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11日電 (記者 應妮)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11日在京回應記者採訪,澄清北京故宮『有宮無寶』誤解,指北京故宮的獨特之處就是建築與文物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此前單霽翔曾首度公開對『珍貴文物都去了台灣』的誤解予以澄清,他指由於時間緊迫以及裝箱人文物知識所限,擇精品文物裝箱於事實上並未完全做到。對此,台北故宮院長馮明珠於日前回應『北京故宮的藏品確實比較多,但兩岸故宮各擅勝場,無需比較』。 單霽翔11日坦言,『我個人非常贊同馮明珠院長的觀點』。 他以最近一次文物清理的結果為例,截至2010年12月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為1807558件(套),台北故宮典藏文物總數696112件(截至2013年6月),兩岸故宮藏品均主要來自清宮舊藏,是歷史原因致使分隔海峽兩岸,其源流清晰、數據明確。 單霽翔指出,一方面,兩岸故宮藏品各有所長、互為補充,可謂同根同源、血脈相連,代表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所有中國人的驕傲。另一方面,兩岸故宮都在為如何更好地保護、研究與利用這些文物藏品,更好地實現社會教育、文化傳播等職能而不懈努力。雙方有各自的特點和成熟的體制,當然也都各有難題和『短板』,有很多方面需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兩岸故宮收藏的都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物藏品,在如何更好地對它們進行保護和管理的課題上,我們是有共識的,在雙方的合作交流中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目前,兩岸故宮在展覽交流、學術研討、人才培養、數碼技術、科學研究、文創產品研發、圖書出版等方面都保持着積極順暢的合作交流。台北故宮在文創產品研發、展覽設計和相關的宣傳推廣活動等方面非常積極有效,這些方面尤其需要我們學習借鑑。』他說。 對於『北京故宮只有建築沒有文物』的說法,單霽翔強調,建築確實是故宮博物院最為珍貴的文物資源之一,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木結構古建築群,具有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價值。故宮博物院的獨特之處就是,建築與文物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構成了一個文化深邃、氛圍獨特的歷史文化空間。『文物建築為文物藏品提供了展示空間和存儲空間,陳列文物也構成了文物建築的一部分,反映了文物建築的功用。』 他表示,故宮博物院不僅文物藏品豐富,而且是以珍貴文物為絕對主體(佔93.2%)的『倒金字塔』藏品結構,更是迥異於世界其他博物館以資料為藏品之最、珍貴文物占很小比例的『金字塔』結構。 以書畫為例,故宮博物院所藏明清繪畫在總量和精品數量上都擁有極大優勢。從文物的品類來說,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可分為繪畫、法書、碑帖、銅器、金銀器、漆器、琺瑯器、玉石器等25大類,品類完整。從歷史脈絡來看,故宮博物院藏品的重要類別都是歷史序列整齊,例如館藏陶瓷可以舉辦中國陶瓷發展史;玉器收藏上迄新石器時代下至清末沒有斷檔的時代,這一點是世界上沒有哪個博物館可以媲美的。 『關於北京故宮「有宮無寶」的說法是片面的,北京故宮不僅有「宮」而且有「寶」,兩者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共同構成了故宮博物院特殊的文化資源。』單霽翔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