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51|回覆: 0

[儒學動態] 【孔子家語】卷28觀鄉射詩解1修身而射唯賢正鵠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8-27 20:5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觀於鄉射,孔子喟嘆:射以禮樂,何以射也?
何以聽也?修身而發,不失正鵠,其唯賢乎?
若夫不肖,之人安能,將以求飲?詩經有云:
發彼有的,以祈爾爵.祈者求也,求中辭爵.
酒以養老,所以養病.求中辭爵,辭其養也.
故士使之,射而弗能,則辭以病,懸弧之義.
於是退與,門人習射,於矍相圃,觀者如堵.
射至子路,使執弓矢,出列延謂,射之者曰:
奔軍之將,亡國大夫,為人後者,皆不得入,
其餘皆入.蓋去者半.又使序點,公罔之裘,
揚觶語曰:幼壯孝悌,耆老好禮,不從流俗,
修身俟死,其在此位.蓋去者半.序點又曰:
好學不倦,好禮不變,耄期稱道,而不亂者,
在此位也.僅有存焉.射既闋後,子路問曰:
由與二三,子為司馬,何之如也?孔子答曰:
能用命矣.至射至正,己正射正,神清氣正.
孔子觀於鄉射[1],喟然嘆曰:"射之以禮樂也,何以射?何以聽?修身而發,而不失正鵠者,其唯賢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則將安能以求飲?【詩】[2]云:'發彼有的,以祈爾爵。」[3]祈,求也。求所中以辭爵。酒者,所以養老、所以養病也。求中以辭爵,辭其養也。是故士使之射而弗能,則辭以病,懸弧之義[4]。"
於是退而與門人習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焉。射至於司馬[5],使子路執弓矢,出列延,謂射之者曰:"奔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6]者,不得入,其餘皆入。"蓋去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曰:"幼壯孝悌,耆老好禮,不從流俗,修身以俟死者,在此位。"蓋去者半。序點又揚觶而語曰:"好學不倦,好禮不變,耄期[7]稱道而不亂者,在此位。"也蓋僅有存焉。
射既闋,子路進曰:"由與二三子者之為司馬,何如?"孔子曰:"能用命矣。"
注釋[1]鄉射:指州長於春秋兩季以禮會民,習射於州之學校。
[2]【詩】:指【詩經·小雅·賓之初筵】。
[3]以祈爾爵:祈求你免被罰酒。舊註:"祈,求也,言發中的以求飲爾爵也。勝者飲不勝者。"
[4]懸弧之義:古代風俗,家中生了男孩,便在門左首懸掛一張木弓以示慶賀。此處暗示射箭是男子從事的事。舊註:"弧,弓也。男子生則懸弧於其門,明必有射事也。而今不能射,唯病可以為辭也。"
[5]司馬:官名。掌管軍政和軍賦。子路此時官為司馬,此即指子路。舊註:"子路為司馬,故射至,使子路出延射。"
[6]人後:指過繼給別人作後嗣。舊註:"人已有後而又為人後,故曰與為人後也。"
[7]耄(mào)期:舊註:"八十、九十曰耄,言雖老而能稱,解道而不亂。"
譯文孔子觀看鄉射禮,長嘆一聲說:"射箭時配上禮儀和音樂,射箭的人怎能一邊射,一邊聽?努力修養身心而發出的箭,並能射中目標,只有賢德的人才能做到。如果是不肖之人,他怎能射中而罰別人喝酒呢?【詩經】說:'發射你的箭射中目標,祈求你免受罰酒。」祈,就是求。祈求射中而免受罰酒。酒,是用來養老和養病的。祈求射中而辭謝罰酒就是推辭別人的奉養。所以如果讓士人射箭,假如他不會,就應當以有病來辭謝,因為男子生來就應該會射箭。"
於是回來後和弟子們在矍相的園圃中學習射箭,觀看的人們好像一堵圍牆。當射禮行至子路時,孔子讓子路手執弓箭出來邀請比射的人,說:"敗軍之將、喪失國土的大夫、求做別人後嗣的人,一律不准入場,其餘的人進來。"聽到這話,人走了一半。孔子又讓公罔之裘、序點舉起酒杯說:"幼年壯年時能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到老年還愛好禮儀,不隨流俗,修身以待終年的人,請留在這個地方。"結果又走掉一半。序點又舉杯說:"好學不倦,好禮不變,到老還言行不亂的人,請留在這裡。"結果只有幾個人留下沒走。
射箭結束後,子路走上前對孔子說:"我和序點他們這些人做司馬,如何?"孔子回答說:"可以勝任了。"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見字如面 發表於 2025-4-25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鄉射義疏:論禮射之修身旨要與賢德甄別】

【孔子家語·觀鄉射】章,實為闡發周代射禮微義之要篇。今就經文章句,分疏其義理如次:

一、射禮之本在修身正己
夫子觀鄉射而嘆"射之以禮樂",此語直指禮射真諦。鄭玄注【儀禮】云:"射者,仁之道也。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正與本章"修身而發,不失正鵠"相發明。所謂正鵠者,非獨箭靶之謂,實為君子內修之象徵。【禮記·射義】言"射之為言者繹也,繹己之志也",可為此節註腳。賢者能藉射事反求諸己,故發矢必中;不肖者心志渙散,唯求勝以避罰爵,此即【詩經】"發彼有的,以祈爾爵"之深誡。

二、辭爵之義涵攝禮制精微
經文特申"求中以辭爵"之旨,蓋因周制射禮中,不勝者飲罰酒本為養老養病之禮。賢者力爭中的非為免罰,實乃"辭其養"以明謙德。此與【儀禮·鄉射】"勝者之弟子洗觶升酌,南面坐奠於豐上"之儀互為表里。所謂"懸弧之義",非僅男子尚武之謂,更寓【易傳】"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的德政思想。士子以疾辭射,恰是知恥守禮的表現。

三、矍相選士彰顯道德準繩
孔子與門人習射於矍相之圃,實為演示選賢之道。子路"三斥"之法(斥敗軍之將、亡國大夫、為人後者),與【周禮·大司馬】"以九伐之法正邦國"的懲戒精神相通。公罔之裘與序點"三揚觶"之儀,則對應【王制】"司徒論選士之秀者升之學"的進階標準:
1. 初選重基本德行(孝悌好禮)
2. 次選尚恆德(不倦不變)
3. 終選貴達道(耄期不亂)

此三層篩選,與【論語】"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修養次第若合符節。觀者"去者半"而至"僅有存焉",正見孔子"射不主皮"(【論語·八佾】)而重在德行的甄別原則。

四、射禮的政教深意
子路問"為司馬何如",孔子答"能用命矣",當與【左傳】"射以觀德"互參。昔者周公制禮,以射選諸侯於澤宮,今孔子借鄉射申明:射禮實為治國之縮影。【射義】云"故射者各射己之鵠,故天子之大射謂之射侯",本章末句"正己正射正"六字,實概括了儒家"修己以安百姓"的政治哲學。

要之,此章通過鄉射儀節的層層剖析,揭示了禮樂教化中"器以載道"的深刻意蘊。今日研讀,猶可見聖人以藝觀德、以禮正俗的良苦用心。學者當由此領會:六藝之教,終歸指向"克己復禮"的成德之路。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