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98|回复: 2

[医药临床] 元气神机法治愈大面积顽固湿疹医案

[复制链接]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9-23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成某,女,50岁,双手及手臂湿疹十余年。每年5月至10月底发作,瘙痒严重,经常抓破皮肤,影响睡眠。期间曾多次就诊,中西药均有尝试。曾于广安门医院服中药汤药半年余,多为苦寒之药,不效;仅激素外用时有效。目前使用激素也不如以前有效了。自述搔痒严重时似百爪挠心、坐卧不宁。饮水喜温,怕凉。小便正常,便秘十余年,大便经常三四日一行。

2016年8月10日首诊:刻下见双手及小手臂大片皮疹,散在多个红点挠抓印,均高出皮肤,多个红点见出血、流水状。舌边尖红;左脉弦滑,右脉细、水滑,右关略不足,右尺偏浮。

方药:五苓散(煎服)加归一饮(煎汤外洗)。五苓散:肉桂6g,茯苓9g,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5剂,煎服。归一饮:制附子10g,干姜15g,大枣20g,5剂,煎汤外洗(泡患处)。

嘱:保证睡眠,少食辛辣、油腻食物。

2016年8月15日二诊(笔者电话问诊):患者感觉大便通畅,每日一行。晨起服汤药后即有大便,患者对此感觉人很舒畅。睡眠较前好转。湿疹大部分已经结痂。瘙痒明显减轻。湿疹下午会发痒,有点红。患处原抓破的地方泡手及手臂时略有刺激的感觉。

方药:守前方5剂,但未煎服。

2016年8月25日三诊:患者双手以及手臂原患处湿疹基本痊愈。尚有结痂,患处皮肤明显变淡。仅余右肘窝处铜钱大小皮肤仍下午有点瘙痒,但已可忍受。大便通畅,睡眠好。舌质暗,苔少。左脉滑、偏沉,尺弱;右脉滑而有力、脉位偏上。

处方:原方治疗(见上述首诊处方),5剂。然后改用归一饮原方服用以及外洗,10剂。

2016年8月30日改为此处方:制附子6g,干姜9g,大枣12g,10剂,水煎服,药渣煎汤外洗。

随诊:服药、外洗5日,瘙痒已无。双手以及手臂原患处湿疹基本痊愈。

医案分析

病在肤表,每年春夏季节发作,迁延不愈。时作时止,瘙痒,此为风邪也。《内经》曰:“风者,善行而数变”“风气藏在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湿疹挠抓以后流水,此为湿邪。其发生原因可能为暑季已有暑热在先,突遇寒凉(如进入空调屋内、冲凉等),腠理闭塞,湿热闭郁在内,汗水停聚皮下。患者可能当时正气尚充足,故病邪未完全入里,湿(热)邪停留于半表半里(三焦)之中。加之脉滑,示三焦水停。故湿邪为其主要病因。患者便秘10余年,谷道不通,易引起废水、浊气留驻,导致三焦气机受阻、体内津液输布失常。未及时排解的废水浊气刺激皮肤,也易引起瘙痒。故考虑浊气不降为次要病机。患者湿疹每年于5月至10月底发作。春为甲乙木,生发之机渐长;夏为丙丁火,火曰炎上,故春夏主阳气生发,而风、(湿)热之邪气亦为阳邪,同气相求,故春夏易引发湿疹发作。至秋分(阳历10月底)时,阳气收敛,阴气渐长。故风邪、湿热邪也随之渐收敛、而暂不发病。

五苓散:在《伤寒论》中五苓散为表里双解之剂。《伤寒论》中有八个条文提到五苓散,其中七个条文都有提到“口渴、欲饮水”,还有两个条文提到“小便不利”。故后世在方证对应中,常将“口渴、小便不利”作为使用五苓散的重要证据。

本案中的患者,其脉诊及病史、病证显示水停三焦,而五苓散实为治理三焦水停之要药:泽泻逐三焦停水是为君药,猪苓利水道,茯苓淡渗,白术健脾制水、助脾散精;肉桂宣化通阳、振奋三焦;因肉桂为皮,以皮达皮,故能将诸药引致皮下。故五苓散外散郁闭之水热,内释胶凝之湿滞。故患者服五苓散后,三焦之水道重新分布,推陈出新。津液得以输布大肠,故大便通,则废水、浊气得排,三焦气机通畅,“气行则血行”,同理,气行则水行。故水道通畅,停聚的水邪得以排泄,患者的湿疹自然减轻。

归一饮:修复受损的元气。患者水停三焦、气机不畅为标,生长之机受抑,元气受损为本。用五苓散以治标,归一饮外洗(泡)患处,使药力渗行于经络、血脉,一方面修复人体之元气,一方面也是引元气直达病所,标本兼治。

故通过五苓散、归一饮的内服外治,使得反复发作十余年的大面积湿疹得以迅速好转、向愈。当标实已去大部,第二步则直接用归一饮以治其本,彻底修复患者的元气,截断下一次湿疹复发的病机。(张芳芬 北京博爱堂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牛皮风味 发表于 2025-7-23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气神机法治疗顽固湿疹医案阐微》

本案以五苓散合归一饮治愈十年顽疹,深契《内经》"开鬼门,洁净府"之旨。患者湿疹逢夏而发,正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夏伤于暑,秋必痎疟"之变证。其病机关键在于三焦气化失司,太阳经腑同病,非单纯表证可比。

一、病机三要
1. 风水相搏:脉见弦滑而尺浮,乃风邪郁于肌表之征。《金匮要略》云:"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患者瘙痒如百爪挠心,正是风邪走窜之象。

2. 湿郁三焦:皮疹渗液、脉现水滑,显系湿邪困阻。尤在泾《金匮翼》指出:"湿邪中人,必先于下半身受之。"本案病发于手臂者,实因三焦水道失调,湿浊逆而上泛。

3. 阳不化气:便秘十余年而喜温饮,右关不足,此非阳明腑实,乃太阴脾阳不运。《伤寒论》159条"大便硬,小便少者,未定成硬"正合此候。前医误用苦寒,更伤中阳。

二、方药精义
五苓散以肉桂易桂枝,取其温命门以助气化。白术健运中州,三苓(茯苓、猪苓、泽泻)通调水道,暗合"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训。尤妙在外用归一饮,附子振肾阳,干姜温脾土,大枣和营卫,俾阳气周流,则湿邪自化。

三、治疗次第
首诊通阳化气,二诊结痂便通,示三焦得畅。终以归一饮内服外洗,遵《内经》"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之法。其效验印证了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论。

四、理论发挥
本案突破湿疹常规清热利湿治法,从元气运行着眼,揭示"阳主气化"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关键作用。患者夏季发病实因阳气外浮,内阳相对不足,突遇寒凉则气机骤窒。五苓散重启气化,归一饮温煦根本,正合《伤寒论》"阴阳自和者必自愈"的深层奥义。

结语:此案启示临床当重视三焦气化理论,对顽固性湿疹需突破"湿热"表象,深入辨析阳气运行状态。元气神机法的运用,实为对《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理论的具体实践。
菠萝吹雪 发表于 2025-7-30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气神机法辨治顽固湿疹医案析微》

此案乃风邪羁表、湿浊壅遏三焦之典型证候,诚如《素问·风论》所云"风气藏于皮肤之间",患者十余年湿疹迁延,正合"邪气稍留,大气去之"之经旨。细析其治,有三重枢机尤当阐发:

一、开阖失司当责三焦气化
患者湿疹夏剧冬缓,此非单纯表证,实为三焦气化失司之候。《难经》言"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其脉右关不足而尺浮,恰应中焦斡旋无力、下焦虚阳浮动之象。五苓散中肉桂启命门之火,白术健中州之土,佐以茯苓、猪苓、泽泻通调水道,暗合"三焦者,决渎之官"之要义。尤妙在未循常法投苦寒燥湿,反以温化水饮为治,正应《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明训。

二、标本兼治须重火土相生
归一饮外洗实具深意。附子走而不守,干姜守而不走,大枣缓急和中,此三味实寓"火生土"之妙。湿疹流水乃脾湿外泛,而患者便秘十余年,显系脾失转输。《医宗金鉴》谓"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今反见便秘,正是津液不归正化之征。外洗方通过皮毛吸收,既温通局部气血,又藉十二皮部影响脏腑气机,与内服五苓散形成"表里同治"之势。

三、时序调摄贵在顺应气机
案中特嘱"少食辛辣油腻",非仅避助热生湿,实有深意。《脾胃论》云"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患者右脉细而水滑,已显中阳不足。五苓散中肉桂用量仅6克,正合"少火生气"之旨,避免燥烈伤阴。二诊大便得通,即是三焦气化复常之兆,此时停内服药而专事外治,恰合"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的经训。

此案启示有三:首辨湿疹不可拘泥"湿热"常法,当察三焦气化;次重外治法与内服药须形成呼应;末则调护尤需重视中焦运化。昔张景岳言"治病之则,当知邪正,当权轻重",此案正是元气神机法"扶正以祛邪,调中以达外"的生动体现。湿疹虽愈于皮表,其功实在脏腑气化之复常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