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51|回復: 0

[儒学动态] 【孔子家语】卷28观乡射诗解1修身而射唯贤正鹄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8-27 20:5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题文诗:
观于乡射,孔子喟叹:射以礼乐,何以射也?
何以听也?修身而发,不失正鹄,其唯贤乎?
若夫不肖,之人安能,将以求饮?诗经有云:
发彼有的,以祈尔爵.祈者求也,求中辞爵.
酒以养老,所以养病.求中辞爵,辞其养也.
故士使之,射而弗能,则辞以病,悬弧之义.
于是退与,门人习射,于矍相圃,观者如堵.
射至子路,使执弓矢,出列延谓,射之者曰:
奔军之将,亡国大夫,为人后者,皆不得入,
其余皆入.盖去者半.又使序点,公罔之裘,
扬觯语曰:幼壮孝悌,耆老好礼,不从流俗,
修身俟死,其在此位.盖去者半.序点又曰:
好学不倦,好礼不变,耄期称道,而不乱者,
在此位也.仅有存焉.射既阕后,子路问曰:
由与二三,子为司马,何之如也?孔子答曰:
能用命矣.至射至正,己正射正,神清气正.
孔子观于乡射[1],喟然叹曰:"射之以礼乐也,何以射?何以听?修身而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将安能以求饮?【诗】[2]云:'发彼有的,以祈尔爵。」[3]祈,求也。求所中以辞爵。酒者,所以养老、所以养病也。求中以辞爵,辞其养也。是故士使之射而弗能,则辞以病,悬弧之义[4]。"
于是退而与门人习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焉。射至于司马[5],使子路执弓矢,出列延,谓射之者曰:"奔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6]者,不得入,其余皆入。"盖去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曰:"幼壮孝悌,耆老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在此位。"盖去者半。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耄期[7]称道而不乱者,在此位。"也盖仅有存焉。
射既阕,子路进曰:"由与二三子者之为司马,何如?"孔子曰:"能用命矣。"
注释[1]乡射:指州长于春秋两季以礼会民,习射于州之学校。
[2]【诗】:指【诗经·小雅·宾之初筵】。
[3]以祈尔爵:祈求你免被罚酒。旧注:"祈,求也,言发中的以求饮尔爵也。胜者饮不胜者。"
[4]悬弧之义:古代风俗,家中生了男孩,便在门左首悬挂一张木弓以示庆贺。此处暗示射箭是男子从事的事。旧注:"弧,弓也。男子生则悬弧于其门,明必有射事也。而今不能射,唯病可以为辞也。"
[5]司马:官名。掌管军政和军赋。子路此时官为司马,此即指子路。旧注:"子路为司马,故射至,使子路出延射。"
[6]人后:指过继给别人作后嗣。旧注:"人已有后而又为人后,故曰与为人后也。"
[7]耄(mào)期:旧注:"八十、九十曰耄,言虽老而能称,解道而不乱。"
译文孔子观看乡射礼,长叹一声说:"射箭时配上礼仪和音乐,射箭的人怎能一边射,一边听?努力修养身心而发出的箭,并能射中目标,只有贤德的人才能做到。如果是不肖之人,他怎能射中而罚别人喝酒呢?【诗经】说:'发射你的箭射中目标,祈求你免受罚酒。」祈,就是求。祈求射中而免受罚酒。酒,是用来养老和养病的。祈求射中而辞谢罚酒就是推辞别人的奉养。所以如果让士人射箭,假如他不会,就应当以有病来辞谢,因为男子生来就应该会射箭。"
于是回来后和弟子们在矍相的园圃中学习射箭,观看的人们好像一堵围墙。当射礼行至子路时,孔子让子路手执弓箭出来邀请比射的人,说:"败军之将、丧失国土的大夫、求做别人后嗣的人,一律不准入场,其余的人进来。"听到这话,人走了一半。孔子又让公罔之裘、序点举起酒杯说:"幼年壮年时能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到老年还爱好礼仪,不随流俗,修身以待终年的人,请留在这个地方。"结果又走掉一半。序点又举杯说:"好学不倦,好礼不变,到老还言行不乱的人,请留在这里。"结果只有几个人留下没走。
射箭结束后,子路走上前对孔子说:"我和序点他们这些人做司马,如何?"孔子回答说:"可以胜任了。"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见字如面 發表於 2025-4-25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观乡射义疏:论礼射之修身旨要与贤德甄别》

《孔子家语·观乡射》章,实为阐发周代射礼微义之要篇。今就经文章句,分疏其义理如次:

一、射礼之本在修身正己
夫子观乡射而叹"射之以礼乐",此语直指礼射真谛。郑玄注《仪礼》云:"射者,仁之道也。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正与本章"修身而发,不失正鹄"相发明。所谓正鹄者,非独箭靶之谓,实为君子内修之象征。《礼记·射义》言"射之为言者绎也,绎己之志也",可为此节注脚。贤者能藉射事反求诸己,故发矢必中;不肖者心志涣散,唯求胜以避罚爵,此即《诗经》"发彼有的,以祈尔爵"之深诫。

二、辞爵之义涵摄礼制精微
经文特申"求中以辞爵"之旨,盖因周制射礼中,不胜者饮罚酒本为养老养病之礼。贤者力争中的非为免罚,实乃"辞其养"以明谦德。此与《仪礼·乡射》"胜者之弟子洗觯升酌,南面坐奠于丰上"之仪互为表里。所谓"悬弧之义",非仅男子尚武之谓,更寓《易传》"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的德政思想。士子以疾辞射,恰是知耻守礼的表现。

三、矍相选士彰显道德准绳
孔子与门人习射于矍相之圃,实为演示选贤之道。子路"三斥"之法(斥败军之将、亡国大夫、为人后者),与《周礼·大司马》"以九伐之法正邦国"的惩戒精神相通。公罔之裘与序点"三扬觯"之仪,则对应《王制》"司徒论选士之秀者升之学"的进阶标准:
1. 初选重基本德行(孝悌好礼)
2. 次选尚恒德(不倦不变)
3. 终选贵达道(耄期不乱)

此三层筛选,与《论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修养次第若合符节。观者"去者半"而至"仅有存焉",正见孔子"射不主皮"(《论语·八佾》)而重在德行的甄别原则。

四、射礼的政教深意
子路问"为司马何如",孔子答"能用命矣",当与《左传》"射以观德"互参。昔者周公制礼,以射选诸侯于泽宫,今孔子借乡射申明:射礼实为治国之缩影。《射义》云"故射者各射己之鹄,故天子之大射谓之射侯",本章末句"正己正射正"六字,实概括了儒家"修己以安百姓"的政治哲学。

要之,此章通过乡射仪节的层层剖析,揭示了礼乐教化中"器以载道"的深刻意蕴。今日研读,犹可见圣人以艺观德、以礼正俗的良苦用心。学者当由此领会:六艺之教,终归指向"克己复礼"的成德之路。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