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28|回復: 1

[医药临床] 『桂枝汤』验案两则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桂枝汤首载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之〖伤寒论〗,方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该方系为太阳中风表虚症而设,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功效。而桂枝汤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今择验案两则,报告如下:

过敏性鼻炎案

王某,女,40岁。2018年3月7日初诊:诉外感风寒而致鼻塞、流清涕、鼻痒,时发热、恶寒、头痛、自汗出、打喷嚏不止。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服用脱敏药物治疗,其效不显。刻诊见症如上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重按无力。

诊断:感冒(太阳表虚证)。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12片,大枣10枚(劈)。3剂,每剂水煎早晚服。服药少顷、进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温覆、令得微汗。

二诊:药尽3剂,四肢舒畅,自汗止,诸症消失,唯感身乏力,时有喷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上剂加黄芪30g,继进5剂,服法如前,但无须服热稀粥。5剂药尽,自感身轻神爽,一若常人。

按:本案患者素体羸弱,复又外感风寒,卫外不固,营不内守。卫气与邪相争,故发热而恶风寒;营不内守,而汗自出;肺主气,外合皮毛,风寒袭于肌表,而致肺气不利,故鼻塞、流清涕、喷嚏,药用桂枝之辛温,宣通卫阳,祛风散寒;芍药酸寒,敛阴和营;生姜辛温宣散,降逆止呕,佐桂枝以增解肌祛风之力;炙甘草、大枣益气调中,助芍药以和营。二诊加黄芪,以补气升阳,益卫固表。诸药相伍,外邪得祛,营卫调和,故邪去正安。

自汗案

文某,女,73岁,2018年11月7日初诊:诉每日汗出已有半年之久,动则更甚。三个月前曾因『脑梗』住院,出院后身体每况愈下。时汗出恶风、时寒时热、四肢酸楚、失眠多梦等。医生曾按感冒给予输液或口服感冒药物治疗,收效甚微。刻诊见症如上所述。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诊断:自汗(营卫失调)。

治法:调和营卫,养血安神。

处方: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10片,大枣12枚(劈),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炒枣仁20g,柏子仁15g,五味子10g,浮小麦60g。5剂,每剂水煎早晚服。嘱其禁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二诊:药尽5剂,自汗大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现充和。遵效不更方之训,继进5剂。5剂药尽,自汗止,诸症消失,已能安然入睡。

按:患者出院后,体弱表虚,薄受风寒,而致营卫失和。药用桂枝解肌发表;白芍和营敛阴,桂枝白芍同用,调和营卫,以固密腠理。〖内经〗云:『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所以失眠多梦,心神不宁而汗出者,亦用桂、芍调治;佐以生姜、大枣、甘草益气和中;龙骨、牡蛎、炒枣仁、柏子仁、五味子,镇重养血安神;而龙骨、牡蛎、五味子、浮小麦合用,以固体虚自汗。诸药相伍,营卫调和而汗止,心神得养而神安,故收桴鼓之效。(邵爱华 程美霞 丁丽丽 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汪清县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梅花四弄 發表於 2025-6-29 13:48 | 顯示全部樓層
《桂枝汤临证应用发微》
——兼论营卫不和之病机与治法

案一过敏性鼻炎案析评
此案诚为太阳中风表虚证之典型。《伤寒论》第12条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患者鼻塞流涕、自汗脉缓,正合"阳浮阴弱"之病机。桂枝汤中,桂枝配生姜辛甘化阳以实卫,芍药配大枣酸甘化阴以和营,炙甘草调和诸药,暗合"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旨。

尤妙在二诊加黄芪30g,此乃活用玉屏风散之意。黄芪与桂枝相配,取《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之髓,既固表不留邪,又扶正以祛余寇。然须注意,若初诊即投黄芪,恐有闭门留寇之虞,仲景原方未用黄芪,正是示人"祛邪务尽"之戒。

案二自汗案深层辨治
此案虽见自汗,实非单纯表证。《灵枢·营卫生会》言:"营在脉中,卫在脉外",患者脑梗后气血亏虚,卫阳失固,营阴不守,故呈"时寒时热"之少阳枢机不利象。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为君,佐龙骨、牡蛎乃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意,镇惊安神而敛浮阳;炒枣仁、柏子仁养心肝之血,浮小麦、五味子收敛止汗,暗合甘麦大枣汤法度。

桂枝汤运用心法
1. 辨证要点:必须把握"汗出、恶风、脉缓"三大主症,舌象以淡红苔薄白为要。若见口渴、脉数、苔黄则非所宜。
2. 煎服法度:啜热粥、温覆取微汗乃关键。柯琴《伤寒来苏集》强调:"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以助药力",此乃助胃气以充汗源之法。
3. 加减枢要:
表虚甚者加黄芪(如案一)
阳虚者加附子(桂枝加附子汤例)
营虚者加当归(当归建中汤法)
神扰者加龙牡(如案二)

结语
两案虽病症迥异,然"营卫不和"病机一也。桂枝汤之妙,正在其能"调阴阳,和营卫"(《医宗金鉴》)。现代所谓"过敏""植物神经紊乱"等病,若见相应脉证,皆可宗此方化裁。然须切记:经方运用贵在"守规矩而能变通",若离仲景法度,徒执方药,则犹缘木求鱼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