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28|回復: 1

[医药临床] 常用中药方剂大全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5-9 07: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流感方(〖中医杂志〗)

病机:内有郁热,外感风寒。

脉症:高热恶寒、无汗头痛、纳呆乏力、口渴尿少、舌红苔黄腻、脉浮数等。

治法:清解郁热,宣肺散寒,通腑化痰。

处方:荆芥12g,防风9g,柴胡9g,葛根9g,金银花18g,连翘15g,大青叶15g,生石膏30g,杏仁9g,射干12g,茵陈9g,炙甘草6g。

应用:流行性感冒,寒热错杂者。

翘荷汤(〖温病条辨〗)

病机:上焦气分燥热,扰及清窍。

脉症:耳鸣、目赤、龈肿、咽痛、苔薄黄而干、脉数等。

治法:清宣上焦气分燥热。

处方:薄荷6g,连翘6g,生甘草3g,山栀子6g,桔梗9g,绿豆皮6g。

应用: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牙周围炎、流行性急性结膜炎等。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病机:风热疫毒,壅于上焦。

脉症:壮热烦躁、腮部肿痛、头痛、口渴欲饮、咽红肿痛、舌红苔黄、脉滑数等。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处方:黄芩15g,黄连15g,橘红6g,玄参6g,炙甘草6g,连翘6g,牛蒡子6g,板蓝根9g,马勃6g,僵蚕3g,升麻3g,柴胡6g,桔梗6g。

应用: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代赈普济散(〖重订广温热论〗)

病机:风热时毒,充斥肺胃,攻窜头面。

脉症:恶寒发热、头面红肿、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实等。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处方:桔梗、升麻、浮萍、金银花、连翘、玄参各9g,牛蒡子、芥穗各8g,蝉蜕、黄芩、大青叶、白僵蚕各6g,薄荷、人中黄、马勃、射干、大黄各4g。

应用:大头瘟、急性扁桃体炎、麻疹疹出不畅等。

通圣解毒散(〖证治准绳〗)

病机:风热时毒壅盛于肺胃及肠腑。

脉症:高热、烦躁、口渴咽痛、目赤、头面及两耳上下前后红赤肿痛、便秘、溲热赤短少、舌赤苔黄、脉数等。

治法:清透热毒,攻下泄热。

处方:防风12g,川芎12g,白芷12g,金银花12g,连翘12g,牛蒡子12g,山栀子12g,滑石12g,芒硝6g,大黄6g,桔梗6g,甘草6g,犀角3g(水牛角24g代),大青叶3g,薄荷3g,淡豆豉6g,鲜葱白三根。

应用: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颜面丹毒等。

腮腺宁冲剂(〖传染病实用方〗)

病机:风热疫毒,侵入营血。

脉症:腮腺肿大连及颌部、壮热、烦渴、舌红苔黄、脉数等。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处方:葛根6g,赤芍药9g,连翘9g,大青叶9g,瓜蒌9g,天花粉9g,金银花9g。

应用:流行性腮腺炎。

六神丸(〖喉科心法〗)

病机:热毒上攻咽喉。

脉症:咽喉溃烂、疼痛、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等。

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处方:牛黄5g,蟾酥0.5g,朱砂5g,珍珠0.5g,既可外用吹喉,亦可内服。

应用:用于猩红热、白喉、扁桃体炎、口疮等。 (王选)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

病机:风温初起,邪气犯肺,郁闭肌表。

脉症: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口渴,有汗或不多,心烦,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肌,疏风清热。

处方:葱白9g 桔梗6g 山栀子6g 淡豆豉9g 薄荷3g 连翘6g 生甘草3g 淡竹叶3g

应用: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

寒解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病机:阳明气热、外有表证。

脉症:周身壮热,心烦热而渴,头痛,微恶寒或周身有拘束之感,无汗或少汗,舌苔白或黄,脉洪滑而浮。

治法:清气解表透热。

处方:生石膏30g 知母24g 连翘6g 蝉蜕6g

应用:用于重型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增损双解散(〖伤寒温疫条辨〗)

病机:伏热里发,兼感寒邪(表寒里热证)

脉症: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腹胀,便秘,唇焦,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疏解表寒,清热通腑。

处方:僵蚕9g 滑石9g 蝉蜕6g 姜黄3g 防风3g 薄荷3g 荆芥3g 当归3g 白芍药3g 黄连3g 山栀子3g 炙甘草3g 黄芩6g 桔梗6g 大黄6g 芒硝6g(冲服) 生石膏18g

应用:用于重型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神解散(〖伤寒温疫条辨〗)

病机:表郁里热,引动肝风。

脉症:身热、无汗、少汗、口渴心烦、恶寒、头晕头痛、鼻塞、突然抽搐、两目上吊、口噤、身凉、面色青、舌苔薄少津、脉浮数等。

治法:解表清里,息风止痉。

处方:僵蚕3g 蝉蜕6g 神曲6g 金银花6g 生地黄6g 木通3g 车前子3g 黄芩3g 黄连3g 黄柏3g 桔梗3g

应用:用于重型感冒,发热性皮疹,疹出不畅者。

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病机:暑湿内蕴,寒邪束表。

脉症: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身形拘急、脘痞、心烦、骨节酸痛、头身困重、舌苔薄腻等。

治法:疏表散寒,涤暑化湿。

处方:香薷6g 金银花9g 厚朴6g 连翘9g 鲜扁豆花9g

应用:用于夏季感冒、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斑疹伤寒、暑季咳嗽、急性发热证、低血钾症等。

黄连香薷饮(〖类证活人书〗)

病机:夏感暑湿,未即发病,秋冬感当令之邪而诱发。

脉症:恶寒发热、周身疼痛、无汗、心烦尿赤、苔薄微腻等。

治法:清暑化湿,解表散寒。

处方:香薷9g 扁豆6g 厚朴6g 黄连6g

应用:用于夏秋季节的流行性感冒、乙型脑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卫分宣湿饮(〖暑病证治要略〗)

病机:暑湿袭表,郁遏卫分。

脉症: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胀重、身重肢节酸楚、无汗、微汗、口不渴、舌尖红、苔白腻或微黄腻、脉浮滑数或濡数等。

治法:透邪达表,涤暑化湿。

处方:香薷3g 青蒿6g 滑石12g 茯苓3g 通草3g 杏仁6g 荷叶6g 冬瓜皮30g 竹叶9g

应用:用于夏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雷氏清凉涤暑法(〖时病论〗)

病机:暑湿犯肺,肺卫失宣。

脉症:头晕、寒热汗出、咳嗽、倦怠、四肢重着、脘痞、苔薄微腻、脉濡数等。

治法:涤暑清热,化湿宣肺。

处方:滑石9g 生甘草3g 通草3g 青蒿6g 扁豆3g 连翘9g 茯苓9g 西瓜皮60g

应用:用于夏季感冒、中暑等。 (王亮 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陈宦丞 發表於 2025-4-15 21:18 | 顯示全部樓層
《常用流感方剂临证析微》

诸方皆本"天人相应"之理,今就六方之要略作阐发:

一、流感方之配伍精要
此方融辛凉解表与苦寒清热于一炉,尤妙在荆防与石膏同用。荆芥、防风开玄府以散寒,石膏直折阳明之热,柴胡、葛根解肌透邪,暗合"火郁发之"之旨。金银花、连翘轻清上浮,解卫分热毒;杏仁、射干宣降肺气,乃"治上焦如羽"之典范。茵陈一味,既可利湿退黄,又能疏通三焦,预防湿热郁蒸发黄之变。

二、翘荷汤之轻灵特色
吴瑭制方极重"轻可去实",本方以薄荷为君,用量仅6克,正合"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训。绿豆皮清解之余,兼护胃气,与栀子之苦降形成对药。临床运用时,若见目赤甚者,可加桑叶9克;龈肿痛剧,宜加升麻6克引药上行。

三、普济消毒饮之升降相因
东垣此方暗藏玄机:升麻、柴胡升阳散火,芩、连苦寒直折,形成"火郁发之"与"热者寒之"的复合治法。马勃、板蓝根专解疫毒,僵蚕、牛蒡子善利咽喉。现代应用时,腮腺肿甚可加夏枯草15克;热毒炽盛者,加紫花地丁12克。

四、代赈普济散之表里双解
方中浮萍、蝉蜕透达膜原之邪,大黄、人中黄通腑泄热,构成"表里双解"格局。尤妙在用芥穗与金银花相配,既解表邪,又清里热。大头瘟初起,可去大黄加葱白三茎;若肿势蔓延,当加紫背天葵12克。

五、通圣解毒散之气血两清
此方融犀角地黄汤意于解毒剂中,犀角(今用水牛角代)合大青叶凉血解毒,硝黄通腑泻热。川芎、白芷引药上行,与滑石之沉降形成呼应。临床应用时,若见谵语可加竹叶卷心9克;斑疹隐隐宜加紫草12克。

六、腮腺宁冲剂之营血分解
虽未列全方,然"凉血消肿"法当含丹皮、赤芍之属。疫毒入营,须遵叶氏"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训,宜在清热解毒基础上,佐以玄参、麦冬护阴。若见抽搐,当加钩藤12克、羚羊角粉1克(冲服)。

结语:六方虽同治外感热病,然各有侧重。流感方重在表里双解,翘荷汤主清上焦燥热,普济消毒饮专攻疫毒壅滞,代赈普济散侧重表里分消,通圣解毒散力主气血两清,腮腺宁冲剂侧重凉血解毒。临证当详辨病机层次,不可执方而求病。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甲申日|黃帝4722年四月十八日未時| 2025/5/15/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