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對中華民族來說有着特殊意義,因為中國古代典籍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和數千年的歷史文化。整理出版好古籍,對於傳承文明、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黨和國家一貫重視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同志歷來關心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毛澤東主席曾親自過問我國古籍整理情況,周恩來、董必武、陳雲、江澤民、胡錦濤、溫家寶等都多次對我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做出過重要指示,在他們的關懷和支持下,我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快速發展,並取得了豐碩成果: 一是古籍整理出版規模和領域不斷擴大。據不完全統計,60年間全國共整理出版古籍近2萬種,其中80%是改革開放30年間完成的。古籍出版種類除傳統四部及文史哲古籍外,農醫科技類、少數民族古籍均有重要成果問世,方志類、域外漢籍、出土文獻、海外珍藏善本古籍等均有不同成果出版。 二是古籍整理出版規劃不斷完善。從1958年到2006年,由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主持,先後制定了6個古籍整理的中長期規劃,涉及近4000個品種,引導並規劃全國古籍整理出版的總體發展。古籍小組不斷加強協調組織作用,出版了一大批有分量的古籍整理項目,對於中華民族文化傳承,弘揚傳統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是古籍資源梳理編目工作取得重要進展。【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新中國古籍整理圖書總目錄】、【中國叢書綜錄】、【中國家譜總目】及各館藏、地方文獻等綜合目錄先後編纂出版。【中國古籍總目】歷時17年,將於年內由中華書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預計收書20餘萬種,將是歷史上首次集中全面清理古籍總數的集成性成果,收錄古籍收藏機構逾千家,匯集整理了全球收藏的現存中國古籍的絕大部分版本,頗具價值。全國古籍保護工程全面展開,展現了古籍出版的勃勃生機。 四是大型出版工程系列化,重要古籍整理成果相繼問世。『二十四史』及【清史稿】點校本,是代表新中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最高成就的標誌性成果、最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全宋詩】、【全宋文】、【全元文】、【全明文】、【全元戲曲】、【全粵詩】陸續出版。【四庫全書】(兩種藏本),【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存目叢書】、【四庫禁毀書叢刊】等陸續影印出版。另有【中華大藏經】以及一批總集、別集、大型類書叢書出版。 五是各類大型出土文獻和海外漢籍出版已成規模。如俄藏、英藏、法藏敦煌文獻,俄藏黑水城文獻,吐魯番出土文書系列,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本。【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中國藏西夏文獻】(17冊)、【天水放馬灘秦簡】、【居延新簡】、【敦煌漢簡】等大量簡牘陸續出版。同時,流失海外漢籍出版成為熱點。已出版的有:中華書局的【日藏漢籍善本書錄】、【韓國所藏中國漢籍總目】全6冊,人民出版社與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域外漢籍珍本文庫】,2008年已出版第一輯,5年內計劃影印800冊,包括2000餘種。 六是古籍整理出版隊伍進一步擴大。從上個世紀50年代末開始,直至今日,全國有四所高校專門開設古典文獻專業,90多所高校設立了古籍研究所,全國古籍整理專門人才有數千人,這是有戰略意義的。目前全國有22家專業古籍出版社,共有員工1700餘人,年出書品種逾5000種,這是了不得的工程。古籍小組辦公室從2001年起,連續9年舉辦專題培訓班,培訓古籍編輯近600人。任繼愈等古籍專家相繼謝世,是我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的重大損失,一批古籍整理專家年事已高,因此,後續人才的培養非常重要,國家應該資助年輕人參與到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來,培養他們的專業素養,更好地為我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服務。 60年來,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為切實保護好中華民族文化瑰寶,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我們要認真總結60年來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經驗,繼承前人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把古籍整理出版事業推向新的歷史階段。下面,我就當前如何進一步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談幾點建議,供各位專家參考。 一、突出重點,充分發揮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的功能和導向作用。中央財政安排古籍整理專項經費資助古籍整理出版項目,其目的是要確保國家古籍整理出版重點項目的完成。我們要充分發揮國家古籍出版專項經費的功能和導向作用,體現國家意志,反映國家水準,重點支持那些國家急需整理的具有填補空白意義的優秀出版項目;重點支持那些具有較高版本價值和重要文化傳承價值,在整理方法上有所創新、整理成果上有所突破的古籍整理出版項目;重點資助對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的古籍整理出版項目;重點保證那些已列入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的項目。 二、做好統籌,抓好規劃,加強國家對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指導。國家對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指導主要體現在對古籍整理出版規劃的編制和組織實施上。1958年以後幾次制訂的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對於推動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全面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9年,古籍辦與總署合署辦公後,我就要求古籍辦首先抓規劃。從1998年起,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用了10多年的時間對全國古籍總量進行調查摸底,在此基礎上編制的【全國古籍總目】今年上半年全部出齊,全國現有古籍20餘萬種(包括部分海外藏的中國典籍),古籍領導小組的職責就是依靠專家的力量對這浩如煙海的中華典籍做一全面的分析,根據其價值和作用,按照古籍整理的規律,結合實際力量,分步驟做出整理出版規劃。在內容上看看哪些需要整理,哪些需要搶救性保護;在整理方式上,哪些只是一般性整理,哪些需要深入整理,採取什麼方式整理。2009年5月開始我們對【全國古籍總目】進行梳理,同時參考文化部公佈的兩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並結合出土文獻情況,採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編制【2010-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中長期規劃】(草案)。為使【規劃】更具有廣泛的代表性,2009年8月6日,古籍辦向各出版單位和古籍整理研究機構下發了【關於申報2010-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重點項目的通知】,共收到申報項目2453種。2009年10月上旬古籍辦開始組織專家召開了5次論證會,吸收了不少有價值的項目,規劃現有項目730種。這個初步【規劃】是建立在國家整體文化需要的基礎上來考慮的,強調的是國家和集體組織整理的項目,代表國家的水平。應避免零敲細打和選題重複,對於大而不當拼湊的項目更要堅決抵制。這個【規劃】目前還在論證之中,最終要交古籍領導小組討論通過。這個【規劃】還要每年適時增補。有了中長期規劃,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國家對古籍整理的指導還體現在通過自上而下,組織有關專家和出版單位實施重大古籍出版工程。要建立一個國家主導,依靠專家的古籍整理重大出版工程機制,整理出版一些具有文化戰略意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利國利民的大型項目。如中華古籍流失海外嚴重,許多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史在他邦,文歸海外,奇恥大辱』(鄭振鐸語)的狀況不能繼續延續,因此,有必要將中國流失海外的古籍善本系統地整理出版,組織『中國流失海外的古籍善本出版工程』先整理出版目錄,後刊印出版。還要舉全國之力組織編纂【中華醫藥典籍】,使中醫古籍正本清源。這些大工程對文化建設意義很大,國家不搞,個人捷足先登,質量無保證,有可能誤導讀者,我們無顏面對子孫! 三、堅持質量第一,實施古籍整理出版精品工程。古籍整理與出版是關係到中華民族文化傳承和子孫後代的大事,我們要吸取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刻古書而古書亡』的教訓,對古籍整理和出版的質量要格外重視。在出版資助方面要注重整理者的水準是否高,學風是否嚴謹,選用的版本是否權威,整理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創新,整理的成果是否代表這個時代、這個階段的最高水平?在出版方面,要注重出版社是否有較強的學術判斷力和識別力,有沒有較強的古籍整理編輯能力,編校質量是否能達到一流的水平?我們要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古籍整理出版質量管理,杜絕學術和出版浮躁之風,牢固樹立嚴謹求真和質量第一的意識。今年我們已對2009年度古籍整理資助項目進行抽樣檢查,在30個項目中發現5種不合格,目前已將意見反饋出版社,核實後,對出版質量不合格的出版社將在媒體上曝光,責令其銷毀,要求其修改,質量合格後再出版。達不到要求的,資助款全部收回。如連續出版2種不合格品的出版社,將取消其資助資格。對由於作者原因導致質量低劣的,作者將被記錄在案。今年將對所有資助的項目進行質量檢查,對出版質量好的出版社給與表彰。另一個措施,發動社會力量,由讀者進行舉報,核實後曝光,讓質量低劣的圖書無處藏身。質量是出版的生命,管理要長抓不懈! 加強古籍整理出版的質量管理,全面提升古籍整理出版水平,還需要培養一支專業素質良好的古籍整理出版隊伍。在這方面我們已有了長期計劃。除每年的短期青年編輯培訓班外,還要與高校古籍研究機構合作,有針對地培養高水平的專業人才。 四、強化管理,做好古籍資助評審工作。國家財政每年拿出2000萬,這對於我們古籍出版事業是巨大的支持,同時,我們感到責任重大。管好錢,用好錢,出版高質量的古籍整理項目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去年古籍辦回到總署後,我們制定了【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管理暫行辦法】和【古籍整理出版項目補貼評審辦法】,由於加強了管理,2009年資助項目完成率達到88%,抽樣檢查的質量合格率為83%,新聞出版總署委託的中介機構在對古籍經費的績效考核中給予了較高評價。今年在總結去年工作的基礎上,對【古籍整理出版資助評審辦法】進行了一些改進:一是強調國家對古籍整理出版的指導作用,重視項目的規劃性,與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掛鈎,不搞零敲細打,不搞扶貧和平均分配,堅決杜絕個人同時擔綱多種大而不當項目的現象。二是強調項目的公益性,對於市場效益好的不予補貼。三是強調項目的挖掘、整理和保護意義,以及文化傳承價值和積累價值。四是強調項目的質量要求,堅持扶持精品。為確保質量和完成進度,特別要求所有申報項目必須有樣稿和合同,堅決杜絕空手套白狼的現象發生。五是強調評審的科學性和規範性。評審工作將分兩個階段,一個是學術專家的學術質量把關階段,另一個是出版專家的成本把關階段,兩者相互銜接、相互制約,使評審和資金資助更加科學合理。六是嚴格的迴避制度,自己有項目或自己的直系親屬有項目的專家不得擔當評審委員,每年改選三分之一專家,充分體現公平公正原則。 五、加快古籍數碼化的步伐。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古籍保存、傳播和使用發揮了巨大效用,它使古籍的傳播速度加強,傳播群體使用效率大大提高,而古籍數碼化更是古籍整理發展的必然方向,它對於學術研究,公共文化領域的廣泛傳播,通過互聯網對外弘揚傳統文化都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我們必須因勢利導,加快古籍數碼化的步伐。目前,在『台灣中央研究院』、香港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都有大型中國古籍數據庫。國家圖書館數據庫目前搞得較好,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的中國古籍數據庫也委託給他們。目前古籍數碼化工作現狀與中國古籍的地位和作用極不相稱,我們需要站在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高度,整合資源,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建立服務公共文化領域的古籍整理數據庫,為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服務。目前,『國家知識資源數據庫』出版工程立項工作已經啟動,將來古籍數碼化也應該是其中的一部分,這個工作還要依靠古籍整理專家、依靠現有的古籍目錄把已掌握的古籍資源數碼化,建立古籍整理方面的服務體系。 (這是作者在2010年度古籍整理出版資助評審會上的講話,本報有刪節,題目為編者所加) 作者:柳斌杰 來源:光明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