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沈從文、巴金、老舍能走進小學課堂嗎?在成人閱讀率一再走低、淺閱讀大行其道的當下,孩子們能夠理解和親炙文學大師嗎? 『對小學生讀沈從文的這個話題,我原來覺得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現在看來,是可以推進的,而且內涵還真是很豐富。』【小學生沈從文讀本】的審訂者、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劉洪濤教授表示。不僅如此,魯迅、巴金、汪曾祺、老舍、冰心、朱自清等現代文學大家也正在走進小學課堂。來自浙江的小學名師、【小學生巴金讀本】的編著者王樂芬告訴讀書報,以前,她一直以為,孩子喜歡動感、情節很強的作品,巴金離孩子很遠,要進入小學很難,但是,現在,經過與孩子們的交流與互動,當孩子們更多了解與接觸巴金的作品後,『連一年級的孩子反應也非常棒,我大受鼓舞』。 從今年7月開始,國內一流學者、如錢理群、吳福輝、陳思和、方錫德、商金林、劉洪濤等,聯合國內一線小學名師,如劉發建、丁慈礦、王樂芬、周益民等推出的【名家文學讀本】系列(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正在走進小學課堂,主編錢理群先生將此稱為,『一次出版社、小學老師、學者和名家後人在理想主義旗幟下進行的語文教育的嘗試』。 對於中小學文學教育的現狀,學界一直頗有微詞。『現代文學湧現了很多大師,是第一流的現代白話文,但文學大師如何變成教育資源,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路徑。很長時間以來,大家對中國的文學教育也存在很多疑問,從小學開始到中學,存在着兩個重要偏向:一是把文學意識形態化,政治化,二是文學作品簡單地知識化、技藝化。這樣的文學教育沒有有效培養學生對文學的審美能力和親和能力,反而使孩子本質上遠離了文學。』現代文學館常務副館長吳義勤教授表示。 孩子們究竟需要一種怎樣的文學教育和語文教育呢?在錢理群看來,語文教育就是愛讀書愛寫作的老師帶領着一群孩子讀書寫作,並在過程中感到快樂,體會生命的意義。而讀書寫作,正是中小學語文教育的核心。『孩子本來是個自然人,怎樣變成文化人,這就是教育的全部本質。孩子們應該和人類文化相銜接,追求生命的意義。不一定直接和小學生談這些道理,但閱讀的本質和意義在這裡。』錢理群表示。所以,他將此次【名家文學讀本】系列的編寫出版命名為。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總編輯平靜告訴讀書報,【名家文學讀本】的規劃緣起於去年春季。在與一批活躍於教學一線的優秀小學教師交流的過程中,出版社深感當前的小學語文以及課外閱讀領域,對名家經典、尤其是現代文學名家的教學及閱讀輔導缺乏兼具權威性、同時富有童心童趣的形式。如果能編輯出版一套高品質的名家文學讀本,既可為小學生提供一套優秀的課外讀物,又可為小學語文基礎教材建設做一些創造性的探索。這一設想得到學術界的鼎力支持,整體提升了【名家文學讀本】出版質量,是浙少社始料不及的。 『希望我們對課外讀物編輯、出版模式的創新,對孩子們精神成長會起到一定的作用。』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副總裁陳純躍表示。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