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13.1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论语集释作者:程树德,钱穆,杨伯峻发布:华夏士子

2020-7-14 21:32

〇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

考異【七經考文】:古本無『也』字

音讀【朱子文集】:李守約問:舊點『言不可以若是』爲句.今以『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作一句.不識別有微意否.答曰:如【集注】說.恐二字亦是相應.以『若是』絕句.恐不詞也.【論語辨惑】:幾.近也.卽下文『不幾乎』之幾耳.『其幾也』三字自爲一句.一言得失.何遽至於興喪.然有近之者.其意甚明

舊說『其幾耳』三字是起下.【集注】三字則連上.【集注】幾訓期.【詩民勞疏】:『訖.幾也.又期也.』皆有近義.則三字連上讀.而曰一言之微.不可以若是其近也.亦通.【七經考文】:『古本無「也」字.』若依【古注】.更不成句法.【朱注】義較長

集解王曰:『以其大要一言.不能正興國也.幾.近也.有近一言可興國也.』

唐以前古注【皇疏】:幾.近也.然一言雖不可卽使興.而有可近於興邦者.故云其幾也

集注幾.期也.【詩】曰:『如幾如式.』言一言之間.未可以如此而必期其效

發明【黃氏後案】:王肅幾訓近.下孔注同.『言不可以若是』句.『其幾也』句.於經未順矣.朱子幾訓期必之期.於下兩言不幾.文意未順.式三謂幾.𧰙之借字.【爾雅】.【說文】皆云:『𧰙.訖也.』訖卽終也.又幾之訓終.見【淮南子謬稱訓】高注.言不可終於是.而興邦喪邦.往往由此.終於一言而興邦.終於一言而喪邦.語意上下相合

餘論南軒【論語解】:聖人之言.含蓄而無弊.故問一言可以興喪.則以爲言不可以若是而舉其幾者焉.幾.近也.既曰爲君難.爲臣不易.必曰如知爲君之難.而後以爲幾焉.既曰惟其言而莫予違.必曰如不善而莫之違也.而後以爲幾焉.亦可見立言之密亦.【四書辨疑】:『幾』與後『幾』字義同.【古注】皆解爲近.今乃訓期.試以期字與經文通讀.言不可以若是其期也.不成文理.不知期爲期甚也.今言必期其效.一期字豈能兼必效二字之意.又經文本是兩句.『其幾也』三字爲一句.注文亦是作兩句說.學者往往以未可以如此而必期其效之十字併爲一句.非也.既有『而』字界斷文勢.又有後注『豈不可以必期於興邦乎』之一語爲證.其爲兩句甚明.上句言一言之間未可以如此.乃是說一言不可以有如此興邦之效也.下句言而必期其效.卻是說一言必可以期興邦之效也.語意顛倒.殆不可曉.所謂豈不可以必期於興邦乎者.此正可謂不知爲君之難也.果知其難.方且戰戰兢兢.懼其不逮.豈敢決然期定謂其邦之必興乎.知其爲君之難.由此以求興邦之道.則其邦有可興之理.然亦未敢必期其效也.由是言之.爲君難之一言.止可謂近於興邦也.夫子答定公之言.蓋謂一言不能至於如此.然其言能近此也.如人之言曰:爲君難.爲臣不易.人君果能因此言而推知爲君之難.不敢自逸自恣.知所自勉.則人之此言.豈不近於一言而興邦乎.幾之爲言近.意甚明白.下文喪邦之說亦同.舊說與南軒.滹南之說.大意皆是如此.『近』字之說如此平直易曉.『期』字之說如此迂曲難通.果欲搜奇求異.以易曉者爲非.以難通者爲是.心不在公.自昏其明.吾末如之何也已.【論語集注考證】:幾.通釋皆訓爲近.以『言不可若是』爲句.則四『幾』字皆訓近.語意爲通.定公問人之嘗言.有何一句卽可以致興喪者.夫子答之曰:言不可若是.蓋古今興喪亦多端.不可一句限定.然亦有一言近之者.如人之言曰云云.豈不近於一言而興喪邪

【爾雅釋詁】:『幾.近也.』【易】:『月幾望.』【詩】:『維其幾矣.』幾並訓近.『幾期也』三字雖可連上讀而訓爲期.仍不如訓近之明晰

人之言曰:「爲君難.爲臣不易.」如知爲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

考異【皇本】『難也』上無『之』字

考證【韓詩外傳】:【傳】曰:言爲王之不易也.大命之至.其太宗.太史.太祝斯素服執策.北面而弔乎天子.曰:『大命既至矣.如之何憂之長也.』授天子策一矣.曰:『敬享以祭.永主天命.畏之無疆.厥躬無敢寧.』授天子策二矣.曰:『敬之.夙夜伊祝.厥躬無怠.萬民望之.』授天子策三矣.曰:『天子南面.受於帝位.以治爲憂.未以位爲樂也.』【詩】曰:『天難諶斯.不易惟王.』

集解孔曰:『事不可以一言而成.如知此則可近也.』

唐以前古注【詩匪風正義】引【鄭注】:人偶同位.人偶之辭

集注當時有此言也.因此言而知爲君之難.則必戰戰兢兢.臨深履薄.而無一事之敢忽.然則此言也.豈不可以必期於興邦乎.爲定公言.故不及臣也

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爲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考異【皇本】『喪邦』上有『可以』二字.高麗本有『可』字.『莫』上有『樂』字.【翟氏考異】:據孔氏注『所樂者.惟樂其言而不見違』.似此句當更有『樂』字.【文選東京賦注】引【論語】曰:一言可以喪邦乎.【水經澮水注】曰:魯定公問一言可以喪邦有諸.孔子以爲幾乎.【天文本論語校勘記】:古本.足利本.唐本.津藩本.正平本『莫予違也』上有『樂』字

考證【韓非子難篇】:晉平公與群臣飲酒.飲酣.喟然歎曰:『莫樂乎爲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於前.援琴撞之.曰:『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吳語子胥】曰:『王曰予令而莫違.夫不違.乃違也.亡之階也.』【申鑒雜事篇】: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則幾於喪國焉.【晉書·潘尼傳】:唯其言而莫之違.斯孔子所謂『其庶幾乎一言而喪國』者也

【論語後錄】謂當夫子時.時君有此言.故取以對定公.【四書考異】:『此夫子舉晉平公成言以爲定公戒也.上文興邦之言.亦卽大禹謨「後克艱厥後.臣克艱厥臣」二語之變.足以相明.【集注】謂蓋古有是言是也.』

集解孔曰:『言無樂於爲君.所樂者.唯樂其言而不見違.人君所言善.無違之者.則善也.所言不善.而無敢違之者.則近一言而喪國.』

集注言他無所樂.唯樂此耳.范氏曰:『如不善而莫之違.則忠言不至於耳.君日驕而臣日諂.未有不喪邦者也.』

餘論蔡清【四書蒙引】:父邦之興邦.亦必由於積漸.豈有一言便能興喪.故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然能因一言而知所謹.則可以興邦.因一言而恣所欲.則可以喪邦.雖於敬肆之分.積累將去.乃能興喪.而實皆因一言以致之.故曰『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發明【黃氏後案】:言莫予違.敢自是也.自是則讒諂所蔽.禍患所伏.而人莫之告.自古喪國之禍.多由自是.陸敬輿所謂天下大慮.在於下情不通.所謂忽於戒備.逸於居安.憚忠骾之怫心.甘諛詐之從欲.不聞其失.以至大失也.皆自是也.自是者安知難

白話譯文
論語新解】定公問道:『只一句話便可興國,有嗎?』孔子對道:『說話不能如此般的期望呀。有人說:「做君難,做臣不易。」若果知道做君之難,那就庶幾乎一句話可以興邦了。』定公又問:『一句話便可失國,有嗎?』孔子對道:『說話不能如此般期望呀。有人說:「我對做君不覺有何可樂處,只是說了話沒人敢違拗。」儻是說的善,沒人違拗,不好嗎!若說的不善,沒人敢違拗,而你認此為可樂,那就庶幾乎一句話可以失國了!』
論語譯注】魯定公問:『一句話興盛國家,有這事麼?』 孔子答道:『說話不可以像這樣地簡單機械。不過,人家都說:「做君上很難,做臣子不容易。」假若知道做君上的艱難,自然會謹慎認真地幹去,不近于一句話便興盛國家麼?』 定公又道:『一句話喪失國家,有這事麼?』 孔子答道:『說話不可以像這樣地簡單機械。不過,大家都說:「我做國君沒有別的快樂,只是我說什麼話都沒有人違抗我。」假若說的話正確而沒有人違抗,不也好麼?假若說的話不正確而也沒有人違抗,不近於一句話便喪失國家麼?』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