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月亮城:揚州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9-13 00:00| 發布者: 阿土伯呀| 查看: 1589| 評論: 0|原作者: 鄭晉鳴、季成林|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千百年來,對於月亮,揚州人懷有一份執著而堅定的特殊感情,在他們心目中,這座城有一個清新淡雅、頗具詩情畫意的雅號――月亮城。揚州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揚州月,是詩歌,是歷史,更是千百年來文化的沉澱。值 ...

千百年來,對於月亮,揚州人懷有一份執著而堅定的特殊感情,在他們心目中,這座城有一個清新淡雅、頗具詩情畫意的雅號――月亮城。揚州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揚州月,是詩歌,是歷史,更是千百年來文化的沉澱。值中秋月圓之際,讓我們一起來慢慢品味『月亮城』的幸福韻味。

『二分明月』映照萬千文人

翻開中國的歷史畫卷,我們會驚喜地發現,自唐宋以來,多少文人騷客用別具韻味的語言各盡情懷,詠唱出揚州月的萬種風情。

熟知揚州的人,對於『二分明月』這個詞不會陌生。『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詩人徐凝的一首【憶揚州】,讓人們記住了這座『二分明月』城。在揚州,有一座專門用古代詩人名字命名的城門――『徐凝門』,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並不多見。揚州一位知名學者曾說過:『徐凝並不是唐代最有名的詩人,但是揚州人紀念他,就是因為他寫過的詩。在揚州,即使不識字的人,也知道有個徐凝門大街。揚州人的「月」情結可見一斑!』

歷史上歌頌揚州月的詩句不勝枚舉,可是揚州人最鍾愛的莫過於這個『二分明月』。對於這一經典,後人有諸多演繹方式。在莊嚴肅穆的史公祠里,有這樣一副楹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二分明月』儼然成了史可法悲壯結局和崇高人格的聖潔象徵。打開清代文化史冊,揚州曾有過『二分明月社』這樣一個詩人沙龍。在這裡,『二分明月』成了詩人們抒寫心聲和吟唱自然的靈感源泉。在今天揚州城的廣陵路上,一座幽靜別致的清代私家園林『二分明月樓』成了遠離喧囂和追求澹然的精神寄託。

這一輪明月,僅僅因為月下照耀的是揚州,就仿佛顯得格外有意境。

在詩人的筆下,揚州月還格外善解人意,『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遙想當年,王安石負手昂立運河船頭,凝望江南的隱隱青山,伴隨他的就是水面上那一輪皎潔的揚州月。

『不解情緣』述說古今傳奇

縱觀揚州歷史會發現,這座城與月亮的不解情緣,已經形成了隨處可見的『月』文化,講述着這座千古名都的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

文化,是人們對揚州的一個重要詮釋。揚州戲曲、揚州工藝蜚聲中外,揚劇、揚州評話等已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如此,揚州更是一座充滿故事的城市。清代初期,揚州城裡曾出現過一位名妓陳素素,其因受唐代詩人徐凝詩句的影響,自稱『二分明月女子』。陳素素雖是名妓,但她工詩善畫,能度曲,其詩集題為【二分明月集】。此外,揚州大明寺平山堂『文章太守』歐陽修坐花載月的風流韻事,竹西佳處著名詩人張祜『月明橋上看神仙』的傳奇故事,都在向人們講述着這座古都的悠悠文化。

如今,漫步揚州,到處可見充滿『月韻』的建築,與月有關的地名、橋名層出不窮。比如揚州火車站東側的明月湖、西區美食街的望月路、吟月橋、詠月橋、望月橋……一口古井、一座古塔、一株古樹,處處是揚州令人讚嘆的精緻。揚州人為了保持這份精緻,花了大量的心思,在揚州城一飄就是二十幾年的『紅氣球』就是見證。為了維持瘦西湖的原貌,確保景區周圍視野開闊,每當周圍要建高樓,該市規劃部門工作人員就會把一個直徑3的紅色氣球升上天空,同時在瘦西湖幾個主要景點設置觀察點,在建築所在地用紅氣球模擬樓高,為限高提供數據。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千年變遷,物是人非,不變的還是那輪皎皎明月,以及月下揚州城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相輝映。

『月滿乾坤』道出百姓安居樂

中秋夜,一輪明月照萬年,如今的月亮城,正悠然享受着月滿乾坤的優雅『慢』生活。

『把速度慢下來,把心情慢下來,才能把事情做到極致。』這是揚州人特有的幸福『慢』生活。老揚州人有個習慣,『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就是早上要喝早茶,吃灌湯小籠包;到了晚上,則要泡澡沐浴,沐浴以後還要去修腳。

每逢中秋佳節,賞月是悠雅閒適的揚州人必做的事。提到揚州城裡賞月的最佳去處,第一選擇非瘦西湖五亭橋莫屬。五亭橋,又名蓮花橋,是由十五個橋洞組成。相傳,八月十五月圓之時,划船到五亭橋下,十五個橋洞裡都可見到一輪圓月。更有傳言,站在五亭橋不遠處的小金山里,可以看到十六個月亮的奇觀,水中十五個月亮,再加上天上的一個月亮,真照得揚州是月滿乾坤了。【揚州畫舫錄】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每當清風月滿之時,每洞各銜一月。金色蕩漾,眾月爭輝,莫可名狀。』

對月亮格外鍾情的揚州人,中秋民俗更是充滿『月』元素。舊時,揚州家家戶戶過中秋都要『敬月』。老百姓相信月亮是一位神靈,敬稱其為『月亮公公』,於是人們在中秋晚上,除賞月之外,還要舉行拜月、祭月儀式。揚州有一句俗話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參加拜月儀式的都是婦女和孩童,主祭的多為老奶奶或是當家的主婦。『敬月』儀式不但隆重,供品也異常豐盛。傳統供品有菱角、嫩藕、蓮蓬、柿子、石榴、栗子、芋頭、南瓜等等,還有一盤魚,再加上『月餅』。凡是中秋時節成熟的瓜果都可以上供,而且越豐盛越好。種種供品中『子孫藕』是必不可少的,『子孫藕』是一隻藕節多芽的全枝藕,要枝芽完整,象徵子孫延綿不斷。此外,還要布置許多陳列品,有圍屏燈、小風燈、小香斗、小花瓶等等,院子裡還要懸掛各式走馬燈。

寧靜的月色,是江淮古城特有的美,也是揚州城獨有的精神和氣質所在。『幸福不是簡單追求GDP的增長,而是要把城市的現代化與營造美好生活結合在一起,做到慢中取勝』,在揚州人眼裡,這才是幸福揚州的真正內涵,才是月亮城的真韻味。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