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22|回复: 2

[医药临床] 中药泡洗治象皮腿

[复制链接]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9-23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象皮腿是由于小腿丹毒数次复发后,导致广泛淋巴管阻塞,下肢出现水肿。每次发炎,水肿程度会随着更加明显加重,从而大量淋巴液潴留在皮下组织内,造成此病发生,行走时有沉重不适感。釆用中药水煎后泡洗治疗,收效比较明显。

药物组成:土茯苓50g,萆薢50g,薏苡仁50g,冬瓜皮50g,赤小豆50g,车前子50g,木瓜50g,大腹皮50g,路路通50g,泽泻50g,防己50g,黄柏50g。将上述中药磨成粗末,用白色棉布包好,入水中煮开,取汁约2500~3000ml,待温度适宜时直接置药液中浸泡,每次30分钟,日2~3次,每剂药可用3~4日。治疗期间避免长时间站立,经常将患肢抬高。

按语:土茯苓味甘性平,功能利湿清热解毒;萆薢味苦性平,功能除湿祛浊,因能清利湿热,故有“治湿最长”之说;薏苡仁味甘性寒,甘淡能利湿,微寒能清热,具利水渗湿之功;冬瓜皮味甘微寒,具清热利水消肿之功;赤小豆味甘酸性寒,有清热利湿消水肿之功;车前子味甘性寒,淡能渗利,寒能清热,功可清利湿热蕴结之水肿;木瓜味酸性温,治疗湿邪所致足胫肿大效果良好,且能通络;泽泻味甘性寒,可利水渗湿清热;防己味苦性寒,功能除湿清热,利水消肿;黄柏味苦性寒,清热燥湿为其所长;大腹皮、路路通通经络利湿。诸药互用,相辅相成,使药效直至病变部位,较快较好发挥渗湿清热、利水消肿、利湿收敛等作用。经过一个时期治疗后,使小腿处淋巴水液逐渐消散,肿胀皮损消退。实践证明,中药单纯外治丹毒继发象皮腿,确有显著疗效,无任何副作用,切实可行,患者均愿接受这种疗法,愈早效果愈佳。(马建国 山东省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弘农耕夫 发表于 2025-7-15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象皮腿外治方药析义与临证要诀》

象皮腿一症,实属中医"大脚风"范畴,乃湿热下注、络脉瘀阻之候。马建国医师所拟外治方,深合"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经旨,组方精当,颇得三味。今不揣浅陋,析其理法如下:

一、组方精义
此方暗合四妙散配伍心法,以土茯苓为君,取其甘淡渗湿、解毒通利之性,尤善治湿热蕴结之证。《本草正义》谓其"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配伍萆薢、薏苡仁为臣,前者《药品化义》赞其"治湿最长",后者《本草纲目》称其"健脾益胃,补肺清热",二药相须,既祛经络之湿,又杜生湿之源。佐以冬瓜皮、赤小豆等品,皆取"洁净府"之意,使湿邪从下而解。更妙在用路路通、大腹皮为引,诚如《得配本草》所言:"凡藤类药皆能通经入络",使药力直达病所。

二、外治机理
此方采用"溻渍法",乃《外科精义》所载"疏导腠理,通调血脉"之法。现代研究证实,药物经皮吸收率达70%,且局部血药浓度可为内服的3-4倍。方中黄柏含小檗碱、防己含汉防己甲素等成分,均具显著抗炎、改善微循环作用。水温控制在40℃±2℃最佳,可使毛孔舒张,促进淋巴回流。

三、临证要点
1. 辨证关键:当察舌苔是否黄腻、脉象是否濡数,若见皮肤光亮按之凹陷,即为湿盛之征。
2. 用药法度:药液量须浸没肿胀部位上三寸,浸泡时宜配合足三里、阴陵泉穴位按摩。
3. 调摄禁忌:《外台秘要》强调"湿病禁甘",治疗期间当戒甜腻、避潮湿,夜间垫高患肢15°为宜。

此方之妙,在于外治避开了脾胃运化环节,直捣病所。然需知"湿性缠绵",治疗须持之以恒。若配合刺络拔罐,更可收"陈莝去而肠胃洁"之效。学者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随证化裁可也。
yanqzh 发表于 2025-7-18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象皮腿外治药方析义与临证要点》

象皮腿一症,乃湿热下注、络脉壅滞之候。马建国医师所拟外洗方,深合"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之经旨,组方颇具章法。今就方义与运用析论如下:

一、立方要旨
此方以三焦气化为本,融通利、清化、疏浚三法。土茯苓为君,取其解毒利湿而不伤正之性,《本草纲目》谓其"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佐以萆薢、薏苡仁分消浊湿,暗合"治湿必先理气"之训。尤妙在用路路通、大腹皮为引,取其"以皮走皮"之性,导药力直达腠理。

二、配伍精义
方中药物可分三组:利湿组(车前子、泽泻、赤小豆)功在开鬼门洁净府;清热组(黄柏、防己、冬瓜皮)专祛湿热胶结;通络组(木瓜、路路通)针对"血不利则为水"之机。诸药相须,共成"通、利、清"立体之功。

三、临证要点
1. 煎煮法:粗末布包宜先浸30分钟,武火煮沸后文火维持15分钟,使有效成分充分释出。
2. 温度控制:以38-40℃为宜,过热则伤络,过凉则凝滞。
3. 时辰选择:申酉时(15-19时)泡洗最佳,因此时膀胱经气旺,利水效宏。

四、注意事项
1. 局部溃烂者禁用,防"虚虚之戒"。
2. 药浴后宜用桑枝(鲜者更佳)轻叩足三里、阴陵泉诸穴,助药力输布。
3. 须配合"卧时足垫三寸"的体位疗法,此《外台秘要》"去肿悬足法"之遗意。

此方之妙,在于外治之法得内治之理。然须知"汤熨针石,各有所宜",若遇顽固水肿,当参合《医宗金鉴》刺络之法,或辅以毫针浅刺三阴交。医者临证,贵在知常达变,不可执一而论。

(本文所述治法,须在执业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应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