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历史故事(青禾田讲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发布:青禾田讲古
2022-9-22 20:47
虽然郑国是韩国间谍这件事被暴露,但是无奈的是,秦王嬴政还不得不继续使用郑国修建郑国渠。不过这件事在秦国王公贵族内部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再加上,嫪毐的事情牵连到吕不韦,吕不韦被免去秦国丞相的职位,更是让此事火上浇油。于是秦国守旧贵族展开大规模的抗议与反弹。
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一直比较重视人才的发掘和使用,对于秦国之外其他六国的人才,基本上没有任何偏见,量才录用。尤其是秦孝公用商鞅实行变法之后,更是实行按功劳封赏的原则。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各国人才纷纷来秦,秦国不断发展壮大。
但是对应的,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朝廷的官职,尤其是重要官职,就那么多,六国的人才占据的多了,留给秦国本土贵族的职位自然就少了。不管对国家有多大好处,但是对秦国的贵族来说,绝对是坏处多多。所以这些人就一直在寻找机会,希望改变这种状况。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借助郑国和吕不韦事件,秦国众贵族气势汹汹,不断在秦王面前进言,要赶走在秦国的各国人才,尤其是占据重要位置的客卿。『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意思就是说,这些从其他国家来的人,大多都是为了他们自己本来的国家,来秦国就是做间谍来的,请大王将他们全部赶走。
秦王嬴政自己本来也很恼火,现在又听到一叠声逐客的建议,到底是年轻气盛,头脑一热,也就答应下来。于是,在公元前237年,也就是秦王嬴政十年,秦王下达【逐客令】,将所有居留在秦国的,非秦国的人才,全部驱逐出境。
命令一下,一片慌乱。许多人不得不收拾行装,离开秦国,包括很多已经做到秦国很高职位的重臣。
其中,有个叫李斯的秦国客卿,感觉既窝火,又愤怒。
李斯,楚国人,生卒年约为公元前284年到公元前208年,荀子的弟子。
李斯到秦国的时候,正是秦庄襄王刚刚去世,秦王嬴政即位,吕不韦大权独揽的时候。于是李斯就投入了吕不韦门下,做了吕不韦的门客。因为李斯确实有真才实学,很快就在吕不韦的门客中崭露头角,并得以和秦王嬴政有了接触。
秦王嬴政也颇为赏识李斯,后来被秦王提拔为客卿之职。要知道这个客卿可是距离秦国高官只有一步之遥了。在这个位置上,只要遇到机会或者立上一些功劳,就能正式成为秦国朝堂上的高官,甚至丞相。吕不韦的前任范雎、蔡泽等,就都是从客卿的职位上提升上来的。可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一道逐客令,一切化为泡影,李斯怎能不窝火、愤怒?
不过李斯也明白,光窝火、愤怒没用,必须想办法。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解决这件事,还得从秦王嬴政身上下手,于是,李斯给秦王写了一封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谏逐客书】。
李斯首先用实际发生的事件证明,外来人才,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像秦穆公时代的百里奚、蹇叔、由余,秦孝公时期的商鞅,秦惠王时期的张仪,秦昭襄王时期的范雎……这些人都不是秦国人,但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才使得秦国变得强大,称霸于诸侯,使秦国开创了帝王之业。在这里,李斯掷地有声的问秦王:『客何负于秦哉?』
接下来,李斯批评秦王嬴政这种逐客的做法违背了先王的用人之道,是重物轻人。因为你秦王喜欢六国的珍宝、美女,但是对待六国的贤才呢,『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你不是重物轻人是什么?你这样做是不应该的,作为一个君王,必须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最后,李斯告诉秦王,你驱逐六国贤才,那么这些人必将去往六国,那样六国就将变得强大,你这样的做法使削弱自己的力量,帮助六国呀。长此以往,秦国危矣,『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嬴政看到李斯的【谏逐客书】,惊出一身冷汗,急忙下令停止逐客行为,并立即派人追回被驱赶的宾客。李斯当然也被请回咸阳。
本来就颇为欣赏李斯的秦王嬴政,对李斯越发信任,将李斯提拔为秦国廷尉。廷尉,是秦国九卿之一,为掌管司法、刑狱的最高官吏。李斯正式进入秦国高级官员的行列,并逐渐成为秦王嬴政最心腹的人员之一。
通过这个事件,同时表明秦王嬴政确实是个雄才伟略的君主,至少知错就改,胸襟开阔。要知道,那可是一国之主,而且是刚刚正式下达不久的命令,意识到不对,马上停止,立刻着手改正,这种胸襟、气度,就不是一般的君主能做到的。
此时的秦国大权,已经牢牢掌握在秦王嬴政的手中。接下来,在李斯的辅助之下,秦国,以势不可挡之姿,大步走在统一六国的道路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