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52|回覆: 0

[醫藥臨床] 溫陽化飲方的作用和功效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1-27 14: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彭某,男,6歲。2003年11月21日初診:頻頻咳嗽微有喘息已經2個多月,痰聲轆轆。因不善咯出,似有大量稀痰阻滯支氣管中。曾住院確診幼兒支氣管炎,反覆用過數種較大劑量抗生素與激素,未能控制病情,所用中藥方全為清肺化痰藥。虛汗多,晚上睡着後衣服常濕,必須換2次方可。形體虛胖,面色泛白帶青,微微浮腫,畏寒手足冰冷,舌質淡黯,薄白苔,脈沉無力,此脾腎陽氣不足,痰飲蘊肺,當以溫陽化飲方藥治之。

處方:桂枝4.5g,乾薑6g,五味子5g,杏仁6g,炙草5g,麻黃5g,熟附子5g,炒白朮6g,車前子9g,細辛3g,法半夏9g,茯苓12g,麻黃根9g,水煎日分5次溫服。

治療經過:服藥3劑,咳嗽明顯減弱,已無喘息,胸膈喉間痰聲也大為減少,小便量明顯增加,全身汗出有收斂,舌脈變化不大,再予原方3劑,四肢感覺溫暖,咳嗽已經完全停止,痰聲完全消失,面色雖白而不泛青色,浮腫已經消失,食慾不甚好,仍有少量汗出,舌淡脈弱,予健脾溫陽方:炒白朮6g,茯苓12g,炒枳殼6g,炙甘草5g,山藥9g,麻黃根9g,砂仁3g,熟附子5g,山萸肉5g,寸冬6g。服6劑,一般情況較好,身體較前增強,無咳喘,無痰鳴,虛汗少,飲食較過去有較大進步。

咳嗽喘息累月,痰濕水飲結聚阻滯肺氣所致。痰為津液所化,其所流行或聚止者,皆因脾肺腎陽氣之盈虧所決定。幼兒久咳喘息難愈,又用過較大劑量抗生素、激素、清熱解毒中藥,多系飲邪內盛,寒水有餘。本例治方以小青龍湯加苓桂術甘湯,又加熟附子一味,甚為重要。【神農本草經】謂附子『主風寒咳逆邪氣』,只因寒邪水氣逆於上焦故用之溫化,若必待心悸、畏寒、肢冷沉重,頭眩浮腫,脈沉細微等脾腎陽虛病症,全然呈現始用,往往延誤治療,延長病程。仲景云『夫短氣有微飲,當以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本例治方即有此意。麻黃根止虛汗又兼能宣肺氣,凡虛汗多者,無論有無痰涎,均可用之。(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院 何苗 貴州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鹹菜泡麵 發表於 2025-6-15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溫陽化飲法治療小兒久咳痰飲案析義】

本案為典型脾腎陽虛、寒飲射肺之證,其辨證施治深契仲景經方心法,頗具示範意義。筆者試從病機、方義、用藥三端詳析如下:

一、病機樞要
患兒久咳二月,疊經抗生素、激素及寒涼中藥治療,致陽氣愈傷,寒飲內伏。【金匱要略】云"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此案虛胖多汗、面青肢冷、脈沉無力,顯系脾腎陽虛不能運化水濕,上泛為痰飲。尤妙在醫者未囿於"小兒陽常有餘"之說,敏銳捕捉舌淡黯、痰聲轆轆等真寒假熱之象,此正合【兒科醒】"凡小兒病虛寒者十常八九"之論。

二、方劑配伍
主方取小青龍湯合苓桂術甘湯化裁,暗含"開鬼門、潔淨府"雙解法。桂枝配附子溫腎陽以蒸騰氣化,乾薑伍細辛啟太陰而散寒飲,尤妙在麻黃與麻黃根同用,既開腠理又固表陽,深得相反相成之妙。茯苓、車前子導水飲從小便出,正應仲景"當從小便去之"之訓。附子用量雖僅5克,然如畫龍點睛,俾離照當空則陰霾自散。

三、用藥精微
1. 五味子與細辛相配,一收一散,調節肺司開闔之職
2. 法半夏非但化痰,更合"半夏秫米湯"意以通調陰陽
3. 二診轉方加入山萸肉、寸冬,寓"陽中求陰"之智,防溫燥傷津
4. 砂仁醒脾而不耗氣,枳殼降濁而不破氣,盡顯護佑稚陽之巧

此案啟示有三:其一,小兒久咳當察陽氣盛衰,不可概從熱治;其二,溫陽化飲法中病即止,須及時轉方健脾;其三,經方運用貴在靈活變通,本案合方加味即體現"異病同治"之旨。學者若能參透此中三昧,則於痰飲咳嗽之辨治思過半矣。

(按:附子等毒性藥材使用須嚴格掌握指征,建議臨床參照2020版【中國藥典】劑量規範)
帥先帙式君 發表於 2025-7-2 03:18 | 顯示全部樓層
【溫陽化飲法治療小兒痰飲咳喘證治闡微】

本案乃脾腎陽虛、寒飲射肺之典型證候,其辨治思路深契仲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旨。患兒咳喘兩月不愈,前醫疊用抗生素與寒涼中藥無效,反致陽氣愈傷,此正犯【傷寒論】"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之戒。筆者試從經方配伍與病機轉化三端詳析其要。

一、方藥配伍之精義
處方以小青龍湯合苓桂術甘湯為基,更入附子畫龍點睛。麻黃、桂枝、細辛三藥相須,外開玄府、內散水寒,暗合【金匱要略】"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之訓。尤妙在附子5克輕用,既避辛燥傷陰之弊,又振下焦命火以暖土溫金。考【本草崇原】載附子"稟雄壯之質,具溫熱之性",本案取其"走而不守"之性,助苓桂術甘湯完成"三焦水道-脾土轉輸-膀胱氣化"之水路循環。麻黃根與麻黃同用尤見巧思,一開一闔,既宣肺氣又固腠理,正合【醫學衷中參西錄】"麻黃髮汗,根節反能止汗"之論。

二、病機轉化之樞要
首診時痰聲轆轆、汗出如洗,顯系陽不化氣、水飲泛濫之候。方中茯苓、白朮、車前子構成"三焦分消"之勢:茯苓12克引飲邪從小便出,白朮6克健運中州,車前子9克通利水道。待三劑後小便通利、痰飲漸消,即現"陽回飲化"之轉機。二診保留附子而減麻黃用量,遵"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之訓。終診轉用健脾溫陽方時,以山萸肉5克、寸冬6克陰中求陽,深得【景岳全書】"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之妙。

三、臨證啟悟
1. 陽虛飲停不必悉具:本案未見典型肢冷脈微,然從面色泛青、舌淡黯已露陽虛端倪。正如【醫宗金鑒】所言"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2. 激素劫傷陽氣之辨:現代醫學激素治療每易暗耗真陽,本案初期汗出溱溱即是明證。溫陽化飲法實含"逆流挽舟"之意。
3. 兒科用藥輕靈之要:雖用附子等辛熱之品,然總量控制在5克以內,且日分5次服,既保藥力持續又不致傷正。

此案啟示:治小兒久咳當首辨痰飲性質,若執泥"炎"字妄投寒涼,無異雪上加霜。溫陽化飲法非獨治標,實寓"離照當空則陰霾自散"之理。然須注意,附子等辛熱藥應用當嚴格把握指征,中病即止,後續調理尤需重視脾胃功能恢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亥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一日丑時| 2025/7/5/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