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整首引用,意在向读者提供完整的情感线索。
文章一开始便以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杂诗》之二开启,揭示了一般人一般意义上乡土情结的内涵,单刀切入,直逼主旨:“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四句两“故乡”,以复见的手法强化诗人对故乡的一往情深。主人迫不及待地向老乡探询“窗前寒梅着花未“的一个细节,形象表达了家乡的“一山一水”、“一星一月”、“一饮一啜”,已经深深地沉淀在“异乡人”情感深处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展开了对乡土之思的逐层剖析。 唐代诗人刘皂《渡桑乾》的四句诗,写出了诗人客居并州十年,急切回到故乡咸阳的急切心理。这是常情常理。“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是一种非常理――即矛盾心理的表现。想回咸阳又留恋第二故乡并州,其矛盾心理已隐约可见;“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所流露的矛盾、焦虑心理更是一览无余。宋之问因事获罪,远谪岭南,其间逃归家乡。经历了千辛万苦翻山越岭,终于接近家乡了,本该万分激动,一个“怯”字,完美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情态与形态。他怯生生的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担心自己会听到不幸的或可怕的消息。同时因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更使他心情复杂,不敢见乡人。 透过诗句,我们分别看到了一个徘徊家门之外,逡巡不前,踯躅犹豫的孤独者和忏悔者形象。它让人心颤栗、酸楚,甚至无所适从。这一切都来自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乡土情结,因为乡土里流淌着诗人的血泪和汗水! 整首诗引用的还有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蒙冤被贬,并不放在心上,只要对国家有利,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此处,作者写道:“百年后重读此诗,还令人寸心如割,百脉沸涌,两眼发酸,低徊欷[不已。”情感如火山般喷发,读者和作者一样沉浸在心灵的震撼和心底的叹息中。 文采胜花,才情似水,徜徉在古典文学的潋滟水波中,我们可尽情从中萃取精华。裰合成文时,自然会体会到那份“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惬意,自然会感受到有着千年积淀的古典文学的美丽。让我们对古典文学这座文学宝库善加利用吧,让古典文学在散文作品中再放光芒! 来源:中国文学网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