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981|回复: 2

[中医理论] 关于正确理解阴阳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是飞 发表于 2016-12-2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正确、全面地理解阐释阴阳有助于对中医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本文就如何正确理解阴阳的几个问题略谈己见,希望有助于中医同仁全面理解阴阳或引发讨论。

《阴阳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欲该医易,理只阴阳”(张介宾·《类经附翼·医易义》)。由于阴阳是“道”,阴阳是“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阴阳是抽象的。而“水为阴,火为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水寒凉,火炎热,故水为阴,火为阳。水如何寒凉?火如何炎热?人体可以由“体验”而得知。水凉到什么程度?火热到什么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并能精确到摄氏多少度。 “水为阴,火为阳”之阴阳是具体的。再如,“东南方,阳也”,“西北方,阴也”(《素问·五常政大论》)。东南方,常年温暖的日子较多,西北方,常年寒冷的日子较多,故东南方为阳,西北方为阴。温暖与寒冷,人体可以由“体验”而得知。“东南方,阳也”“西北方,阴也”之阴阳是具体的。由此可见,阴阳又是具体的。

    因此说,阴阳既是抽象的概念,又可以是具体事物属性。

《阴阳是对立关系,还是矛盾关系》

    对立与矛盾,这是两个哲学概念,最早是由[德]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提出的。他说:“对立是本质的差异,在对立中,互相区别的不是任一它物,而是与自己正相反对的它物;矛盾则是对立的同一,达到同一关系的对立”(庞朴著,《浅说一分为三·矛盾三疑》,新华出版社,第314~315页)。即达到同一关系的对立,才是矛盾;没达到同一关系的对立,仅仅是对立,不是矛盾。

    如何理解阴阳的对立与矛盾呢?笔者认为,没有达到同一关系的阴阳,仅仅是阴阳对立,不是阴阳矛盾;达到同一关系的阴阳,才是阴阳矛盾。例如,“水为阴,火为阳”之阴阳。当水火没共处一起,没达到同一关系的时候,水火是正相反对的两种物质。此时的水火仅仅是对立关系;水为阴之阴与火为阳之阳自然也仅仅是对立关系。当水灭火时,则水火共处一起,达到了同一关系,此时的水火是矛盾关系。大学统编教材认为,“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立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中医基础理论》)。没有水,火就不能单独存在?没有水为阴之阴,火为阳之阳就不能单独存在?事实上,当水火是对立关系时,没有水,火仍然可以单独存在。没有水为阴之阴,火为阳之阳自然也可以单独存在。因为此时的水火没有“互根”关系。不难发现,“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的观点,有失片面。把阴阳对立与阴阳矛盾混为一谈是这个片面观点产生的根本原因,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阴阳本意的三个特点》

    所谓“阴阳本意”,指的是阴阳两个语词在具体句子中的具体语境即语言环境制约下,作者所表达的本来意义。

    笔者认为,阴阳本意有三个特点:第一,由于阴阳本意受阴阳语境的制约,所以,阴阳语境决定阴阳本意。例如,“水为阴,火为阳”。由于水寒凉,火炎热,故水为阴,火为阳。寒凉、炎热是水火两种物质的物理学属性,所以,《内经》本意表达的是水火阴阳的物理学意义。再如,“日为阳,月为阴”(《素问·阴阳离合论》)。日发热,月不发热,故日为阳,月为阴。发热与不发热是日月两个星体的天文学属性,所以,《内经》本意表达的是日月阴阳的天文学意义。这就是语境决定了阴阳的本意。第二,阴阳语境变则阴阳本意也随之而变。例如,阴阳语境由“水为,火为”变作“日为,月为”,阴阳本意就由水火阴阳的物理学本意变作了日月阴阳的天文学本意。教材正是利用阴阳语境变则阴阳本意变的这个特点,改变了《内经》阴阳语境,片面解释了《内经》阴阳本意。如,教材说:“阴阳学说认为,无论世界上有形的物体或无形的太虚,无论宇宙中的天体或大地上的万物品类,都有普遍的联系,处在无休止的运动之中。而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阴阳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诸如天与地,日与月,水与火,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上与下,生与死等等,无不是相互关联而又相互矛盾的事物和现象,此中皆可分阴阳”(《中医基础理论》)。正是由于把《内经》“日为阳,月为阴”“水为阴,火为阳”改作了“日与月,水与火”,所以才把“日为阳,月为阴”“水为阴,火为阳”的天文学、物理学本意,曲解成日为阳与月为阴,使水为阴与火为阳之阴阳成为同一体中的“对立统一”即矛盾。由此可见,教材用改变《内经》阴阳语境的方法,使之成为哲学意义的阴阳。第三,阴阳的“小语境”本意受阴阳“大语境”的制约。例如,“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四时阴阳,即“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四时阴阳,是万物生存的根本,也是人体生存的根本。由此可见,《内经》明确肯定了四时阴阳才是人体生存的根本。尽管人体阴阳本身也很重要,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阴阳,指的就是人体阴阳。然而,人体阴阳与四时阴阳比较,则四时阴阳是人体生存的根本,人体阴阳须顺从于四时阴阳。所以,圣人在春夏要培养人体适应春夏气象环境之阳的生理机能,在秋冬要培养人体适应秋冬气象环境之阴的生理机能。只要我们能考虑到“大语境”制约“小语境”这层关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阴阳两个语词的理解,就不会出现歧义。

《阴阳的本义》

    阴阳本义与本意的区别。第一,传统语言学即形、音、义、训诂之“语文学”(参见王力著《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的阴阳本义与现代语言学的阴阳本意有别。前者指的是阴阳二词最原始的意义,后者指的则是阴阳二词在句子语境制约下的作者本意。本义与本意不可混为一谈。《说文解字》的解释,不是阴阳的本义。大学教材认为《说文解字》的解释是阴阳的本义。其实,《新编甲骨文字典》(刘兴隆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第932页)与《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第1044页)的解释,才是阴阳的本义:阴释阴晴之阴。甲骨卜辞:“戊寅阴不”?阳释日在柯上,象日初升之形。

《阴阳的称谓》

    第一,从传统语言学角度理解阴阳,阴阳是两个字。第二,从哲学一个学科角度,并且是只从哲学之矛盾即对立统一一个概念角度理解阴阳,阴阳是“概念”。第三,从现代语言学科角度理解阴阳,阴阳是两个语词。根据阴阳在句子中的不同语境,医家应从医学、天文、地理、气象、物理学、哲学等多个不同学科角度理解阴阳两个语词的本意。

唯东所望 发表于 2025-5-31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阴阳学说中抽象与具体的辩证关系及对立矛盾之辨》

阴阳学说作为中医理论之根基,其内涵深邃广博。今就阴阳之抽象性与具体性、对立与矛盾关系二题,试作学理辨析。

一、阴阳之抽象与具体:道器相即的辩证统一
《素问》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此谓阴阳乃统摄万物的根本规律,其抽象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阴阳非指特定实体,而是事物属性的归类法则;其二,阴阳关系具有普适性,如张介宾所言"理只阴阳";其三,阴阳动态平衡构成宇宙运行的总纲。

然《内经》同时载"水为阴,火为阳",此处阴阳具象化为可感知的物质属性:水之寒凉可触,火之温热可测,乃至东南西北方位阴阳,皆可通过气候体验实证。此具体性表现为:阴阳属性依附于具体物质载体;阴阳程度可量化(如温度计测量);阴阳表征具有时空相对性(如地域阴阳差异)。

故阴阳实乃"抽象规律"与"具体属性"之统一。犹如《周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阴阳既为形而上的哲学范畴,又通过形而下的物质现象显现。王冰注《素问》所谓"阴阳虽不可见,推之可万",正是此理。

二、阴阳对立与矛盾:从黑格尔哲学视角的再审视
黑格尔哲学将"对立"与"矛盾"作出严格区分:对立指本质差异物的并存(如水火不相容),矛盾则需达成同一性关系(如水火相激)。此说为理解阴阳关系提供新维度。

在阴阳学说中:
1. 初级对立阶段:如昼夜、寒暑等自然现象,阴阳双方仅呈现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尚未形成相互作用。此即《类经》所言"阴阳对峙而未交"的状态。
2. 高级矛盾阶段:当阴阳在特定系统中形成动态平衡时,则升华为矛盾关系。如人体"阴平阳秘"状态,阴阳既相互制约(对立),又互根互用(同一),恰如朱熹所言"阴阳虽是两个字,然却是一气之消息"。

需特别指出,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互根"超越简单对立,体现矛盾同一性:《景岳全书》强调"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正说明阴阳矛盾关系的特殊性——对立双方不仅共存,更以对方为存在前提。此与黑格尔"正反合"辩证法暗合,却早于西方哲学数千年。

结语
阴阳学说的精妙,正在于其兼具哲学高度与临床实用性。抽象与具体的统一,使其既能指导理论构建,又可落实到辨证论治;对立与矛盾的辩证,则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今人研习阴阳,当避免机械二分,而应把握其"执两用中"的辩证思维,如此方能真正领悟《内经》"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的深意。

(全文798字)
cl15816 发表于 2025-6-3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阴阳学说中抽象与具体的辩证关系及对立矛盾之辨》

阴阳学说作为中医理论之根基,其内涵深邃广博。今就阴阳之抽象性与具体性、对立与矛盾关系二题,参酌经旨,申论如下:

一、阴阳之抽象与具体:道器相即的辩证统一
《素问》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立论,张介宾更言"理只阴阳",此乃阴阳作为哲学范畴的抽象性表达。阴阳在此层面实为统摄万物的根本法则,其抽象性体现在三方面:
1. 超越具象的普遍性:如《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不囿于特定事物
2. 关系属性的概括性:凡寒热、动静、升降等对立统一关系皆可归入
3. 思维模型的工具性:成为分析事物变化的认知框架

然《内经》同时强调"水为阴,火为阳"的具体指代,此处阴阳呈现为可感知的物质属性:
水之寒凉可触(体感温度低于体温)
火之炎热可测(如燃烧时达数百摄氏度)
方位阴阳更可通过气候数据实证(东南年均温显著高于西北)

此二者非矛盾,实为"道器合一"的体现。王夫之《周易外传》云"道寓于器",阴阳之理必通过具体现象显现,而具体现象必承载阴阳法则。犹如数学中"数"的概念既抽象(自然数原理)又具体(三个苹果),阴阳学说正是抽象思维与具象认知的完美结合。

二、阴阳对立与矛盾:动态转化的层次差异
黑格尔哲学中的对立(Opposition)与矛盾(Contradiction)之分野,恰可借以厘清阴阳关系的不同状态:

(一)初级对立阶段
如未混合之水火:
水润下、火炎上各守其性
二者仅存"本质差异"(如《类经》"水火不相射")
此时阴阳呈静态对立,如经脉之手足三阴三阳的配属关系

(二)高级矛盾阶段
当阴阳进入"互根""交感"状态:
1. 动态平衡:如心肾相交,水升火降形成既济卦象
2. 相互转化:如《内经》"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的物极必反规律
3. 同一性显现:如营卫二气虽分阴阳,却共构人体防御系统

需特别指出:教材所谓"阴阳互根"实已超越简单对立,进入矛盾范畴。《医贯砭》云"阴阳互藏其宅",正是矛盾同一性的典型表现。此阶段阴阳双方在斗争中维持统一,在统一中包含斗争,恰如气血关系——气为阳,血为阴,然"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在循环中达成动态平衡。

结语
阴阳学说的精妙,正在于其兼具哲学高度与临床实用性。抽象与具体如车之两轮,对立与矛盾似病之标本,学者当"知常达变"(《素问·举痛论》),既不可执抽象而废具体,亦不可囿对立而昧矛盾。明乎此,则《内经》"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的奥义,庶几可得其要旨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