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景德鎮陶瓷竟以蘿蔔價起拍 藝術水平退步成主因(1)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10-29 17:09| 發布者: 偷月| 查看: 2051| 評論: 0|來自: 遼寧日報

摘要: 日前,記者在2012景德鎮國際藝術陶瓷拍賣會上看到,在參與競拍的197件景德鎮近現代藝術陶瓷作品中,有124件作品流拍,而拍出的73件作品中最高價格為60萬元,個別拍品更是以100元的『蘿蔔價』起拍。 拍賣行情真實 ...

日前,記者在2012景德鎮國際藝術陶瓷拍賣會上看到,在參與競拍的197件景德鎮近現代藝術陶瓷作品中,有124件作品流拍,而拍出的73件作品中最高價格為60萬元,個別拍品更是以100元的『蘿蔔價』起拍。

拍賣行情真實地反映了景德鎮目前遇到的發展困境:『大師』遍地、仿冒成風、『地攤』市場。千年瓷都景德鎮如何從工藝美術之城邁向陶瓷文化之都?重塑城市文化內核、建立陶瓷藝術品評估體系已成為當務之急。

以百元『蘿蔔價』起拍

據新華社報道,在拍賣會開始前,傅抱石的弟子熊曉峰所作的釉上瓷板畫【醉翁亭】被預測將拍出全場最高價,但該作品在以280萬元起拍後無人問津,最終流拍。

『之前有不少藏家打聽【醉翁亭】的情況,說明大家對這幅作品是感興趣的,但是今天還是沒有拍出去。 』景德鎮瓷城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洪光說,藝術陶瓷收藏市場的收縮從2011年下半年就顯現了。因為造假多,目前國內古瓷收藏市場越來越不景氣。相反,近現代藝術陶瓷收藏卻相對處於上升階段。即便如此,藏家們也不會像前幾年一樣憑感覺收藏,而是開始認真評估藏品的價值上升空間。

『這次拍賣會出現了「兩頭熱」的現象,要麼是10年前甚至50年前的大師作品能拍出高價,要麼就是一些出自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以100元起拍的 「蘿蔔價」,被藏家當做「潛力股」收藏,處於中等水平的作品很難拍出高價。 』洪光說。

一味追求職稱致藝術退步

記者近日在景德鎮調查發現,現當代陶瓷藝術品的交易存在一種商業誤導,認為大師的作品就是名作,就值得投資收藏。正因為如此,近年來,景德鎮申報評選市級、省級大師的人數逐年攀升。2012年參評申報第六屆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的人數就有近160人。景德鎮多年形成的以大師稱號、職稱為定價核心要素的畸形價格評定體系,由此可見一斑。

知名陶瓷策展人王志剛指出,景德鎮藝術陶瓷界存在的大師體制,是各種社會條件綜合作用下的產物。目前,景德鎮陶瓷藝術品市場是一張兩條腿的桌子,只有買家和賣家。大師稱號、職稱似乎成為作品的價格標籤,景德鎮坊間因此有人戲言 『工藝美術大師應由各級物價局評定』。

景德鎮著名陶瓷收藏家孔發龍指出,不少大師偷換概念,以作品偷換名作、以職稱偷換名人,對廣大收藏愛好者不負責任,同時也對景德鎮藝術陶瓷市場的發展不負責任。

王志剛認為,一個成熟的藝術品市場,應該是一個多方『圓桌會議』,由藝術家、藝術品經理人、藝術評論家、策展人、藝術媒體、博物館收藏家、私人藏家等多方組成,由他們對作品的藝術價值、工藝價值、歷史價值、供求價值進行綜合評估,並給出相應的價格,而非菜市場式的論斤論兩地討價還價。

在景德鎮,銷售藝術陶瓷的店鋪大多為顧客準備了相應的 【名人名作證書】。然而,這些『名人名作』到底有多少藝術價值、工藝價值,沒有人說得清楚。因為一些判斷藝術品價值的基本數據,比如每個大師創作了多少件作品?以什麼價格出售作品?這些都不公開透明。

畸形的藝術陶瓷市場,給景德鎮帶來的不僅僅是文化藝術的退步,更令人擔憂的是,將導致景德鎮核心競爭力――傳統手工技藝的衰退。行業人力資源向裝飾繪畫這一工藝環節積聚,而原料、配釉、成型、設色、分水、燒成等重要工藝環節後繼乏人。


來源: 遼寧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