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正在非洲熱播。『生活有國界,婆媳無國界』――演員海清一條微博無意道出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種深意。本期大家談為您帶來多種讓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路徑與思考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京劇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著名戲劇理論家布萊希特承認京劇啟發了他的『間離效果』理論,可見國際上對京劇藝術的認可與期待,京劇走出去是應有之義。 去年夏天,新編【赤壁】走出國門,在維也納、布達佩斯、布拉格等深受西方歌劇傳統浸潤的歐洲城市,3地8場演出票全部售罄,絕大多數購票者是土生土長的歐洲人。這說明京劇走出去前景廣闊。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京劇虛擬、誇張的表演體系和美學特徵,成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獨特風景。全球化時代的文化交流創造了一個興趣接近的跨國界受眾群體,中國傳統文化在那些同樣尊崇傳統的國家具有獨特的傳播魅力。 渴望什麼就優先輸送什麼 海外電視機構對中國紀錄片的需求水漲船高。在我國電視節目出口交易中,紀錄片是國外片商最感興趣的片種。然而,正如美國國家地理頻道中國區有關負責人感嘆,『找不到適合播出的中國紀錄片,只好選用外國人製作的中國題材紀錄片』。中國題材廣受追捧,但是中國人自己製作的紀錄片卻被拒之門外,如此尷尬的局面,說明中國紀錄片走出去任重道遠、大有可為。 穿越文化壁障、架起溝通橋梁,首要條件是題材選取能夠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找到公約數。傳播也是市場行為,國際上渴望了解中國什麼,就最應該優先輸送什麼。記錄行進中國的變遷光影,中國紀錄片就能夠走向國際舞台,向世界傳播中國的發展現狀,以及中國人正在過着的生活。 要直截了當更要潛移默化 作為一種新的文化載體,網遊正在世界各地唱響中國好聲音,成為越來越強大的文化出口產品。據【2012年中國遊戲產業調查報告】顯示,2012年共有177款中國原創網遊進入海外市場,同比增長57.5%。 網遊出海,意義不僅是推動GDP發展。它絕不只是『打打殺殺』的聲像圖案那麼簡單,也不僅是賺取美金那麼功利,而是在春風化雨中承擔着文化傳播的使命。民族文化傳播的渠道,既可以像奧運會和世博會那樣『宏大』,也可以像F1方程式大獎賽那樣『飛速』,還可以像美國時代廣場播放國家宣傳片那樣『絢爛』。同時,也可以通過網遊中充滿『中國風』的頁面、圖像和音樂,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國外遊戲玩家了解中國風貌和中國文化。 網遊不僅是新興文化產業,也是提升國家軟實力、推動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政府部門在產業扶持、人才開發和國家合作方面理應給予更多支持。對網遊企業而言,應該深入推進科技與文化的融合,把中國元素用更加豐富的技術表達出來,讓中國文化借着這個新載體傳播得更遠。 來源:人民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