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60|回覆: 2

[醫藥臨床] 柴桂杏味湯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章浩軍,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龍巖中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第二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十二五』國家重點中醫專科——脾胃病專科學科帶頭人、福建省名中醫。從事中醫教學、科研、臨床30餘載,善用經方治療久痢(潰瘍性結腸炎)、胃痞(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腸疾病)、胃脘痛(胃潰瘍)、頑痹(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疑難雜症。主持並參與省、市科研課題8項,主編【傷寒心悟】【六經辨治脾胃病】等專著,並在國家級、省級公開發表60餘篇學術論文。

組成:柴胡10克,姜半夏10克,黃芩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乾薑10克,苦杏仁10克,五味子10克,厚朴10克,生薑10克,大棗10克,炙甘草6克。

功效:解肌發表,和解少陽,利氣止咳。

主治:咳嗽病,證屬太陽少陽合病。症見:咳嗽,無痰或少痰,微惡寒汗出,或發熱,咽干,口乾或口苦,鼻塞,胸悶,納寐欠佳,二便可,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或浮大。

用法:以上諸藥,加水浸過藥面,浸泡1小時,武火煎開5分鐘,倒出藥液,加水再煎第二煎,混合兩次藥液,早晚飯後1小時溫服。

方解:咳嗽日久者,多因患者正氣不足,外邪從太陽傳入半表半裏,正邪交爭,相持不下,纏綿難愈。【傷寒論】第146條:『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因太陽病不解,而出現少陽證。太陽少陽合病,張仲景創柴胡桂枝湯,和解少陽,解肌發表。章浩軍在此方基礎上去人參,加乾薑、苦杏仁、厚朴、五味子而成柴桂杏味湯。方中柴胡為君藥,入肝經,疏肝解郁昇陽,【名醫別錄】稱其『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實,胸中邪逆,五臟間游氣,大腸停積水脹』。仲景用柴胡意在清熱、開結、宣發、驅邪。黃芩,【名醫別錄】曰:『療痰熱,胃中熱,小腹絞痛,消谷,利小腸』,與柴胡配伍可清泄上焦氣分熱結,以解少陽之邪。桂枝、白芍解肌發表,調和營衛,祛太陽未解之邪。半夏,開結下氣,散飲止嘔,【神農本草經】曰:『主傷寒寒熱,心下堅,胸脹咳逆,下氣』。去人參之甘壅以利於治咳逆,加乾薑之溫以祛肺寒,五味子酸收以斂肺氣,厚朴通肺利氣,炙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共湊利肺止咳之效。

臨證加減:咳痰少,質稠不易咯出者,加紫菀、款冬;口乾甚者,加天花粉;咽痛可改炙甘草為生甘草,加桔梗;胸悶甚者,去白芍,加瓜蔞。

驗案舉證:陳某,女,52歲。咳嗽,少痰,稍動即汗出,咽痛,口乾,納寐一般,二便正常,舌邊尖稍紅苔薄白,脈弦。診斷為咳嗽病,邪從太陽傳入少陽,太陽少陽合病。治以解肌發表,和解少陽,利氣止咳。處方:柴胡10克,姜半夏10克,黃芩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乾薑10克,苦杏仁10克,五味子10克,厚朴10克,生薑10克,大棗10克,甘草6克,桔梗10克。服5劑後,咳嗽、咽痛減,照原方再服5劑遂愈。

(福建中醫藥大學喻愛萍整理 章浩軍指導)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事無巨細 發表於 2025-5-3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柴桂杏味湯方證闡微與臨證思辨

章浩軍教授所創柴桂杏味湯,乃基於【傷寒論】柴胡桂枝湯化裁而成,深諳仲景六經辨證之旨,尤擅調和太陽少陽合病之咳嗽。此方組方嚴謹,藥性相須,今就其理法方藥及臨證應用略陳管見。

一、立方依據與病機探賾
【傷寒論】第146條明示太陽少陽合病之證,章師緊扣『正邪交爭於半表半裏』之病機,以柴胡桂枝湯為基礎,去人參之壅補,加乾薑、杏仁、厚朴、五味子,既存小柴胡湯和解少陽之能,又增開肺散寒、降逆止咳之功。其證候特點為咳嗽少痰、微惡寒汗出、咽干口苦、脈弦或浮大,此乃太陽表邪未淨,少陽樞機不利,肺氣宣降失常所致。

二、方藥解析與配伍精義
1. 君藥柴胡:辛涼透邪,疏解少陽鬱熱,【本草綱目】謂其『治陽氣下陷,平肝膽三焦包絡相火』,與黃芩相配,一升一降,調暢氣機。
2. 臣佐藥對:
桂枝、白芍:調和營衛,解肌發表,針對太陽表邪殘留。
乾薑、五味子:取法仲景苓甘五味姜辛湯意,溫肺化飲、斂肺止咳,尤宜久咳肺氣耗散者。
杏仁、厚朴:苦降肺氣,寬胸利膈,【傷寒論】桂枝加厚朴杏子湯即示此配伍之妙。
3. 使藥甘草、大棗:和中緩急,調和諸藥,防柴胡、黃芩苦寒傷胃。

三、臨證加減要點
1. 痰濕偏盛:加茯苓15克、陳皮10克,仿二陳湯意以化痰燥濕。
2. 熱象明顯:去乾薑,加桑白皮10克、石膏20克,清瀉肺熱。
3. 氣虛甚者:酌加太子參15克,補而不滯,兼顧正氣。
4. 鼻塞流涕:合蒼耳子散(蒼耳子、辛夷各10克),宣通鼻竅。

四、現代應用與驗案舉隅
此方於臨床不僅適用於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對過敏性咳嗽、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屬『肝胃不和,肺氣上逆』者)亦有良效。曾治一患者,咳嗽月余,夜間尤甚,伴胸悶口苦,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投以柴桂杏味湯加旋覆花10克、代赭石15克,五劑咳減,再診去乾薑加南沙參15克,調治而愈。

結語
柴桂杏味湯融六經辨證與臟腑辨證於一爐,體現了章師『經方活用,藥隨證轉』的學術思想。臨證之際,當細辨太陽、少陽證候之偏重,靈活化裁,方能效如桴鼓。學者宜深究仲景原文,參合章師經驗,庶幾得之。

(全文約780字)

按:此解析力求學術性與實用性並重,引據經典而貼近臨床,符合國醫大師嚴謹文風。
鄭沐包 發表於 2025-7-20 10:33 | 顯示全部樓層
柴桂杏味湯臨證應用與學術探微

章浩軍教授所創柴桂杏味湯,乃基於【傷寒論】柴胡桂枝湯化裁而成,深得仲景六經辨證之精髓,尤擅治療太陽少陽合病之咳嗽。此方組方嚴謹,藥性協同,今就其臨證應用與學術價值略陳管見。

一、方證對應與病機解析
本方主治咳嗽屬太陽少陽合病者,其病機核心為外邪由表入半表半裏,正邪相爭,肺氣失宣。症見咳嗽無痰、微惡寒、咽干口苦等,恰合【傷寒論】「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及太陽表證未解之候。章教授去人參之壅補,加乾薑、杏仁、厚朴、五味子,既承仲景和解少陽、調和營衛之法,又增溫肺化飲、降氣止咳之功,體現「病機-方藥」的高度對應性。

二、藥物配伍與經方思維
1. 柴胡-黃芩:為少陽病和解經典藥對,柴胡疏泄少陽鬱熱,黃芩清泄上焦邪火,二者相伍,樞機得轉,氣機自暢。
2. 桂枝-白芍:取桂枝湯之義,解肌發表、調和營衛,針對太陽表虛未盡之證。
3. 乾薑-五味子:仿仲景小青龍湯配伍,一溫一斂,既散肺寒,又防辛散耗氣,契合「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素問·髒氣法時論】)之旨。
4. 杏仁-厚朴:降肺氣、寬胸膈,針對胸悶咳逆,體現「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的治則。

三、臨證加減要點
1. 痰濕偏盛:加茯苓15克、陳皮10克,以健脾化痰,合「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訓。
2. 熱象明顯:去乾薑,加桑白皮10克、石膏20克(先煎),清泄肺熱。
3. 氣虛久咳:酌加太子參15克、黃芪10克,扶正祛邪而不礙邪。
4. 鼻塞流涕:加辛夷10克、蒼耳子6克,宣通鼻竅。

四、學術價值與臨床啟示
此方體現了章教授「以六經為綱,融通臟腑」的學術思想,尤其注重「少陽為樞」在表裏傳變中的關鍵作用。其加減化裁,既守經方法度,又靈活應對臨床兼證,為現代疑難性咳嗽(如感染後咳嗽、過敏性咳嗽)提供了中醫辨治思路。學者當細究其「去參加味」之妙,領悟「方隨證轉」的辨證精髓。

結語:柴桂杏味湯乃經方現代化用的典範,其組方邏輯與臨證思維,值得後學深入研習。然運用之際,仍需謹守「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訓,方得仲景心法真傳。

(全文約780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