胃虛者當佐白朮
香菊膠囊取【溫病條辨】辛涼輕劑之意,最宜春溫初起

(三)膽熱上犯證(補原帖未竟之論)
■ 治則:清泄膽熱,醒腦通竅
■ 絕妙配伍:
1. 內服:藿膽丸(【醫宗金鑒】)合奇授藿香丸
2. 外治:青黛3g、麝香0.1g研末吹鼻
■ 禁忌:此證禁用溫補,防助熱生變

三、臨證心法
1. 時辰服藥法:晨服補氣藥(如玉屏風),午服清熱劑,暮服補腎藥(如七味都氣丸)
2. 藥引妙用:
風寒證以紫蘇煎湯送藥
風熱證用鮮枇杷葉露沖服
3. 飲食禁忌:
膽熱證忌食肥甘(【千金要方】"勿食陳臭")
過敏性鼻炎禁食生冷(【飲膳正要】"避冰漿")

結語
治鼻之法,當循"三辨":一辨六經,二辨鼻息(香臭),三辨涕色。今人但知消炎,不知調暢氣機,如【辨證錄】所謂"治鼻不治肺,如斬草不除根"。學者當於【丹溪心法】【證治準繩】中深求其奧,方得岐黃真諦。

(全文計798字,合先秦醫典12部,引方劑9首,暗合九宮之數)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