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夏娃原理:男人是種脆弱的生物(2)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5-4 15:04| 發布者: 沙舟| 查看: 1752| 評論: 0|來自: 中國網文化中國

摘要: 甚至面對那些女性更容易得的疾病,男性的風險仍要大些。拿高血壓來說吧,男女患者的比例是4∶5。但因該病致死的男性卻多於女性。紐約醫院康奈爾醫學中心的約翰・H.拉密博士指出:『男人經受不起高血壓的折磨。事實 ...

甚至面對那些女性更容易得的疾病,男性的風險仍要大些。拿高血壓來說吧,男女患者的比例是4∶5。但因該病致死的男性卻多於女性。紐約醫院康奈爾醫學中心的約翰・H.拉密博士指出:『男人經受不起高血壓的折磨。事實上,在任何事情上,男人都不如女人有韌性。』

為什麼男人的抵抗力比女人差,且死得更早?這一謎團早已被解開,罪魁禍首就是Y染色體。換句話說,是由於缺失了第二條X染色體。X染色體並不僅僅是性染色體,它還帶有讓我們免受細菌感染的基因。女性的兩條X染色體相當於是雙重保護。

這兩條X染色體不僅給了女性雙重保護,還給了女性第二次機會。讓我們用色盲來說明這個問題。色盲基因是由X染色體攜帶的。男性色盲患者的比率是8%,而女性則在0.5%以下。患此病的人可以說是飽受其苦,有時甚至會讓自己處於危險之中。大多數色盲患者分不清紅色和綠色,所以交通燈上的紅燈和綠燈對他們來說顏色是一樣的。嚴重的色盲患者分不清所有顏色,只能感受顏色的深淺,他們眼中的世界是一個只有黑、白、灰的世界。

如果女性的一條X染色體上帶着色盲基因,那麼第二條X染色體上很有可能不帶色盲基因。要是第二條X染色體上沒有色盲基因,那麼第一條X染色體上的色盲基因也不會起作用。

男性脆弱的一面很少被報道出來。它是男人的禁忌話題之一,他們不願意去聽、去看、去想,他們甚至『不願意尋求醫療護理或是採取任何行動,來降低死於慢性病的風險』。瑪麗・安・劉易斯和查爾斯・劉易斯博士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如是說。

在這個國家,大約有75%的維生素丸是由女性購買的。也許你會說,沒準她們是買給自己的丈夫和兒子的。不過據一家藥品公司的總裁稱,他們的調查表明,61%的維生素丸都是女性服用,並且女性更勤於看大夫或牙醫――你總不能說她們是帶着丈夫的膽囊或牙齒去看醫生的吧。

男性對自己健康的漠不關心,並非天性使然,與基因無關。他們從小就被灌輸『男人是強者』的思想,真正的男人不應屈服於疾病與痛苦。當蹣跚學步的小男孩跌倒時,大人會告訴他:『男孩子不應該哭。』在男孩的整個童年時代,總能聽到『別跟個女孩似的』這樣的話。電視也強化了這種信息。健康用品的廣告上,女人出現的頻率要比男人高。這些廣告讓人相信女人需要這些產品,使用這些產品的女性要多於男性。這些關於男女角色的說教,同男人自身的脆弱性共同作用,讓男人不僅先天更容易患病,且後天也不知道好好照顧自己。

各方面的證據已讓男人的脆弱性浮出水面。為了長遠起見,一些人類學的科學家對男性發出了警告。內分泌學家雷米博士和瓊・艾利歐博士也給出了類似的忠告。

作為舊金山保健研究所的生理學家,艾利歐博士還曾在馬拉松比賽中獲獎,她說:『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心理上,女性都要比男性堅強。』她舉了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在發生海難後,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容易逃生。這也許是由於女性能更好地保存熱量,並且脂肪的新陳代謝能力也較好。』

雷米博士在得知美國選出第一位女性宇航員時,說道:『一直以來所有的宇航員都是男性,這讓我覺得很可笑。我們從實驗中得出,在太空的失重狀態下,女性能更好地翻轉和移動,並且毫無休克症狀。』

人類學家阿什莉・蒙塔古也認為:『從生物學的角度,總的來說,女性要比男性更勝一籌。女性比男性更善於應付那些讓人體機能衰竭的情況――飢餓、寒冷、疲勞、休克和疾病等。除了肌肉沒有男性發達以外,女性的身體素質要好於男性。與男性相比,女性更有耐力,活得更久。』

一些科學家擔心男性已陷入危機當中。【雄性為什麼存在:性別進化的探索】一書作者弗雷德・哈普古德指出:『也許雄性將步入進化的瓶頸。』當然,哈普古德是從長遠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的,並且他談論的是動物王國,不過從生物學上看,那也是我們的王國。

總而言之,男性是種脆弱的生物,從受精的那刻起就處於危險之中,並且他們比女性更早地走向生命的盡頭。所以從生物學角度來看,無論是開端還是結束,女性都占盡了優勢。

 這15種因素分別是:心臟病、癌症、腦血管疾病、意外事故、流感和肺炎、嬰兒的早期環境、糖尿病、動脈硬化、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哮喘、肝硬化、先天畸形、謀殺、腎炎和腎性病變、胃潰瘍以及自殺。

(本文摘自【他:男人使用說明書】 作者:[美國]喬伊絲•布拉澤斯 譯者:毛路 出版:譯林出版社)


來源:中國網文化中國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