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不均衡,競爭不公平,農村寒門子弟,向上攀爬改變命運真不容易 『花了五六萬元,上了四年學,到頭來找工作還要拼爹。』 黃艷寧的話,透着濃濃的辛酸與無奈。 黃柯柯是北京大學中文系2008級本科生。這個暑假,她沒有回家,而是選擇留在北京準備考研。作為寒門子弟,讀研將來找份好工作是她眼下最好的發展選擇。 這個瘦小文靜的姑娘出生在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西柳村一個貧困農戶家裏。家裏的5畝地,除了提供口糧,每年只能帶來兩千來元的純收入,為了維持生計,老父親不得不到城裏的工地打工。 作為西柳村有史以來第一個北大學子,黃柯柯無疑是有出息的,在她考進北大的那年夏天,父母不惜『重金』,在村裏擺了數十桌酒席,足足熱鬧了一天。 和村裏的其他孩子一樣,黃柯柯在西柳村讀小學,接着去鎮上念初中。學習刻苦、成績優異的她,中考分數達到了西安市幾所著名高中的錄取分數線,然而,高昂的擇校費註定她與那些『超級中學』無緣。 一個偶然的機遇,西安市一所普通省級重點中學西光中學的招生老師找到了她,讓她免學費和擇校費入讀。即便進入西光中學,2007年的高考,她只考了個二本。上天再一次眷顧了她:西光中學的老師又找到了她,讓她免費復讀一年。終於在2008年,黃柯柯『裸分』考上北大。 黃柯柯是幸運的,有驚無險地考上北大,前途也因此值得期待,而她的姐姐和弟弟就沒那麼幸運了。 黃柯柯的姐姐黃艷寧,勤奮苦學,2004年考入寶雞文理學院應用數學專業。畢業那年,在投了一堆簡歷之後,垂頭喪氣的她只能暫時回家待業。沒有工作的她,只好嫁人,結了婚再慢慢找工作。 結婚3年,工作依舊沒有着落。除了有時做一些普通中小學的臨時工,黃艷寧幾乎成了全職主婦。經過無數次失敗後,今年7月,黃艷寧終於成了一所高中的數學老師。『越小的地方越是有一層牢牢的關係網,像我們這樣沒什麼背景的,能找到這份工作,已經是萬幸了。』 最讓她過意不去的是,年老的父親還為自己的工作操了不少心。『花了五六萬元,上了四年學,到頭來找工作還要拼爹。』 黃艷寧的話,透着濃濃的辛酸與無奈。 黃磊,黃家唯一的男孩子,是這個農村家庭未來的頂樑柱。高二那年由 退學後,黃磊進入了西安市一所技校,學習駕駛起重機、挖掘機。但當學成工作,整天對着塵土飄揚的工地,他開始嫌棄這份工作。後經同學介紹,他進入西安一家縫紉機廠打工,每天工作12個小時,月工資1200元。 繁重的工作,微薄的工資,殘酷的現實讓這個曾經叛逆的少年開始後悔自己當初退學的決定,但是日漸老邁的父母已無法挑起供他上學的重擔。黃磊再次出現在塵土撲面的工地上,跟他的父親並肩站在一起,在起重機的『隆隆』聲中度過本該燦爛的青春歲月。 黃柯柯的求學歷程,崎嶇而幸運;黃艷寧的求職歷程,辛酸而曲折;黃磊放棄高考學技術掙錢,現實與理想相差太遠。黃家三姐弟,三種不同的人生路,是我國農村寒門子弟向上攀爬以期改變命運的剪影。面對資源不均衡,競爭不公平,他們的向上之路走得真不容易。 讀書改變命運,正受到現實的挑戰,許多農村子弟放棄高考,而其他的向上通道也越來越窄 『好不容易跳出去了,怎麼又回來了?讀書還有用嗎?』不少村民發出這樣的疑問。 讀書改變命運,曾經是農村寒門子弟堅守的信條,如今,這一信條正受到很大的挑戰與質疑。 『村裏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學費越來越貴,但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的也越來越多。』這是農民們普遍的感受。高學費讓不少貧困家庭陷入了『債務危機』,為培養一個大學生,國家級貧困縣――甘肅省會寧縣貧困家庭普遍負債在5萬元左右,相當於10年以上的家庭純收入。在甘肅省,近幾年返貧人口中,一半左右因教育支出過大返貧。會寧縣很多百姓認為『除了讀書沒有別的出路』,但就業難也讓他們心生疑惑。『好不容易跳出去了,怎麼又回來了?讀書還有用嗎?』看到村裏在家待業的大學生,不少村民發出這樣的疑問。 教育『高投入、低產出』,讀書改變命運這條路越來越窄,也越來越崎嶇。現實情況是,大多數農村寒門子弟,只有考入一線名校,這條路才會相對平坦。而教育資源不均衡,名目繁多的加分,高考內容的能力化導向等,都讓農村寒門學子輸在教育之路的起跑線上,考上一線名校自然也越來越難。『如果不是西光中學對我關愛有加,我根本不可能考上北大。』黃柯柯坦言。 根據剛剛公佈的『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課題組調研結果,我國重點大學裏的農村學生比例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不斷下滑,北大農村學生所佔比例從三成落至一成。 越來越多農村寒門子弟放棄高考。2009年,全國84萬應屆畢業生退出高考,導致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考生總量首次出現下降。2010年946萬高考考生中,棄考人數接近100萬,除了21.1%的考生選擇出國,另外相當一部分是來自農村的考生,他們多數選擇讀職校學技術或者直接打工。 『學費這麼貴,找工作這麼難,對於我這樣不太會讀書的農村窮孩子來說,還不如早點去工作。4年時間可以積累多少工作經驗啊!』湖北省大悟縣的王強放棄了高考,先後在孝感市、武漢市、上海和北京當了7年理髮師,一個月收入兩三千元,在北京東五環外過着『蟻族』生活。像王強和黃磊這樣的農村寒門子弟,由於沒有接受很好的教育,所從事的大多都是傳統意義上『並不體面』的工作,多數過得並不如意。 『一等人愛國孝順,兩件事耕田讀書』。多年來,對於期望跳出農門改變命運的農村寒門子弟來說,除了高考,當兵也是一條重要出路。江西省玉山縣的楊清林就選擇了這條路。可是2年義務兵當完,他不得不復員重新擇業,『龍門』沒躍成,反而又回到了當兵前的起點。 出路本來就不多,又沒有一條是平川坦途。200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篇調查報告顯示,當前農村人改變現狀越來越困難,農村窮孩子『躍龍門』的機會越來越少。 『放棄了高考,但我沒放棄人生。想在城市立足太難了。攢錢,然後回老家開一家理髮館,積累資金,再做點生意什麼的,干點大事。』 這是王強的計劃,儘管現在過得並不如意,可貴的是,他心裏還有夢想。 儘快改變以城市和權力為軸心分配資源的現狀,促進人人平等獲得發展機會 『擁有知識,不一定能出人頭地,但沒有知識肯定不行。』 學費貴、就業難,『讀書無用論』又開始在不少農村抬頭。 近年來,我國不斷健全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華中師範大學減貧與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陸漢文認為,緩解就業難才是破除『讀書無用論』的關鍵所在。 『我國現有教育體系對社會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沒有做出靈敏的反應,這在較大程度上導致了寒門子弟就業難情況的出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青年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廉思建議,國家應重視應用型教育的發展,賦予高校更大自主權,使其能夠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和變化,及時調整專業安排和制定招生計劃。 緩解就業難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中小企業和第三產業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在緩解農村寒門子弟就業難方面大有潛力可挖。廉思建議國家加大對他們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扶持,提供更多公平競爭的機會。 『寒門子弟也要逐步改變工作分三六九等的傳統擇業觀念,樹立行行出狀元的就業觀。』陸漢文說。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針對農村『棄考族』越來越多的現象,廉思勸誡農村寒門子弟必須加強學習,『接受教育,擁有知識,不一定能出人頭地,但無論走哪一條向上流動之路,沒有知識肯定不行。』劉能認為,應着眼長遠看教育的效益。 讀書改變命運越來越難,其他向上通道越來越窄,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了嗎? 『當前,接受高等教育是弱勢階層向上流動的最主要渠道,在較大程度上維繫着社會公平。教育體系中任何不公平現象的出現,都會給民眾帶來強烈的被剝奪感。』廉思說。 陸漢文建議儘快改變教育資源城鄉不均衡發展,不同院校不均衡發展的現狀,讓每個孩子、每所學校都能平等競爭。『只有這樣,「出身越底層,上的學校越差」這一趨勢才能緩解,農村寒門子弟讀書改變命運的通道才會更通暢。』 『只有向上流動渠道暢通,階層板結才能有效避免。』廉思認為,必須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通盤考慮,統籌規劃,『而胡錦濤總書記倡導的包容性增長理念和溫家寶總理強調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這種視角,理應成為解決此問題的立足點。』 陸漢文認為,必須儘快改變以城市和權力為軸心分配資源的現狀,通過逐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等,最終促進人人平等獲得發展機會。『只有這樣,向上流通渠道才能暢通,寒門才能出更多的貴子。』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