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第十六讲 感应章

孝经赏析作者:贾陆英发布:贾陆英

2020-11-16 15:39

子曰:“昔者明王明王:圣明睿智的帝王。明,明察、了解得非常清楚。此处有上对下、下对上都明察的意思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诗:下引诗句见《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此诗是赞颂周文王的文德,并歌颂武王能够继承文王极好的声誉,完成其志愿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无思不服:思,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服,归附、服从。’”

《孝经》第16章:感应。这一章,说明孝悌之道可以感动天地神明。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我们分三个层次来叙述。
第一层,阐释孝悌之道与天地神明的关系。“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周易》说,乾卦代表天,也代表父。所谓“事父孝,故事天明”就是说,明王事父能尽孝,故能通于天。《周易》又说,坤卦代表地,也代表母。所谓“事母孝,故事地察”就是说,明王事母能尽孝,故能通于地。“事地察”的“察”字,与成语“察察为明”的“察”字同义,形容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这里表示母亲对儿女精细的无微不致的关爱。所谓“长幼顺,故上下治”就是说,明王在宗族长幼之中,都能依礼而行,理顺关系,那么,上上下下的人都因此感而自化。《周易》说:“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所谓“天地明察,神明彰矣”就是说,明王之事天地既能明察,必然会得到天地的福祐,故而神明之功就会彰显,就会呈现出阴阳和合,风雨应时,人无疾厉,天下安宁的景象。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上古圣明的君王能以孝道侍奉父亲,同样也可以体察、效法上天以光明普照万物的道理;能以孝道侍奉母亲,同样也可以体察、效法大地以精细孕育万物的道理;能以悌道把长幼关系处理和顺,同样也可以把上下各阶层治理好;能够效法天地的光明和精细,神明就会降福保佑。
第二层,阐释孝悌之道与祖宗在天之灵的关系。“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言有父也”的“父”字,古礼称为“诸父”,泛指父亲、伯父、叔父等宗族长辈。“言有兄也”的“兄”字,古礼称为“诸兄”,泛指先于自己出生的宗族兄长。“鬼神著矣”的“鬼神”二字,这里指自己的先祖。“著”字,指先祖的神灵降临。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所以,虽然尊贵为天子,也必然有他所尊敬的人,这就是指他有诸父;必然有先于他出生的人,这就是指他有诸兄。到宗庙里祭祀致以恭敬之意,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亲人;修身养心,谨慎行事,是因为恐怕因自己的过失而使先人蒙受羞辱。能够做到这些,到宗庙向祖宗表达敬意的时候,他们的在天之灵就会高兴地出来享受,降临福瑞,保佑自己。
第三层,强调孝悌之道的神通作用。“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意思是说,天子能敬宗庙,顺长幼,以至诚之心行孝悌之道,达到极至、圆满,就可以和神明感应相通,他的圣德教化也可以光照四海,普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应相通。
孔子在阐述了孝悌之事、感应之美以后,引用《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的诗句,证明圣德教化无所不通。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这里的“自”字,指从,到。诗的大意是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文王的圣德教化,广泽于四海之内,没有人不想心悦诚服。作者引在这里,意在强调明王圣德教化的感应力量,由近及远,至于四方,无所不在,无所不通。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