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历史故事(青禾田讲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发布:青禾田讲古
2022-10-9 08:18
荆轲入秦之后,太子丹呢?
太子丹一直在燕国焦急万分的等待着荆轲的消息。
没想到,千盼万盼,盼来的不是刺秦成功,而是荆轲失败身死,秦国大军大举来攻的不幸消息。
说起来,太子丹也属于志大才疏之辈。因为都到这个时间了,太子丹一直在消极的等待消息,根本就没有整军备战。
他就不想想,即使荆轲刺杀秦王成功,秦国大军也必将前来攻打燕国啊。秦国上下怎么可能忍得下这口气?
即使再退一步,因为秦王身死,秦国内部发生矛盾,但是不管下一任秦王是由谁来即位,他上台的第一件事,必然还是发兵给嬴政报仇,不然,他这个国王根本无法坐稳。
所以,在确定荆轲准备刺秦的时候,太子丹就应该整顿燕国兵马,随时准备迎接秦国的大军。
当然,如果刺秦成功,那么,燕国的压力会小一些,如果能取得一、两场胜利,估计秦军就可能退去。但是,如果失败,那秦国和燕国,至少是和他太子丹,就是不死不休了。
而且,纵使荆轲真的刺秦成功,秦国也不见得会乱起来。
因为此时的秦王嬴政,已经是33岁了从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27年,那个时候的人结婚又很早,所以虽然不确定嬴政的长子扶苏的具体出生年份,但是这个时间的扶苏,一定至少有十几岁了,也就是比当年刚即位时的嬴政的年纪要大了。所以即使嬴政身死,那么扶苏顺利即位的概率很高。如果这样的话,秦国也就只是换一个君主而已,根本就乱不起来。
当然,如果荆轲真的成功了,稍稍延缓一下秦国统一六国的脚步,还是没问题的。这样,各诸侯国也算是多了一些机会。当然,能不能抓住,就看各诸侯国的把握能力了。
所以太子丹正确的反应,应该是一方面准备荆轲刺秦之事,一方面整顿兵马,同时联络其他几个诸侯国,看有没有希望结成同盟,共同对付秦国。
可惜的是,太子丹除了心急火燎的催促荆轲入秦,在荆轲走后焦急得等待之外,什么也没准备。
那么,荆轲刺秦为什么会失败呢?荆轲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呢?
应该说,荆轲还是有可能成功的。
其失败的原因,分析起来,主要有下面几个因素:
首先,运气的问题。本来刺杀敌方首领这件事,成功与否,运气的因素就很大。也许策划的很好,但是如果秦王就是不让荆轲上前,就是让自己的内侍将东西呈递上去,那么荆轲毫无办法。反过来,荆轲在刺杀的时候,如果运气够好的话,那么秦王反应再稍慢一点,或者当时秦王衣服再厚实一点,一下没有挣断衣袖,或者荆轲一下抓住的不是衣袖,而是秦王的手腕,或者秦王在躲避荆轲时腿软一下,或者被拌一下,都有可能让这次刺杀的结局改写。
其次,太子丹不应该给荆轲的刺杀行动加上限制。本来刺杀这种事,成功与失败的区别,就是在转瞬之间。可是太子丹在设计这场刺杀的时候,就加上了限制条件,先挟持,不行再刺杀。要知道,等感觉挟持不行的时候,刺杀也做不到了啊。虽然有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例子在前,但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个限制条件,直接就让本来就难于上青天的刺杀行动,难度又翻了几番。而且,即使真的挟持成功了,也没什么用。因为秦国素以说话不算著称,就算当时秦王答应了又怎么样?过后反悔就成了。你总不能挟持成功了,然后再杀掉秦王吧?那挟持还有什么用?
第三,队友不得力。如果当时秦舞阳能和荆轲一起靠近秦王,那么两个人四只手,抓住秦王,挟持或者杀掉的概率要大很多倍,秦王很难逃脱两个人的捉拿,那样不管挟持还是杀掉,甚至可以随意选择。所以荆轲才强调要等一个合适的助手。这位助手应该是能弥补荆轲本身不足,且能得到荆轲信任的人。可惜偏偏太子丹急不可待,荆轲只得带着不合格的助手前来,最后功亏一篑。
最后,最关键的一点,荆轲本身的武艺不够。即使前面的一切都无法改变,那么如果荆轲本身的武艺再高一些,动作再灵敏一些,还是有可能抓住或者杀死秦王的。其实,荆轲应该也明白自己的不足,所以才邀请自己信任的朋友来帮助自己,这个人应该是个武艺高强之人。如果是这个人和荆轲配合的话,那么顺利的抓住秦王,逼迫秦王做出承诺后,不管秦王的承诺能否实现,荆轲两人甚至还有一线希望,能活着回来。
当然,最终荆轲刺秦,还是失败了,只留下易水河上空飘荡着的慷慨悲凉的歌声,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千载遗憾。
唐代诗人骆宾王写诗赞荆轲曰: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