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49|回覆: 2

[醫藥臨床] 豁痰通絡,通腑泄熱 治中風急性發作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王某,女,27歲。訴1月前因情緒刺激及飲酒過量,頭痛頭暈,言語不利,左側肢體活動受限而致昏迷。立即住院,經對症治療21天後甦醒。刻診:頭痛頭暈,言語不利,視物不清,偶有復視,胸悶憋氣,頸項僵硬,心煩易怒,不能行走,下肢疼痛,夜臥不寧,大便乾燥。舌暗紅,苔黃膩,脈弦滑。

辨證:患者飲酒過量,情緒過激而化熱,熱灼腦絡而致腦絡血溢;熱擾清竅,則視物不清;熱擾津傷致痰凝,脈道不暢,故言語不利,行走不便;痰濁閉阻心脈,則胸悶憋氣;痰熱上擾,心煩易怒,頸項僵硬;熱傷津液,腑氣不通,大便乾燥。舌暗紅,舌下脈絡紫脹,苔黃膩,脈弦滑均屬痰瘀化熱,腦絡受損。病位在腦,證屬痰瘀化熱,灼傷腦絡。

診斷:中風,中經絡(痰瘀互結,化熱灼絡)。

治法:豁痰通絡,通腑泄熱。

處方:自擬祛痰平肝湯:鈎藤(後下)15g,澤瀉10g,川芎10g,萊菔子10g,草決明30g,珍珠母30g,白菊花10g,川牛膝10g,天麻10g,丹參30g,葛根10g,雞血藤10g,地龍10g,海藻10g,生牡蠣30g,生龍骨30g。7劑。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左側肢體疼痛減輕,活動後疼痛加重,左手浮腫,頸肩僵硬,偶有胸悶胸痛,舌苔黃膩,痰瘀之證減而未除,加全瓜蔞、薤白清熱祛痰,寬胸理氣止痛;疼痛甚加川楝子、元胡、桑枝、蘇木,理氣止痛;舌苔厚膩者加茵陳、生石決明,祛痰利濕;海蛤殼軟堅散結,祛除頑痰;瘀血明顯者加三七粉、山楂、地龍活血通絡。經治療1月余,血壓降為120/80mmHg,心率降為72次/分,患者已能行走,仍不靈便,復視消失,視物不清,言語清晰,語速較慢,自感乏力,行走多時心悸汗出,雙下肢酸痛,舌尖紅質暗,苔薄白。痰濁之證已解,氣陰兩虛及血脈瘀滯之證漸現,治法改為益氣養陰,活血通絡,方選【醫林改錯】補陽還五湯合二至丸化裁:生黃芪15g,川芎10g,萊菔子10g,天麻10g,葛根10g,白菊花10g,珍珠母30g,丹參30g,川牛膝15g,地龍10g,雞血藤10g,女貞子10g,三七粉沖3g,生石決明30g,草決明30g,旱蓮草10g。14劑。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仍有視物不清,左上肢活動不利,下肢沉重,頭痛,口乾乏力,舌尖紅苔薄白,脈沉細。此為肝腎不足,血脈瘀滯之證,加滋補腎精之藥,生杜仲、桑寄生、黃精、枸杞子;清肝明目加夏枯草;活血通脈加桃仁、紅花。治療2月余,生活自理,恢復上班。以生黃芪粉60g,三七粉60g,萊菔子粉60g,水蛭粉30g,地龍粉30g,和勻,裝入1號膠囊,每次3g,每日2次,鞏固3月。2年後隨診,病情未曾復發,CT複查見腦出血已吸收。

腦出血屬『腦卒中』範疇,病情兇險,預後不良,復發者病死率較高。此患者發生腦出血,出現昏迷,病情危重,證屬痰濁化熱蒙竅,絡傷血溢。常規治療大多投『犀角地黃湯』涼血化瘀,然此案系痰濁蒙竅,化熱灼絡,故投自擬祛痰平肝湯,待到痰濁漸除,氣虛血瘀漸現時,方投補陽還五湯,並及時加滋腎、清肝之品。

體會:①祛痰平肝湯(鈎藤、澤瀉,川芎、萊菔子)祛痰滲濕平肝,因痰瘀互根,故加活血藥物,再加引經藥,引入腦竅,伍珍決湯(草決明、珍珠母、白菊花)平肝降濁,利於降壓。②葛根升發清陽,川牛膝引血下行,兩藥相配,體現了升降理論,升清降濁,既利於血壓之降,又利於蒙痰之清;③雖然患者為腦出血,但離經之血為死血,故宜化瘀之品,雞血藤、地龍、紅花養血活血通絡,但應慎用破血之劑;④久病必虛,故方中適量加入補氣益腎之藥如生黃芪、川斷、生杜仲、桑寄生、黃精、枸杞子,增加氣血運行之動力;⑤肝開竅於目,視物昏花,乃屬肝陰不足,肝陽上亢,故用生石決明、夏枯草清肝明目。⑥穩定期以丸藥收功,防其復發。(沈寧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25-5-25 2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豁痰通絡法治療青年中風急性期痰瘀化熱證析微】

王某案呈現青年中風急性期"痰瘀化熱、腑實竅閉"的典型證候特徵。患者縱酒傷肝、五志化火,致少陽相火挾痰瘀上沖腦絡,形成"風火痰瘀"四邪膠結的病機格局。本案治療緊扣"通腑泄熱以釜底抽薪,豁痰開竅以醒神啟閉"的治則,體現了"治中風如將"的急症處理思路。

首診辨證有三重關鍵:其一,黃膩苔與弦滑脈揭示痰熱膠結之象;其二,舌下絡脈紫脹乃"血菀於上"的直觀徵象;其三,大便乾結提示陽明腑實。祛痰平肝湯組方暗合"通絡四法":鈎藤、珍珠母、生龍牡潛鎮肝風,天麻、菊花清泄肝火,此謂"降氣火";丹參、地龍、雞血藤活血通絡,是為"活血脈";海藻、萊菔子化痰散結,乃"滌痰濁";草決明、牛膝引血下行,屬"導瘀熱"。尤妙在葛根升清、澤瀉降濁,形成"斡旋氣機"的對藥配伍。

二診見痰瘀漸化而氣陰兩傷,適時轉方體現"法隨證轉"的辨證精髓。補陽還五湯去當歸尾之溫燥,合二至丸之清潤,佐以石決明、草決明清肝明目,形成"益氣不助火,養陰不礙痰"的配伍格局。後診加入杜仲、桑寄生等補腎之品,暗合"欲熄肝風,必滋腎水"的治本之策。全案治療次第分明:先祛邪以救急,繼扶正以固本,終調補以善後。

此案啟示有三:青年中風多責之"肝陽暴亢",酒色勞倦常為誘因;急性期"通腑法"當貫穿始終,腑氣通則神明清;恢復期需注重"肝脾腎"三髒同調。現代研究證實,方中丹參、三七能改善腦微循環,地龍含蚓激酶可促進血腫吸收,珍珠母調節中樞遞質,為傳統治法提供了科學佐證。然青年中風預後與情志調攝密切相關,後續治療當配合怡情養性之策,方收全功。
羅行 發表於 2025-6-10 00:18 | 顯示全部樓層
【豁痰通絡、通腑泄熱法治療青年中風急性期痰瘀化熱證析微】

王某案呈現青年中風急性期典型痰瘀化熱證候,其病機演變與治療轉歸頗具示範意義。本案治療緊扣"痰熱瘀阻"核心病機,分階段動態施治,現結合經方要義分析如下:

一、病機三層析微
1. 痰熱搏結:患者飲酒無度,肝陽暴漲,引動心火,灼津成痰。【丹溪心法】所謂"濕土生痰,痰生熱"正是此理。苔黃膩、脈弦滑乃痰熱膠着之明證。
2. 瘀阻腦絡:情志過激則氣滯,酒毒蘊熱則血壅,終致"血菀於上"(【素問·調經論】)。舌下絡脈紫脹、肢體疼痛,顯系瘀阻孫絡之候。
3. 腑氣不通:陽明腑實為痰熱內聚之結果,【傷寒論】大承氣湯證"獨語如見鬼狀"與此案神識昏蒙機理相通。

二、方藥配伍精要
首診方融六法於一體:
1. 豁痰開竅:海藻、牡蠣取咸潤軟堅之性,合萊菔子降氣滌痰,暗合【千金】溫膽湯意。
2. 通絡息風:鈎藤、珍珠母、天麻構成平肝鐵三角,佐地龍搜剔絡瘀,深得葉天士"蟲蟻通絡"之旨。
3. 通腑泄熱:草決明潤下而不傷正,與牛膝引血下行形成"釜底抽薪"之勢。
4. 活血醒腦:川芎、丹參、葛根組成"腦絡三藥",升清降濁,尤妙在葛根解項背強急。
5. 痰瘀並治:雞血藤配澤瀉,取"血水同治"之義,源自【金匱】當歸芍藥散化裁。
6. 鎮驚安神:生龍骨沉降浮越之陽,與珍珠母構成重鎮安神對藥。

三、轉方機理闡幽
次診轉用補陽還五湯合二至丸,體現"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原則:
1. 黃芪用量謹慎,避"助火壅滯"之弊,佐萊菔子消補兼施。
2. 二至丸(女貞、旱蓮)填補下元,與通絡藥形成"固本清源"之勢。
3. 保留珍珠母、石決明等潛陽藥,防虛陽復亢。

四、臨證啟示
1. 青年中風當重視"痰火致瘀"病機,不同於老年"虛瘀互結"。
2. 通腑法運用宜把握"三因制宜":此案不用硝黃而取草決明,因其年輕體壯不耐峻攻。
3. 階段辨證要點:急性期側重舌脈(苔膩、脈滑),恢復期着眼舌質(暗紅轉淡)、舌苔(黃膩化薄)。

本案治療軌跡清晰展現"滌痰-化瘀-扶正"三階段論治規律,其組方思路既承仲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古訓,又融合王清任"瘀血論"的創新思想,對青年代謝紊亂型中風的中醫辨治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