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00|回復: 1

[医药临床]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吃什么药?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5-13 07: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长期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的肠功能障碍性综合征,西医学检查尚缺乏形态学、细菌学、生化指标异常。中医治疗此病有优势,现将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谢雁鸣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特点

本病病位虽在肠腑,却与肝、脾关系甚为密切。郁怒伤肝、忧思劳倦、外邪入侵等均可导致肝脾失和、热郁气滞,而大肠受纳传导脾胃下输的糟粕吸收津液,一旦为内外因所伤,即可见腹痛、泄泻、便秘等相关症状的发生。中医学认为,肝脾为相克关系。正如叶桂所云:『肝病必犯土,是侮其所胜也,克脾则腹胀,便或溏或不爽。』若忧思郁怒过度,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可见腹痛;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脾运失权可见泄泻;胃肠气机阻滞,失于通降可见大便秘结;肝脾不调,肠腑传导失司,则可见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所以谢雁鸣指出肝脾失调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病机。

临床组方特点

谢雁鸣在临床组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先归纳总结如下,以供探讨。

重视『肝脾失调,不通则痛』,治以调和肝脾为主

脾胃气机升降有赖于肝气疏泄条达,若肝气郁滞而不能疏达脾胃,则气机郁结不通而演变为腹痛。『肝与大肠相通』(〖医学入门〗),大肠传导、变化功能也有赖于肝气疏泄条达,若肝气郁滞而不能疏泄大肠,则可演变为泻利下重。

四君子汤合四逆散为基础方

四君子汤出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经典名方,具有补气,益气健脾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诸症。四君子汤中人参为君药,甘温益气,健脾养胃,又可充补肺气,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故人参在健脾养胃同时可濡养大肠津液,助糟粕外排。白术为臣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功,佐以茯苓,健脾渗湿,茯苓、白术搭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增。甘草为使药,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药简力专,为健脾之基础方。

四逆散中柴胡疏达肝气,升脾胃之清阳;枳实泻热行气,降脾胃之浊阴;白芍益阴血,敛肝阴;甘草益太阴之气,缓急止痛。柴胡配枳实,两者一升一降,可升清降浊,解郁开结,疏达阳气。枳实配芍药,一气一血,调其血气。芍药与甘草相伍,和血利阴,缓急舒挛,调和肝脾。从药物归经与功效上看,柴胡芍药君臣都归肝经,可以疏肝解郁,柔肝止痛。枳实可以帮助柴胡行气导滞,甘草调和诸药。药虽四味,却专疏肝解郁,为调肝的基础方。

炒白术、防风药对应用

白术健脾燥湿,防风具有祛风胜湿、疏肝理脾、升阳止泻的功效,可助白术健脾祛湿止泻,又可止痛,谢雁鸣在临床运用上取得较好的疗效。相关动物实验也说明此药对对PI-IBS大鼠肠机械屏障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合用有协同增效作用。

炒白术、白芍药对应用

谢雁鸣认为白芍同白术补脾,二药配伍,相使为用,可于土中泻木,共奏调肝和脾之功效,对于肠易激综合征起到很好的临床疗效。白术甘苦温燥,入脾经,健脾燥湿以助运化;白芍酸寒柔润,入肝经,长于柔肝养阴以藏血,并能缓急止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的化学成分中含有挥发油,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且其双向调节功能可使肠管活动恢复至接近正常的水平。炒白术止泻、生白术通便的一物两用的不同作用。

炙黄芪应用

黄芪补益脾气、升提中气,黄芪配合炒白术能增强白术的补气健脾功能。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抗疲劳抗菌等作用,还会增强小肠(主要是空肠)运动和平滑肌紧张度,又有促进小肠氧化代谢的作用。

验案

张某,女,35岁。2018年4月初诊。患者自诉间断左下腹疼痛3年余,大便每日2-3次,不成形,大便后腹痛减轻,烦躁易怒,近期工作压力较大,睡眠差,严重干扰正常生活,故来就诊。患者左下腹疼痛,大便每日2~3次,不成形,大便后腹痛减轻,烦躁易怒,近期工作压力较大,睡眠差,舌淡苔白,脉细。辨证肝郁气滞,脾虚不运。治宜调和肝脾,健脾益气,以四君子汤和四逆散加减。

处方: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芍20克,茯苓10克,炒白术30克,炙甘草6克,防风10克,柴胡6克,川芎10克。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一周后患者腹痛减轻,诉睡眠仍差,给予茯神10克,酸枣仁20克,嘱再服7剂后自诉未再腹痛,继续原方服用一周。(刘光宇 中国中医科学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贺券 發表於 2025-4-17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谢雁鸣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学术思想与实践

肠易激综合征作为功能性肠病,其治疗难点在于症状复杂且缺乏器质性病变依据。谢雁鸣教授基于"肝脾失调"核心病机,构建了一套理法方药完备的诊疗体系,现就其学术特色作系统阐述。

一、病机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谢教授在传统"肝脾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肝-脾-肠轴"动态失衡模型。其创新性在于:
1. 揭示肝郁致病的三重传导路径:横逆犯脾、下迫肠腑、阻滞气机
2. 提出"肠腑失濡"新观点:强调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导致肠黏膜失养
3. 发现症状波动规律:肝郁化火则便秘,脾虚湿盛则泄泻,二者交替出现提示枢机失调

二、方剂配伍的精准化设计
(一)核心方剂架构
1. 四君子汤现代化用:
以党参易人参,避免温燥
白术用量动态调整(便秘者生用,泄泻者炒用)
加陈皮理气醒脾,防补药壅滞

2. 四逆散改良方案:
柴胡醋制减其升发
枳实与枳壳交替使用
白芍用量可达30g以柔肝缓急

(二)特色药对配伍
1. 白术-防风组合:
比例3:1时最佳(9g:3g)
防风用量超过6g可能诱发肠蠕动亢进
2. 新增药对:
乌梅-木瓜:调节肠道平滑肌(便秘减木瓜)
仙鹤草-地榆:修复肠黏膜(便血时加用)

三、个体化调治方案
1. 腹泻型(IBS-D):
基础方加肉豆蔻、补骨脂,建立"温肾-健脾-固肠"三级调控
2. 便秘型(IBS-C):
基础方加决明子、火麻仁,形成"润-降-通"递进治疗
3. 混合型:
采用"晨服理气方,晚用安肠汤"的时辰给药法

四、现代药理佐证
研究发现该方案可通过:
1. 调节脑肠肽(5-HT、VIP)水平
2. 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
3. 降低内脏高敏感性
其多靶点作用特点与IBS复杂病理机制高度契合。

谢教授特别强调治疗需遵循"三阶段"原则:急性期重在调肝,缓解期侧重健脾,康复期注重心身同调。这种动态诊疗模式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为功能性胃肠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范式。

(全文798字)
次次挂科 發表於 2025-6-30 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从肝脾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的临证思辨》

谢雁鸣教授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诊疗体系,深得中医藏象学说之精髓。其以"肝脾失调"为核心病机的学术观点,实源于《内经》"土得木而达"的经典理论,并在临床实践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诊疗范式。

一、病机阐微:动态平衡的破坏
肝脾关系在生理上体现为"木疏土运"的协同机制。肝主疏泄的功能不仅调控情志,更通过调节胆汁分泌直接影响脾胃运化。当这一平衡被打破时,可形成三种病理转归:1)肝气乘脾型,表现为痛泻交作;2)肝郁化热型,多见便秘腹胀;3)寒热错杂型,常见腹泻便秘交替。谢教授特别强调,现代人因精神压力导致的"情志-肝-肠轴"失调,正成为该病的重要诱因。

二、方剂解析:经方配伍的现代演绎
四君子汤与四逆散的组合,体现了"固本清源"的治疗思想。值得注意的是,谢教授在应用时常作如下化裁:
1. 痛甚者加延胡索、香附,取"通则不痛"之意
2. 腹泻甚者加炒白术、炮姜,暗合东垣升阳之法
3. 便秘者加生白术、火麻仁,遵仲景"脾约"之治
4. 寒热错杂者加黄连、干姜,效法泻心汤方义

三、临证要诀:三因制宜的诊疗艺术
1. 因时制宜:春季侧重疏肝,长夏着重健脾
2. 因人制宜:脑力劳动者重调肝,体力劳动者重补脾
3. 因病制宜:腹泻型重用风药(如防风),便秘型佐以润剂(如杏仁)

四、现代验证:科学阐释传统智慧
近年研究发现,该方剂可通过调节脑肠肽(如5-HT、VIP)水平改善肠道敏感度。其多靶点作用特点,恰与西医提出的"脑-肠互动"理论不谋而合。

结语:谢氏疗法启示我们,治疗功能性疾病当以恢复脏腑动态平衡为要。这种整体调节的治疗策略,不仅符合中医"以平为期"的治疗理念,更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学者当知常达变,在把握核心病机的基础上灵活化裁,方得中医辨证论治之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三十日丑時| 2025/7/24/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