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关键词之天下为公_马儒融合论之24

马儒融合论作者:贾陆英发布:贾陆英

2021-5-3 18:12

本节探讨:马儒融合论〔24〕关键词之天下为公。阐释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在人生价值观上融合的第2个关键词: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语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原意是指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孔子把天下为公的社会描绘为权力和财物公有、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一心为公、人人各得其所、社会安定有序的『大同』景象。这样的社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的一种美好的社会政治理想。凡事出以公心,被视为高尚的品德。『天下为公』,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结出的硕果,是孕育民族之魂的精髓,是塑造民族形象的支柱,是创造大同世界的前提。

近代以来,孙中山把建立『天下为公』的社会作为民主革命最响亮的口号。在传世的孙中山题词中,最多的是『天下为公』这四个字。他为之奋斗的理想与实践,就是对『天下为公』的毕生追求。这四个字,也因孙中山的推崇而广泛深入人心。

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来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找到了一条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正确道路。1941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 【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11页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严峻考验,我们党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了祖国的强盛和人民的安康而开拓进取,不懈奋斗。

当今时代,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我们党继承『天下为公』的优秀文化传统,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2015年9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古代大同世界理想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世界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和热烈响应。

坚持天下为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自古就崇尚『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四海之内皆兄弟』等思想,其中蕴含的『和合』理念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习近平多次引用这些典故,赋予中国外交时代内容,作为中华民族与各国和平共处的历史基因予以广泛传播,收到巨大成效。『协和万邦』,就是要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交往新路。要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积极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坚持天下为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蕴含着『天下太平』『万国咸宁』的政治智慧。所谓『万国咸宁』【易传·乾卦·彖辞】,就是说万方都得到安宁,天下就太平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只有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出发,实现『万国咸宁』,才能找到全球安全治理之道。为此,就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实现普遍安全。

坚持天下为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天下乃公众所有,而非任何人的一己之私。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作贡献。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理念提出的『一带一路』方案,贯穿始终的就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倡导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摈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倡导各国同舟共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倡导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坚持天下为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人类历史告诉我们,企图建立单一文明的一统天下,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和世界和平的纽带。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不同种族、不同国度、不同信仰的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坚持天下为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源远流长的『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中国哲学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天人合一,坚持人与自然协调统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反对把人与自然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我们要对自然心存敬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让自然生态休养生息,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我们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园,共同医治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必将像阳光那样普照大地,像雨露那样滋润人心。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