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战,联军胜利后,赵国总算是得到了一点喘息的机会。然而,各诸侯国之间可不是一直这么融洽,各国之间也不断的发生着规模或大或小的战争,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他之类的戏目,不断上演。
赵孝成王彻底认识到廉颇的重要性,开始越来越倚重廉颇。
燕国和赵国也是矛盾重重,时敌时友。公元前251年,燕国国君燕王喜先是派相国栗腹lì fù出使赵国,与赵国结盟,并带去五百金的重礼。不成想,栗腹回到燕国后,不顾刚刚结成的盟约,反而劝燕王出兵攻打赵国。其理由是,赵国现在正是空虚之时,青壮年大多惨死于长平之战,其遗孤还没长大。
燕王喜很兴奋,不顾国内一些大臣的反对,悍然派兵攻打赵国。由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当时各国之间的盟约是多么脆弱,其价值甚至比不上那份盟约书本身可见战国时期,礼义的沦丧是快速而普遍的。
为了确保成功,燕王喜派遣两路大军,出动两千辆兵车,命令栗腹率领一军攻鄗城,另一重臣卿秦率领一军攻代城。
赵孝成王大怒,派遣廉颇率军迎击栗腹,派将军乐乘率军迎击卿秦。此一战,赵军人少,燕军人多势众,所以燕军颇为轻视赵军。廉颇就利用燕军的这种轻敌的情绪,再加上燕军远路而来,急于求胜的心理,给燕军以痛击,在鄗城将燕军杀得大败,并将燕军主将,那位挑起这次事端的栗腹,斩杀于阵前。乐乘也在代城击败卿秦率领的燕军,活捉了卿秦。
接下来,廉颇率领大胜的赵军长驱直入,追逐燕军败兵五百里,直接杀到燕国都城,蓟城之下,并将蓟城包围。
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燕王喜懊悔不迭,急忙派人向赵国求和,最后以割让五座城池的代价,赵国才答应讲和,撤军回国。
经此一败,本来就比较弱小的燕国,更加衰弱。
赵国上下倒是欢欣鼓舞。论功行赏,赵孝成王封廉颇为信平君,把尉文这个地方封给廉颇做封地,又任命廉颇为赵国的相国。后来廉颇又多次为赵国攻城夺寨,斩将夺旗。赵国,也似乎又有了一丝重新崛起的架势。
然而,时隔不久,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dào襄王即位。
因为在赵悼襄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廉颇曾经得罪过赵悼襄王面前最宠爱的臣子郭开,所以郭开在赵悼襄王即位后不久,就在他面前说廉颇的坏话,诬陷廉颇有不臣之心。
廉颇在赵国为将四、五十年,功勋卓著,威望极高,颇有些功高震主的架势。赵悼襄王本来就担心廉颇不服自己,疑心重重,现在听到郭开一说,立刻借着这个由头,解除了廉颇的军职,并派遣乐乘替代廉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