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第十一回 越职上书

岳飞新传作者:王曾瑜发布:华夏士子

2020-8-19 18:09

建炎元年六、七月问,岳飞向宋高宗恳切上长书言事。他责备黄潜善、汪伯彦等人无意恢复故疆,迎还徽、钦二帝,却欲退避到长安即京兆府,治长安、万年,今陕西西安市、襄阳即襄阳府,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扬州等地,『在苟安之渐,无远大之略』。中原的百姓将会感到失望。即使将帅们拼死作战,也无成功的可能。岳飞请求皇帝改变主意,取消去三州『巡幸』的沼令,车驾还东京,主持大计。乘着金军怠懈的机会,亲率大军,渡河北伐,则『中原之地指期可复』。【1】

这是岳飞第一次正式批评朝廷的投降政策。北伐还是南逃,进驻开封还是退居扬州,是当时抗战派和投降派斗争的焦点之一。李纲和宗泽都是在这个问题上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的。经过一年多的锤炼,岳飞作为一个二十五岁的青年,其批评居然切中投降派的要害,这表明了他已具备超人的见识。

在宋朝官场崇文抑武的风习下,武将被视为粗人,对其文化也并无什么要求,有的大将甚至目不识丁。【2】岳飞本人自幼并无机会受良好的教育,至此居然能单独上书言事,足见他有相当的文化水平。他身为『区区武弁』,【3】其见识却已不同凡响,这自然与本人的文化水平有关。宋时因印刷术的之普及,文化教育势必有很大发展。南宋初年,文人上书言事,极为普遍。例如席益任中书舍人一年有余,曾『阅二千余书』,足见其多。但是岳飞作为一个低等偏将上书,则无疑是凤毛麟角,甚至是绝无仅有的。

赵宋的家规是以文制武,有意贬低和压抑武人。按照官制,一般由文臣枢密使统管军政,与『三衙』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形成文尊武卑的关系。三衙长官虽为武将之首,参见宰相和执政时,必须『执檛』『谒拜』,这是宋时偏裨参见将帅的『军礼』,辞别时,心须恭敬作揖。连武将参与军政大计,也被视为越轨行为。【4】岳飞不过是一个从七品的下级小武官,在这个鄙视武夫的时代里,他居然敢于上书规谏皇帝,指斥宰执,评议时政,这无疑需要非凡的胆识和勇气。

黄潜善和汪伯彦看到岳飞的上书,凭着两颗颟顸的头脑,自然是嗤之以鼻。他们轻易地作出了『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批示。【5】岳飞不仅被革掉官职,还被削除军籍,赶出兵营,『孤孑一身,狼狈羁旅』,【6】,一时连生计也无着落。

岳飞遭受如此严历的打击和迫害,但他胸中的烈火却并未被浇灭。他怀着『尽忠报国』的激情,直奔河北抗金前线。【7】


【1】岳飞上书有几千字,今已佚失,仅剩概略。据【金伦稡编】卷10【南京上皇帝书略】,岳飞上书,将李纲和黄潜善、江伯彦一并指责,相提并论,这是他作为一个偏禆,不了解朝庭争议内幕之故。李纲六月到南京后,建议以长安为西都,襄阳为南都,建康为东都,但作为万不得己的退却之所,他主张皇帝仍应回开封去,参见【要录】卷6建炎元年六月庚申。岳飞上书应在李纲建议之后,即当年六、七月间。

【2】如刘光世、韩世忠文化很低,见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6【鸟石题名】,费衮【梁溪漫志】卷8【韩蕲王词】。

【3】【金佗稡编】卷13【辞建节第三札子】。

【4】据【要录】卷33建炎四年五月壬子,卷47绍兴元年九月甲寅,席益任中书舍人一年有余,他所阅上书见【金佗续编】卷27黄元振编岳飞事迹。

【5】汪澡【浮溪集】卷1【行在越州条具时政】,【会编】卷145,【要录】卷42绍兴元年二月癸巳,周密【齐东野语】卷2【张魏公三战本末略·淮西之变】。

【6】【金佗稡编】卷11【乞以明堂恩奏张所男宗本奏】。

【7】岳飞建炎初南京上书,实为他个人成长史的重要篇页。在【金佗稡编】问世前,人们不知此事。李心传看过岳飞后来的奏,却『不知所论何事』,又在【要录】卷8建炎元年八月乙亥作康王称帝前,岳飞『至北京,论事,罪废』。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