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69|回复: 0

[医药临床] 疏肝理气、 活血化瘀法的作用和功效

[复制链接]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1-26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孙某,女,38岁。2005年8月12日初诊:面部两颧发生浅黑色斑5年余。过去皮肤较好,自生育后逐渐发生色斑,初起面积较大,几乎覆盖整个面部,渐渐集中于两颧部及鼻梁部,形态不规则,色泽较晦滞,作过若干皮肤保健,均无改善。自10年前,生产后月经量较少,一般3日后即干净,颜色较深,有少量血块,白带量较多,下腹有轻微滞痛,平素性格较为急躁紧张。舌淡,有少量瘀斑,脉微弦涩,属气血不和之证,治疗予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法。

处方:当归12g,丹皮9g,丹参9g,薄荷9g,赤芍9g,制香附9g,葛根20g。5剂,水煎服,日分3次服。

治疗经过:8月23号复诊,述服上方4剂后月经来潮,量较上次略多,仍有少许血块,颜色黑,行经4天干净,但经行时下腹疼痛明显减轻,情绪也较前稳定,再予前方加菟丝子20g,蝉衣9g,继服6剂后,面部黑色斑影明显消退,按二诊方加鸡血藤30g,熟地25g,仙灵脾15g,服10剂。12月中旬来电话,称服后感觉甚好,即自行主张,共服30余剂,面部黑斑基本消退,脸色也较前光亮,且2个月来,月经量较多,已无血块,下腹不痛,白带正常,情绪也较过去平静。

黄褐斑与月经情况大有关系,月经量少及有血块者,或气血虚不能荣于面,或血瘀不能荣于面,肝郁气血失和也不能上荣于面而致黄褐斑产生。本例气血既虚且瘀,肝气亦复瘀滞,故初以疏肝解瘀,养血和血为主,继之以益肾药加入,此乃余治疗黄褐斑常法,临床疗效较为稳定。若血瘀较重,可加桃仁、红花;若兼有湿而白带较多,加车前子、萹蓄;菟丝子补肾益精,可去面部黑斑暗影,用量需稍重;蝉衣疏风清热,上行头面部去皮肤瘀滞之风热湿邪,均为余治黄褐斑所必用药。(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何苗 贵州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真衣 发表于 2025-5-20 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气血失和论黄褐斑辨治——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法临证阐微》

黄褐斑一证,古称"面尘""黧黑斑",其病机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尤以肝郁血瘀为关键。本案患者产后发病,经量少而色黯,兼见性情急躁、舌现瘀斑、脉弦涩,显系肝郁气滞、血瘀络阻之象。肝主疏泄而藏血,郁而不达则气血失和;血瘀胞宫则经行不畅,瘀滞颜面则斑现颧颊。故治当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双轨并行,佐以养血荣面,终收斑消经调之效。

治法解析
1. 疏肝理气以畅血行
方中香附为"气病之总司",配薄荷辛凉透达,共解肝郁。肝气条达则血随气行,此即《内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之旨。现代研究表明,香附酮可调节雌激素水平,改善微循环,此与黄褐斑的激素关联机制暗合。

2. 活血化瘀以通络滞
当归、丹参、赤芍、丹皮组成活血核心:当归养血活血,丹参"功同四物"而兼凉血,赤芍破瘀止痛,丹皮清血分郁热。四药相伍,既活胞宫之瘀,又化面部之滞。实验证实,此类药物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合成。

3. 升降相因以荣面部
葛根升发阳明经气,载药上行;薄荷轻清透表,开玄府以泄瘀热。此暗合"火郁发之"之理,使药力直达病所。后期加蝉衣更增祛风透邪之效,契合"巅顶之上,唯风可到"之论。

辨证要点
分期论治:初诊侧重疏肝活血,待气血稍和即加菟丝子、仙灵脾温肾填精,体现"瘀去则补,气行则荣"的序贯治疗思想。
药量精要:菟丝子用至20g取其"精足则面华"之功,鸡血藤30g通行十二经,均需足够剂量方能显效。
症药对应:血瘀甚加桃仁、红花;带下多加车前子,此乃"治斑不忘祛湿"之要诀。

临证启示
本案揭示黄褐斑"肝郁-血瘀-肾虚"的传变规律。初期疏肝活血治标,后期补肾填精固本,符合"女子以肝为先天""久病及肾"的生理特点。现代医学认为此治法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与中医整体观不谋而合。然需注意,活血药久服恐伤正气,故患者自行续服30剂虽见效,仍当以医嘱为度,必要时佐健脾益气之品。

(本文所述方药需经执业医师辨证使用,不可盲目套用)
田冉昌 发表于 2025-7-15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气血失和论黄褐斑证治——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法临证阐微》

黄褐斑一证,古称"面尘""黧黑斑",其病机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本案患者病起产后,经量渐少而色黯有块,兼见情志失调、舌现瘀斑、脉弦涩,实为肝郁血瘀、气血失和之典型证候。《医宗金鉴》有云:"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此论正合本案病机。

治法析要:
疏肝理气以丹参、香附为君,取"气行则血行"之旨。丹参功同四物,既能活血又可养血;香附乃"气病之总司",李时珍谓其"利三焦,解六郁"。佐以当归、赤芍养血柔肝,暗合"肝体阴用阳"之妙。薄荷轻清上扬,载药上行头面;葛根升发清阳,《本草备要》言其"能升阳气",现代研究证实其可改善面部微循环。此方组合深得"疏其血气,令其调达"(《素问·至真要大论》)之奥义。

用药次第:
初诊重在疏通,以活血理气为先。待月经来潮症减,二诊加菟丝子20g补肾填精,取"精血同源"之意;蝉衣9g祛风透邪,朱丹溪谓其"能除皮肤风热"。三诊增鸡血藤30g通络,熟地25g、仙灵脾15g补肾,遵"久病及肾"之训。此用药次第,先调气血,后补肝肾,正合《景岳全书》"治形必以精血为先"之论。

病机转归:
患者连服30余剂后面色转润,此乃"瘀去新生"之象。经量增而无块,提示胞宫血海得充;情绪转佳,反映肝气条达。菟丝子、仙灵脾温补肾阳,使肾水上承,故黑斑消退。《外科正宗》所谓"色斑如尘久始暗,原于忧思抑郁成",本案治疗全程贯穿"疏肝-活血-补肾"三法,恰中病机肯綮。

临证心法:
1. 治斑当分标本:肝郁血瘀为标,肾精亏虚为本
2. 用药须循三要:疏肝药宜轻清,活血药当和缓,补肾药需平补
3. 效验重在守方:如本案连服30剂方见显效,切忌朝令夕改

此案启示:黄褐斑虽现于面,实根于里。现代女性多兼情志、经带之疾,治疗尤当重视调经与疏肝之关联。然需注意,活血之品久服恐伤正气,故后期必佐补肾健脾之剂,此即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谓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