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之际,由作家出版社和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联合主办的“现代文学名著电影系列”启动仪式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据悉,作家社和央视电影频道已共同出品了两部电影――《天津闲人》和《危城之恋》,均改编自天津作家林希的小说,颇受好评。
作家社多年来汇集了大量的作者资源,包括莫言、贾平凹、陈忠实、张炜、刘震云等名家。近两年来,作家社通过成立“作品研发中心”,计划将该社出版的文学作品及拥有的版权资源,向影视文学创作领域延伸。据悉,这个为影视改编提供文学基础的文学精品资源库正在建设中,将以商业运作的模式向社会开放。 文学作品是电影取用不竭的宝库。根据2005年美国《图书标准》做的一份统计分析,电影史上有20%―33%的影片改编自已经出版的文学作品。而优秀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是公认的高难度动作,仅有《红高粱》、《活着》、《孩子王》等少数成功的例子。不过,相对于《红楼梦》之类的古代经典,现当代文学或许更适合用电影来表现,它们贴近当今生活,便于与观众进行精神上的沟通。 那么,现当代作品中,何种类型和题材更适合影视改编呢?作家社“作品研发中心”总监吴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家社整合了60年来储存的文学作品,以地域文化和类型文化来划分,像海派文学、京味文学、码头文学等等,都可作为影视改编的重心。 文/记者 王茜 来源:北京青年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